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年

拾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軍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41074
版次:1
商品編碼:11075179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8
字數:2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拾年》以新聞式的記錄,書寫北京城十年來的生與死。作者以故事為淺層結構,從2005年總體規劃修編、實行、陷入睏頓的整個過程入手,進而深度解剖城市生命機製,探討産權與契約等問題,其間亦記載許多人物故事:梁思成、林徽因、陳占祥、吳良鏞、貝律銘、老捨、培根、徐蘋芳……作者在書中寫道,“它雖然是十分有限的記載,仍有加以呈現的必要,因為這一切,發生在這樣一個十年。”

作者簡介

王軍,新華社高級記者,供職於《瞭望》新聞周刊,北京市政協特邀委員,著有《城記》《采訪本上的城市》。
他的著作先後獲得中國齣版集團奬、全國優秀暢銷書奬、國傢圖書館文津圖書奬、中國建築圖書奬、《文匯讀書周報》“2003中國十大年度圖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08年度十大圖書”等。其中,《城記》被譯為英文、日文齣版,被《中華讀書報》選入新中國“六十年、六十書”。
《紐約書評》在《城記》英文版的評論中說:“這本書與幫助人們改變城市環境思考方式的經典之作——簡·雅各布斯的《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相似,並成為這個國傢新興的城市保護運動的核心著作。”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這一個十年

守望古都
對宣南士鄉的最後拆除
尋找失蹤的北京城市史
中國傳統與現代主義的決裂
守不住的天際綫
保存最後的老北京


再繪藍圖
北京名城保護的法律政策環境
改變“單中心”發展模式
貝聿銘呼籲“嚮巴黎學習”
期待地二○○八
首都規劃修編的颱前幕後
中央行政區與城市結構調整
奧運會的城市遺産


十字路口
北京的“人口失控”
拽不住的人口規模
北京式治堵
行政區劃調整之疑
舊城保護的最後機會
民生靠保不靠拆


重建契約
鼓樓前的鎬鍬
黃金寶地上的蕭條
南池子“吃瞭螃蟹”之後
四閤院存廢的討論
文保區之惑
私有四閤院的土地財産權
拆遷條例的“盈利模式”
《清明上河圖》與不動産稅
價值觀是如此有用
城市化從革命走嚮契約


營城紀事
《城記》的緣起
從“東方廣場”說起
白頤路憶舊
下水道的記憶與啓示
元大都與曼哈頓


歲月留痕
“規劃性破壞”
酒仙橋與798
……


後記

前言/序言


拾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拾年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拾年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拾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價格便宜實惠,做活動買好劃算啊!

評分

還行 寫的比較亂 材料比較多

評分

白頤路憶舊

評分

評分

  作者大概也意識到瞭這一點,在正文之前就說到,這些被反復提及的事實是因為他們太過重要。

評分

還行 寫的比較亂 材料比較多

評分

對於擁有三韆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北京來說,其古代城址的情況,早於金代之前的,因無科學的考古報告,學術界眾說不一。這樣的狀況,與北京作為世界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極不相稱,是必須盡快加以改變的。 近年來,在北京古城區內進行的大拆大建活動未能停止。考古工作如不能及時跟進,待眾多建設項目掘地三尺之後,北京城市考古便無從談起,北京城市史就將留下巨大空白。 地下文物保護問題獲得瞭北京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高度重視。2009年2月19日,經主任擴大會議討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把“重點就地下文物保護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列入2009年工作要點。在這次討論中,我作瞭一個發言,認為對於擁有悠久而燦爛曆史的北京來說,其城市發展史迄今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說不清楚,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我建議,北京市應該把地下文物保護作為一項重大的文化工程來對待,其核心任務是:以科學而係統的考古工作把失蹤的城市史尋找迴來。必須站在這個高度來認識地下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以此取得全市上下的共識,使地下文物保護得以主動而明確的實施。何謂失蹤的北京城市史 眾所周知,薊為北京建城之始。《禮記?樂記》載,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授徒曰:“武王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史記-燕召公世傢》稱:“周武王(約前1087年~約前1043年)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這是北京主城區一帶創建城市的重要記錄。據北魏酈道元(466年或472年~527年)《水經注》記載,薊得名於薊丘。薊丘位於何處?學術界說法不一。目前的主流論斷是,薊城的中心位置在今宣武區廣安門內外。這是根據《水經注》所記“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及同書所記薊城之河湖水係的情況得齣的,惜無相應的考古勘探為證。 春鞦時期,燕並薊,移治薊城。東漢起,薊城為幽州治所,隋廢幽州改置涿郡,唐改涿郡為幽州,稱薊城為幽州城。契丹936年占據幽州,938年改國號為“大遼”,升幽州為陪都,號南京,又稱燕京。學術界根據北京古代水係分布情況,以及憫忠寺(法源寺)、天寜寺在唐幽州、遼南京城內位置的曆史記載,確認薊、幽州、遼南京的核心位置在今宣武區一帶。而這些城市的城牆邊界何在?城內如何布署?由於缺乏科學的考古調查,至今無人說得清楚。 1125年,金攻陷遼南京;1151年,金決定遷都南京;1153年,改南京為中都,這是北京建都之始。金中都以遼南京為基礎,嚮東、南、西三麵擴建而成,城內置六十二坊,皇城略居全城中心,前朝後市,街如棋盤。新中國成立後,考古部門對金中都的城垣遺跡作瞭調查,對曆來有爭議的中都城周長,通過實地勘測得齣較準確的數據。而中都城十二門的具體位置,因隻有曆史文獻考證,以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踏察,尚停留在“大體可以確定”的階段。 1215年,濛古攻陷中都;1267年,忽必烈(1215~1294)在中都東北郊大規模營建大都新城。對元大都城址的考古工作,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處元大都考古隊從1964年開始進行,至1974年基本結束,先後勘察瞭元大都的城垣、街道、河湖水係等遺跡,發掘瞭十餘處不同類型的居住遺址和建築遺跡,形成瞭《元大都的勘察和發掘》《北京後英房元代居住遺址》《北京西縧鬍同和後桃園元代居住遺址》等報告,證實元大都南城牆在今東西長安街稍南,今建國門外南側的古觀象颱即元大都城牆東南角墩颱舊址,元大都的中軸綫與明清北京的中軸綫吻閤,今天北京內城有許多街道和鬍同仍保存著元大都街道布局的舊跡,等等。

評分

商品是否給力?快分享你的購買心得吧~

評分

王軍,新華社高級記者,供職於《瞭望》新聞周刊,北京市政協特邀委員,著有《城記》《采訪本上的城市》《拾年》。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拾年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