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也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党内合作的方针后,国共合作开始具体实施。孙中山决定第一步是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此时的国民党,是一个组织比较松散的政治团体,难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有效团结各种革命力量,真正发挥领导作用。
评分虽不是全面的东晋政治史,但从东晋门阀士族的兴替和门阀政治的发展以至消亡,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研究,它以江左几家侨姓士族的兴衰为线索进行考察,但也不同于各个士族门户的个案研究。书中亦旁及军事、地理、文化、经济诸问题,却也只限于阐明门阀政治的需要。
评分孙中山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中国共产党也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党内合作的方针后,国共合作开始具体实施。孙中山决定第一步是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此时的国民党,是一个组织比较松散的政治团体,难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有效团结各种革命力量,真正发挥领导作用。
评分虽不是全面的东晋政治史,但从东晋门阀士族的兴替和门阀政治的发展以至消亡,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研究,它以江左几家侨姓士族的兴衰为线索进行考察,但也不同于各个士族门户的个案研究。书中亦旁及军事、地理、文化、经济诸问题,却也只限于阐明门阀政治的需要。
评分中国近代史是一连串的惨败。它们是国人心头迄今仍未愈合的伤口——失败者总是难以释怀,那种怨恨与悲愤,仍在时时浮现。少年时我总想回避这段惨痛的历史,然而年事渐长后慢慢意识到:正是这一连串的惨败,才迫使中国社会在痛苦的全面危机之中艰难地完成了转型。失败导致的危机越深重,尾随而至的变革就越激进。本书还指出了以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即近代史上的军事或外交胜利,往往导致一个消极后果,即保守势力的抬头。例如1881年曾纪泽的外交胜利和1899年成功拒绝意大利租借三门湾,都造成清议派士大夫过分自信,使他们误以为只要强硬对外,洋人终将退让。这种建立在对实力的错误估计之上的盲目乐观,是中法战争和义和团事变中中国失败的重要因素。
评分将历史设想为一个不断进化的进程的观念,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出自基督教神学的历史哲学,这也有助于说明在中国人身上发生了多么剧烈的变化。近代以前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其维度都指向悠久的远古;但在现代化浪潮的不断猛烈冲击下,晚清民国时的国人逐渐将乌托邦设置到遥远的未来,人们努力的方向发生了决然的变化,这代表着精神上的一个巨大转折,也是理解这一时期的一个关键。
评分历史书过于强**战争之后中国人在心理上就已经进入了近代。实际上,在甲午战争以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进入了近代”。第一次使朝野上下产生变革的强烈危机感的事件,并非外部发生的*战争,而是内部爆发的、人类史上伤亡最惨重的内战:太平天国战争。只有当接二连三的失败不断地暴露出中国的深层次问题,才逐渐逼迫全社会意识到,修修补补的有限现代化无济于事,必须有一场更彻底的改革甚至革命。然而弱者的选择通常都很小:当全社会就变革本身达成共识的时候,危机早已积重难返,最终往往是“改革摧毁了改革性政府”。
评分挺好的,有点点贵哦
评分这个主导性的说法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起步阶段的被动性与紧迫感,在某种程度上是另一种“挑战-回应”模式。随着中国中心观的兴起和对历史的更深入考察,现代学者更乐于关注动态的变化和中国人作为主体的主动奋斗,认为不应过多强调被动反应。徐中约的这本著作(其英文标题《现代中国的兴起》也许更适合)无疑也是围绕着这一主线展开的,在他看来,中国近代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