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书法大字典
定价:98元
作者:《书法大字典》编委会 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17601517
字数:1800000
页码:157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相关目录:
凡例
笔画索引
正文
内容提要:
《书法大字典》收取书例33000多个,搜罗宏富,遴选精当。探源疏流,上起殷商下至清末民初,展示3000年汉字书法艺术之流变。广采博收,提供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章草、今草、狂草、楷书、行书等10大类汉字书法字体,囊括书法艺术众体之瑰宝。选粹撷英,汇集甲骨、钟鼎、简牍、帛书、碑碣、刻石等书迹和历代书法名家名帖之墨宝,难得一见,弥足珍贵。取原存真,金石拓片和书法墨迹,风貌毕现,气韵俱在。精装巧排,版式别具匠心,编排疏朗有致,工艺考究精良。
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对不同书体的学习都有涉猎,所以对于一本能涵盖如此多字体风格的“大字典”非常期待,特别是它提到包含“仿宋体”。仿宋体这种介于楷书和宋体之间的字体,在现代的书法普及和规范应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本书对仿宋体的讲解非常实用,它清晰地展示了楷书的方正如何被提炼成更适合印刷的结构,笔画的“瘦硬”感是如何通过特定的运笔技巧实现的。这种对现代字体规范的重视,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具有传统书法研究的价值,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此外,书中对柳公权和颜真卿两种楷书风格的区分,堪称教科书级别。颜体的博大雄浑和柳体的骨力洞达,通过精选的字例和对比分析,被阐释得非常到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同样是楷书,站在不同的大家面前,观感会如此迥异。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了我之前购买的任何单一字体的字帖。
评分对于篆书和隶书这种古老而富有韵味的字体,我过去总是望而却步,觉得它们过于神秘,难以捉摸。这本书在处理这两种字体时,采取了一种“由简入繁”的策略,非常对我的胃口。它从最基础的“篆法”开始讲解,比如圆转的线条如何保持粗细一致,笔画的收尾处如何做到“藏锋入纸”。进入隶书部分后,它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写出“蚕头燕尾”的波磔效果上,而且它没有局限于某一位大家,而是综合了秦汉简牍的古朴与魏碑的雄强,形成了一个非常平衡的学习路径。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仿佛穿越回到了那个刻简抄牒的时代,体会到文字最初的生命力。书中的对仗结构分析,对于理解篆隶的庄重感至关重要,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字体在印章和碑刻中能拥有如此强大的气场。它成功地将“古意”和“现代可操作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极大地激发了我对这两种字体深入学习的兴趣。
评分这本厚重的字典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遒劲有力的楷书字样,每一个笔画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品。我本以为这只是又一本普通的字帖,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对于学习不同字体结构有着极其精妙的解析。比如,欧阳询的楷书,书中不仅仅展示了标准的字形,还配有详细的运笔轨迹图解,让人能清晰地理解“险劲”二字的精髓所在。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字典提供了极其坚实的基础,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来搪塞读者,而是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将每一笔的起承转合都呈现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它在字体演变脉络上的梳理,这使得我们不仅仅是在模仿字形,更是在理解书法的历史沉淀。它对不同时期大家书法的风格差异也做了对比分析,这对于想要形成自己独特书风的爱好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无可挑剔,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对传统的敬畏之感,让人愿意花上更多的时间沉浸其中,慢慢品味每一个汉字背后的美学意蕴。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行书的流畅与洒脱,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我从拘谨的楷书过渡出来的“桥梁书”。市面上很多行书字帖要么过于花哨,让人抓不住重点,要么就是仅仅罗列了大量范例,缺乏系统性的指导。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对行书的“连带”和“提按”处理得尤为细致,尤其是对赵孟頫那种温润秀逸的风格,它用小篇幅的注解解释了如何在保持法度的同时,注入灵动感。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例字练习了很久,最明显的感觉是,我的手腕开始懂得如何运用腕力来控制墨色的浓淡变化,这在硬笔练习中尤其重要,因为笔尖的压力直接决定了线条的生命力。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收录了不少古代碑帖中那些罕见的、只有在细读原帖时才能注意到的细节处理,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一幅作品“神韵”的关键。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行书“心法”的传授,让人感觉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地指导,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材。
评分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能同时解决毛笔和硬笔书法问题的综合性教材,毕竟现代生活节奏要求我们不能只盯着毛笔不放。这本书在软笔和硬笔的切换上做得非常巧妙。比如在讲解草书时,它特别指出硬笔草书在“速度”和“线条的连贯性”上需要做出的微调,这在很多纯毛笔字帖中是缺失的。它没有简单地将毛笔字迹缩小复印,而是提供了针对硬笔媒介特性的练习指导,比如如何更好地控制圆珠笔或钢笔的摩擦力,以达到类似毛笔“飞白”的效果。阅读这些章节时,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复制前人的笔迹,而是在学习一种灵活适应不同工具的“书写智慧”。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它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古代的艺术形式服务于现代人的书写需求,而非仅仅停留在高阁之上供人瞻仰。
评分非常好
评分很好
评分书的内容很不好
评分书皮磕坏了一点儿,不影响使用。如果想鉴赏名家的字可以买,如果想学怎么写就不要买了。
评分书的内容很不好
评分书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好!
评分书法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好!
评分宝贝说到了,感觉还可以!
评分还可以啊,该商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