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在總結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哲學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維、新方法的基礎上,運用傳統訓詁和現代詮釋等方法,以文獻史料為主,兼顧考古發掘史料,盡力擺脫和打破以往哲學史簡單分類、教條化及西方模式,凸顯中華人文精神和中國哲學的特點,圍繞中國哲學史每一曆史時期各哲學學派和哲學思潮及其代錶人物思想來展開有重點性的梳理、闡發、探討、分析,力求準確地詮釋和通俗地錶達傳統哲學思想的意蘊,並充分注意傳統哲學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全麵展示其哲學本體論、價值論、人生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等各個側麵,從而建構和撰寫齣一部耳目一新的中國哲學史教材。《新編中國哲學史》(上下捲)由馮達文、郭齊勇兩教授主編。全書約70萬字,時間跨度自先秦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共分為先秦時期的哲學、漢唐時期的哲學、北宋至明中葉時期的哲學、明中葉至鴉片戰爭時期的哲學、近代中國(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哲學發展等五編。
目錄
第三編 北宋至明中葉時期的哲學
緒論
一、社會曆史概況
二、儒、佛、道三教的並存與相互吸取
三、時代思潮與“造道”風尚
四、宋元明哲學討論的主要問題與學術路徑
第一章 道學初創
第一節 北宋三先生
第二節 周敦頤的《太極圖說》與《易通》
一、“無極而太極”的宇宙衍化論
二、以“誠”為最高範疇的哲學體係
第三節 邵雍的先天“象數”學
一、先天象數學的心學特徵
二、“閤一衍萬”的宇宙推衍程序
三、“元會運世”的宇宙終始之數
四、“皇帝王霸”的社會曆史觀
第四節 王安石的變法哲學
一、氣為道本的宇宙生成論
二、“新故相除”的自然、曆史發展觀
第五節 瀋括的科學觀
第二章 張載的本體論與境界論
第三章 程顥、程頤的“義理之學”
第四章 硃熹的理學
第五章 陸九淵的心學
第六章 陳亮、葉適的功利之學
第七章 陳獻章、湛若水的心學思想
第八章 王守仁的心學體係
第九章 羅欽順、王廷相的氣學
第十章 劉宗周對宋明理學的繼承與總結
第四編 明中葉至鴉片戰爭時期的哲學
緒論
第一章 黃宗羲的哲學和社會政治思想
第二章 方以智的科學哲學思想
第三章 王夫之對宋明理學的總結
第四章 顔元、李塨與實學學派
第五章 戴震的哲學傾嚮
第五編 近代中國(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哲學發展
緒論
第一章 鴉片戰爭以後的社會變革思潮
第二章 戊戌維新運動中的哲學啓濛
第三章 辛亥革命前後的哲學思想
第四章 新文化運動與中西古今哲學的融會
第五章 馬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的傳播與發展
編者後記
精彩書摘
第一節 “質測即藏通幾”的科學哲學觀
方以智將所有的知識分為三大類:質測、宰理和通幾。所謂質測,相當於實證自然科學;所謂宰理,則指傳統的“外王之術”,相當於現在的社會政治學和經濟學;至於通幾,是指研究事物存在依據的學科,大體相當於現在的哲學。如“問宰理,曰:‘仁義’。問物理,曰:‘陰陽剛柔,。問至理,曰:‘所以為宰,所以為物者也’。”(《仁樹樓彆錄》,《青原誌略》捲三)在這裏,宰理自然是指社會倫理而言,而揭示萬物存在之具體特性的物理自然就是質測,至於“所以為宰,所以為物”的至理,正是就通幾而言。所以,他又說:“物有其故,實考究之,……徵其好惡,推其常變,是曰質測。”(《物理小識·自序》)“寂感之蘊,深究其所自來,是曰通幾。”(同上)
從認知方式來看,由於質測與宰理都具有實證實測的性質,其相互的差彆僅僅在於是以自然為對象還是以社會為對象,因而可以說都屬於具體的實證學科。至於通幾,由於它是揭示萬物所以存在的依據,既難以證實又難以證僞,所以他劃分這三種學科實際上就相當於哲學與具體科學,其關係也就是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在這一點上,方以智作齣瞭極為深入的思考。
一、“質測即藏通幾”,“通幾護質測之窮”
關於質測與通幾的關係,方以智首先堅持的一點就是質測包含著通幾。他說:“質測即藏通幾者也。有竟掃質測而冒舉通幾以顯其宥密之神者,其流遺物。”(《物理小識·自序》)就其最直接的涵義而言,是說具體科學本身就含著哲學的道理,或者說,哲學的道理也就錶現在具體的實證科學之中。顯然,這是從質測的角度看通幾,說明通幾並不在具體的實證科學之外,而是落實在實證科學之中。乍看起來,這一看法似乎近於常識,但實際上卻是方以智對曆史、對前人深入反思的結論。他說:“漢儒解經,類多臆說;宋儒惟守宰理,至於考索物理時製,不達其實,半依前人。”(《通雅·考古通說》)顯然,在方以智看來,不僅宋人,就是漢人也有疏於質測實證之病,這正是其思想淪為“臆說”或“不達其實”的根源。具體到宋儒,自程硃以來,理氣關係已成為一大理論問題,氣學雖從理氣關係中形成瞭麵嚮實際的指嚮,但如果不質測化,不落實於具體的質測之中,就仍然難免“臆說”與“遺物”之病。最後,從明亡的教訓來看,王門後學之所以“愧無半策匡時難,惟餘一死報君恩”,正是因為疏於質測之學的結果。所以,方以智的“質測即藏通幾”之說,不僅包含著對前人的批判與反思,而且對新崛起的氣學,也有著明確地將其格緻化、質測化的指嚮。
……
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不錯,就是沒有上冊
評分
☆☆☆☆☆
這是老師推薦的考研參考書,相比其他版本的話內容卻是要老舊一些,但是相對的權威一點,適閤考研考試用,裏麵的觀點都很穩妥,不會有太新的和太有爭議的結論,因此也有些無趣,如果是平常看的話可以換馮友蘭的或北大教研齣的。
評分
☆☆☆☆☆
24.00元
評分
☆☆☆☆☆
以《唐詩鑒賞辭典》為代錶的文學鑒賞辭典係列,是本社首創的著名品牌。它融工具書和文學賞析讀物為一體,開創瞭中國辭書新品種。文學鑒賞辭典在中國齣版界一度形成熱點,成為有品牌效應和名牌品位、形成係列的精品圖書。《唐詩鑒賞辭典》為文學鑒賞辭典係列第一部。選收唐詩名篇1105篇,由蕭滌非、程韆帆、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霍鬆林等古典文學專傢撰寫賞析文章。所收唐詩作品麵廣,各種藝術流派的詩篇兼收並蓄,較全麵地展現瞭唐詩絢麗多彩的藝術風姿。全書約180萬字。另配有唐代詩人和曆代有關書畫作品及《詩人小傳》等多種附錄。《唐詩鑒賞辭典》(精裝)以《唐詩鑒賞辭典》為代錶的文學鑒賞辭典係列,是本社首創的著名品牌。它融工具書和文學賞析讀物為一體,開創瞭中國辭書新品種。文學鑒賞辭典在中國齣版界一度形成熱點,成為有品牌效應和名牌品位、形成係列的精品圖書。蕭滌非(1906-1991) 江西臨川人,傢境貧寒,過早地失去瞭父母。他十分聰明,又勤奮好學,在伯父和叔父的幫助下完成瞭學業,1930年於清華大學畢業,又繼續深造,1933年在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後到山東大學任教。抗日戰爭時期去西南聯大,其間生活極其艱難。抗戰勝利後於1947年迴山東大學,曆任中文係主任、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蕭先生古典文學功底深厚,知識淵博,治學嚴謹。講課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引經據典,脫口而齣,聯係實際,巧妙自然。特彆是講杜詩,聯係到抗日戰爭時期飽受的顛沛流離之苦,情深意切,熱淚滾滾,不能自已。可見他的切身經曆,也促使他更深入地研究杜甫,成為這方麵的權威。他主編的《杜甫全集校注》、主要論著《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杜甫詩選注》、《樂府詩論藪》、《杜甫研究》等,在學術界産生瞭廣泛的影響。
評分
☆☆☆☆☆
京東的書還是比較全的,隻是摺扣有點少,要是價格再便宜一點就好瞭。是正品。
評分
☆☆☆☆☆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
很不錯,京東快遞也快,東西也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