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柳江南,罗英才,胡兆才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5-1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长征出版社
ISBN:97878020475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3457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第三野战军》记述中国历史上规模大的一场战争,详尽、生动。
  政治智慧的对奕,军事谋略的对博,作战才能的对决。
  原生态野战军纪实文学经典,能满足你在知识、趣味、探秘等方面的各种需求。包装大气厚重,极具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为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将一直以来打游击战的小股部队,改编成比较正规的大规模作战集群,其中经常担任战略级作战任务的,有四大主力(四大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是编制庞大的威猛之师,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等名将带领下,经历了长江、上海、厦门、长山列岛、舟山群岛等水战,牺牲11万人,歼敌245万。

作者简介

  柳江南,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著有文学作品多部,获得军旗之光报告文学奖、解放军总政第三届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

  罗英才,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退休创作员。

  胡兆才,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退休干部。



目录

序 章
华东!华东!蒋介石的心腹之患
第一部分 陈毅返华东
一、保卫抗战果实
二、锋刃初试
三、狭路相逢
四、鲁南歼敌
第二部分 防守反击,围点打援
一、莱芜大捷
二、大战孟良崮
三、外线出击
四、左右开弓
五、争夺齐鲁
六、鏖战豫东
七、攻济打援
第三部分 淮海大战
一、初战淮海
二、徐东喋血
三、两个包围圈
四、大决战
第四部分 粟裕遥指京沪杭
一、雄师飞渡
二、血战上海
第五部分 福建沿海,多是水战
一、张开罗网取福州
二、计取漳厦
三、金门失利
四、解放舟山
五、保卫东山岛

精彩书摘

  1945年8月25日,延安东关机场。这座不大的山地机场,此刻却显得无比重要。一架美国军用飞机腾空而起,开始了一次非同寻常的航行。这是中共中央借助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飞机执行的一次特殊飞行任务,飞机上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人物。机上有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赓、林彪、萧劲光、滕代远等20名中共高级将领。
  这是毛泽东的一次调兵遣将。
  机上的一部分同志,是中央政治局8月23日召开的扩大会议决定组成的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对于陈毅来说,此次重返华东,心中还多了层意思。本来中央是让他去东北的,后来,考虑到华东更需要陈毅,毛泽东便找陈毅谈话。陈毅坦诚地说:“回华东去恐怕没有事做,不起作用。”
  毛泽东说:“怎么不起作用?只要你坐在那里就起作用!没有事可以下棋嘛!”
  于是陈毅答应下来,并请中央放心。
  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任新四军代军长。1942年3月,饶漱石接替因工作需要而调回中央工作的刘少奇,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临行前三天特地召集军分会、华中局的几位领导,当面交代:“华中局、新四军的工作应以陈毅同志为领导中心,他领导工作有经验,军队工作搞了很久。华中局书记和政治委员由饶漱石代理,实际工作还是要依靠陈毅同志。”而饶漱石对此极为不满。194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分会在军部驻地安徽盱眙(今江苏)黄花塘召开整风会议。陈毅先作自我批评,然后听取大家意见。饶漱石则事先散布谣言,煽动策划,使会议变成了对陈毅的批判斗争,还发电报给中央,说陈毅“一贯反对毛泽东同志”“反对政治委员制”等,请求中央另派干部来接替陈毅的工作。然而,毛泽东是了解和相信陈毅的。针对此种情况,毛泽东电示华中局、军分会和饶漱石:“无论在内战时期还是抗战时期,陈毅同志都是有功劳的,未犯路线错误。如有同志对以上两点不明了,请漱石同志加以解释。”后来,陈毅到延安参加了党的“七大”,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军委委员。此次陈毅重返华东担任军长及副书记。
  就在陈毅赶赴华东的途中,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由刘少奇起草的《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指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同时,中共中央对全国战略部署作了调整,要求山东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第一步由山东调3万兵力到冀东,另调3万兵力进入东北,华东新四军(除第五师外)调8万兵力到山东和冀东,浙江我军向苏南撤退,苏南、皖南主力撤返江北。罗荣桓到东北工作。山东分局与华中局合并为华东局,陈毅、饶漱石到山东工作。另成立华中分局,受华东局指挥,其人员另行配备。
  陈毅从延安所率返华中的军事干部亦到山东。中央要求陈毅“取捷径直到山东”,接替罗荣桓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罗荣桓迅速去东北。
  9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令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率部3.5万人赴冀东,陈毅直接到鲁南组织阻止何柱国、陈大庆进攻解放区的战役。
  10月4日,陈毅赶到山东军区所在地临沂,和在那里迎候的罗荣桓进行了亲切会见。此次相见,两人异常兴奋——他们是老朋友。井冈山时期,陈毅是红四军军委书记,罗荣桓是三十一团的营政委。“九大”以后,陈毅担任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委,罗荣桓担任政治部主任。
  两人久别重逢,有种难分难舍的感情,他们在紧张和匆忙中进行了交接。罗荣桓把自己的一床虎皮褥子送给了陈毅,陈毅则送了一件袖珍武器给罗荣桓。
  罗荣桓走时,山东的绝大多数主力部队也开赴东北,包括八路军山东军区第一、二、三、七师全部,第五、六师的主力,18个警备团和基干团,部分军政干部约6万人。只留下第四师、第八师2个师。与此同时,新四军第三师3.5万人,也由黄克诚师长率领北调出关。陈毅所能指挥使用的山东野战部队,实际只有5万人,加上警备旅和区县武装,以及华中方向新四军9个旅和军区武装,整个华东总兵力也才40万人。
  这些部队也相当分散。有刚从华中调山东的;有刚从地方武装上升为主力部队的;有在某一地区活动发展多年,不愿远离“老家”的;也有干部过去对陈毅并不熟悉而个性很强,不那么“听招呼”的。一向开朗乐观的陈毅,此时确实感到肩上的担子有些沉重了,军情实在太紧急了。
  陈毅在同部队官兵的谈心中了解到,部队中不少人还存在着和平幻想。所以他上任后主要是了解部队、教育部队,每到一处都要把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进行宣讲。当时毛泽东同志为了和平,已从延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陈毅告诉大家:“我们是力争和平的,但不能抱有幻想。反动派总是反动派,不打不倒!我们部队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打’字上。反动派是不会真心实意和谈的,他们已经磨好了刀,准备向我们杀来。美国正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从天上、地上、海上向东北运兵。内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作好充分准备,准备大打,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决不允许反动派抢占胜利果实!”
  每次,他都要讲重庆谈判,讲全国的战局,讲进军东北的意义。有不少人对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的安全很担心。他告诉同志们,我们的仗打得越好、越大,对重庆谈判越有利,大家要坚定对敌斗争的信心。在一次干部会上,他说:“党中央和毛主席给我们的任务是向日伪军大举反攻,扩大解放区,同时把守住山东的南大门,坚决粉碎反动派打通津浦路的企图,阻止国民党部队北上。”
  陈毅的讲话使一些干部、战士心中存在的疑团解开了,立足点也高了,心也变得明亮了。各部队广泛喊起了“守住南大门”“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口号,同时进一步发动群众,激励群众,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巩固了解放区。
  深秋的清晨,已经有些凉了,战士们出操刚回来,驻地还显得十分宁静。
  陈毅正在洗脸,张茜从值班室带来一份电文,上面写着:“第三方面军汤恩伯和第三战区顾祝同的部队已进抵上海、南京,控制了宁沪铁路,正继续沿长江向南通、六合之线推进,妄图首先控制宁、沪、杭及津浦路南段,而后以徐州为前进基地,继续打通津浦线,向天津、北平及东北推进,同时分割山东、华中解放区。”
  陈毅感到时局发展得太快,正像毛泽东和军委委员们分析的那样,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根本不顾全国民众祈求和平的愿望,只是在一味地抢时间“收复失地”。他思忖着,目前山东和华中的部队应干点什么,怎样来牵制时局,同时应作哪些调整。
  194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给他和罗荣桓、黎玉等,指出:“目前,山东与华中的中心任务(除出兵东北外),就是截断津浦路,阻止顽军北上,并力求消灭顽军之一部或大部。为此,必须立即组织一股强大的突击力量,布置于徐州以北、济南以南的适当位置,控制铁路一段,创造战场,以便打击北上顽军。”铁路方面,胶济路可以不用严重破坏。陇海路东段,只要顽军不积极封锁华中,亦不必以重兵破坏,应集中力量于徐州以北。淮南、淮北亦应集中力量于津浦路作战。隔了两天,中共中央又指示:“华北、华中解放区作战的重心应放在铁路线上,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和阻止北进之顽军。”10月19日,中共中央又致电指出:精心组织津浦战役,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要求“组织一支至少3.5万~4万人的野战军,在徐州、济南间适当地区占领铁路一段,并向南北扩大占领区,然后选择时机,歼灭蒋军一两个师,打一个好胜仗”。10月22日,军委又指示:“山东、华中两地应该各有一个主要作战方向。如你们能在山东、华中打几个好的歼灭战,则对整个局势将起大作用。”
  上面所引电文中提到的“顽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对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军队的简称,也就是“蒋军”。
  直到此时,陈毅才感到这段时间自己踌躇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这么长的时间,自己总是不踏实,总是在寻找什么,原来正是要寻找毛主席与中央军委所指出的方向。于是遵照中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决定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立即北移山东。华中局与山东分局合并为华东局,统一领导华中、山东的全盘工作。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新四军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饶漱石任新四军政委兼山东军区政委。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北移后,华中另组华中分局,受华东局领导。同时成立华中军区,隶属新四军建制,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治委员,粟裕、张爱萍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刘先胜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苏中、淮南军区及2个独立旅和8个军分区。
  同时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兼任司令员,谭震林兼任政治委员,刘先胜兼任参谋长,钟期光兼任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下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共四个纵队。第六纵队由王必成、江渭清分别任司令员、政治委员,段焕竞任副司令员,陈铁君任参谋长,刘文学任政治部主任。第七纵队由姬鹏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藩任副司令员,杜屏任参谋长,卢胜任政治部主任。第八纵队由陶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清任副司令员,伍洪祥任副政治委员,韩念龙任政治部主任。第九纵队由张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饶子健、杜新民任副司令员,姚运良任参谋长,王学武任政治部主任。
  对苏中和淮南军区的领导亦作了调整: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治委员陈丕显,参谋长胡炳云,政治部主任陈时夫;淮南军区司令员周骏鸣,政治委员肖望东,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梁从学,政治部主任余立金。
  此次整编和调整,统一了领导,同时组成了野战军,适应了未来形势发展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前言/序言

  序  章
  华东!华东!蒋介石的心腹之患
  1945年9月9日,南京,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
  这是一座宏伟的建筑。这天,大门口悬挂着“胜利完成”“和平永奠”的红底金字,门两旁列着彩旗。四周士兵守卫,警戒森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这里举行。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代表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接受由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签字的投降书。然后,他把由蒋介石签署的第一号命令交给冈村宁次,令其退席。何应钦随即发表广播讲话:“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
  蒋介石为什么将富有历史意义的受降仪式定在南京,而且选择在9月9日9时?一则南京为国民政府的首都,象征着南京作为日本侵略军占领地和伪国民政府“都城”的时代已告终结;二则在蒋介石的心中,南京仍然是首都,国民政府将会重返南京,以此唤起国民一种思归之感;三则9月9日这一天是孙中山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50周年纪念日,以此显示他蒋介石是中国革命的统帅。
  应当说,日本投降的仪式放在南京举行,最高兴的是南京人民。受了南京大屠杀洗劫的南京人对此举有种特殊的感情,南京城到处呈现着欢腾的气氛,当时陪都重庆的各界人士亦举行了规模浩大的庆祝活动。蒋介石在重庆举办了隆重的茶话会,招待各国的来宾。会上,蒋介石极力颂扬了世界各盟国的功绩——包括苏联红军,极力夸耀了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打的几个大的战役,却只字没提英勇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
  在蒋介石的心中,所想的和要做的是什么呢?对此,最真切的回答应该是他在日记中的自白吧。9月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我国之最大敌国——日本已经在横滨港口向我们联合国无条件地投降了,50年来最大之国耻与个人历年的受迫污辱,至此自可涤雪净尽。但旧耻虽雪,而新耻重重,不知此耻何日以复雪矣?勉哉!今后之雪耻,乃雪新耻也,特志之。”
  他所谓的“新耻”是什么?在蒋介石的心里,隐隐作痛的是“第三国际未败,共党未清。党的危机,从未有甚于今日”。
  一想到此,蒋介石就寝食难安。
  于是,他于9月20日密电各战区司令长官:“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待国军控制所有战略据点、交通线,等日寇军完全受降后,再以有利之优越军事形势与奸党做具体谈判。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为此,蒋介石一方面要国民党军队加紧努力作战,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积极推进;另一方面则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原地驻防待命,不得擅自向敌伪地区行动。为了把能摘到手的果实统统摘到手,蒋介石请求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在征得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同意后,动用了美国在远东的几乎所有海空运输力量,帮助蒋介石运输部队。从8月16日起,国民党将新六军从湖南芷江空运至南京,控制了侵华日军总部及冈村宁次。9月4日,将九十四军和汤恩伯总部从广西柳州空运至上海,九十二军空运至北平;将五十二军从越南海防运至秦皇岛,十三军从上海运至秦皇岛,然后以飞机援助上述两军占领山海关,长驱直入东北,抵锦州,占沈阳。驻华美军司令魏德迈曾夸耀地说:“这无疑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军队调动。”
  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颁布“还都令”。当天下午,蒋介石夫妇飞离重庆,经西安、汉口,于5月3日抵南京。军事委员会军务局局长俞济时等20多名军政官员随行。5月5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了还都盛典。
  1921年5月5日,是重返广州恢复军政府的孙中山宣言继续护法,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的日子。蒋介石之所以将还都之日定为5月5日,就是想表明他蒋介石是孙中山的继承者。
  盛典分两处进行,一处是中山陵,一处是国民大会堂广场。前者主要是开展国民政府还都与革命政府成立纪念活动,后者是举行各界庆祝大会。
  上午9时,国民政府还都与革命政府成立纪念典礼开始。随着礼炮和军乐声起,蒋介石率文武官员肃立在祭堂内的孙中山座像前行礼,默哀3分钟。而后,蒋介石致辞。礼毕,即偕夫人去国民大会堂广场出席庆祝大会,接受各界献旗与颂词。蒋介石满面春风地致辞:“今天是我们国父25年前在广州成立革命政府的纪念日,而我们国民政府亦于今日还都南京了……今日中正与我们同胞仍能在首都相见,聚首一堂,这是何等欣慰。实在是我们中华民国最值得纪念的一天!要以往日抗战必胜的信心,来负起今后建国必成的大业!”
  下午,蒋介石在国府礼堂举行中外嘉宾招待会,史称“五五茶会”。
  应邀出席茶会的都是各界要员、社会名流和外国使节。当天,南京城内谁持有蒋介石夫妇联名签发的请帖,谁持有红色圆形的“五五茶会”来宾证,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宴会上,到处走动的蒋介石,遇到了中共代表——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
  “周恩来先生今天早晨去了武汉,来不及参加今天的盛会。”邓颖超说。
  “感谢您的光临。徐永昌将军也已经到了武汉,他们将要会面的。”蒋介石回答道。
  其实,蒋介石和邓颖超心里都清楚:由于国民党军已遵照蒋介石的密令包围了李先念、郑位三领导的中原军区部队,周恩来才与马歇尔等商量,与国民党代表徐永昌前往武汉,对此事进行调处。
  此时,虽然南京歌舞升平,一派喜庆景象,但中原和东北形势严峻,国共两党的谈判已陷入僵局。
  毫无疑问,蒋介石的既定方针是,要用战争手段或其他方法来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无论他怎么做出热爱和平、继承孙中山遗志的样子,实际上都只是在演戏。抗战胜利后,他调动国民党军,先后抢占了早已在八路军、新四军包围中的被日军侵占的南京、上海、杭州、济南、徐州、开封、郑州、洛阳、太原、归绥(今呼和浩特)等城市及战略要地。在全国各沦陷区,委伪军头目以要职大量收编伪军,组成地下军、先遣军,固守战略要地和交通线,充当内战急先锋。尤其在华东地区,“蒋伪合流”的丑剧最为明显:1945年8月12日,蒋介石任命大汉奸、伪行政院副院长兼上海市市长周佛海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上海行动总队总指挥,伪司法行政部部长罗君强为副总指挥;14日,任命伪海军部部长、苏浙皖绥靖主任任援道为南京先遣军总司令;稍后,又将驻扬州、蚌埠、徐州等地的伪军孙良诚、吴化文、郝鹏举等部,分别收编为国民党先遣军第二、第五、第六路军。在山东的大小伪军162股12万余人,亦全部被收编为国民党军。9月13日,蒋介石颁布了“剿匪密令”,要求国民党军将领遵照他在1933年“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时编的《剿匪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达成任务”。同时,成立徐州绥靖公署,以薛岳为主任,汤恩伯、李品仙等为副主任,统一指挥第三方面军和第十战区部队,准备向华中解放区进攻。沿平汉、同蒲、平绥、津浦铁路推进的国民党军步步进逼,严重威胁着华北、华东解放区。国民党军第三战区的部队已开始进攻新四军浙东部队,并将对长江以南的苏南、浙东、皖南、豫鄂、湘粤边等解放区予以逐个击破。
  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台湾七省和南京、上海两市,与国内其他省区比较,人口稠密,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商业繁华,控江抢海,是连接华北与华南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地区的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曾经顽强地进行过各种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于淞沪、徐州作战失利,纷纷西撤,这片大好河山惨遭日军蹂躏。1938年春,新四军和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肩负起挺进山东和进行华中敌后抗战的使命,分别在罗荣桓、徐向前和叶挺、项英、陈毅、刘少奇、陈光等领导下,挺进长江南北和山东,会合当地抗日武装,依靠广大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歼灭了大量日伪军,收复了大片国土,在华中和山东创建了苏中、苏北、苏南、淮南、淮北、鄂豫皖边、皖江、浙东、胶东、鲁南、鲁中、渤海、滨海等抗日根据地和民主政权。至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山东和华中两大解放区的面积已达31万平方公里,人口6020万,主力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52万人,民兵100万人。为了争取与国民党和谈成功,实现全国和平民主,中共中央毅然决定撤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部8个解放区,将这些地区的军队调往北方。这个决定,是一个富有战略远见和趋利避害的重要决定,不仅体现了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且使兵力更集中,从而稳固了华东解放区的基本阵地,有利于争取国内和平及对付国民党将要发动的大举进攻。
  1947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国民党军官训练团作的题为《剿匪战役之检讨与我军今后之改进》的讲话中说:“现在关内的匪军约可分为五股……此五股中,就我的观察,以陈毅一股最为顽强,训练最精,诡计最多,肃清最为困难。”
  蒋介石所指的陈毅一股,即华东野战军。蒋介石以华东为大患,即以野战军为大患矣!

第三野战军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第三野战军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第三野战军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第三野战军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应当说,日本投降的仪式放在南京举行,最高兴的是南京人民。受了南京大屠杀洗劫的南京人对此举有种特殊的感情,南京城到处呈现着欢腾的气氛,当时陪都重庆的各界人士亦举行了规模浩大的庆祝活动。蒋介石在重庆举办了隆重的茶话会,招待各国的来宾。会上,蒋介石极力颂扬了世界各盟国的功绩——包括苏联红军,极力夸耀了国民党军队抗击日军打的几个大的战役,却只字没提英勇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

评分

书很好

评分

范蠡的生卒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20年至公元前447年。按照史学界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划分,范蠡一生,前45年生活在春秋时期,后29年生活在战国时期。

评分

很好的作品,喜欢三野的经历和战史。

评分

刚看了一下,质量没的说

评分

军事历史文学作品,精品收藏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好!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第三野战军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