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文史要籍注釋選刊:楚辭燈(繁體竪排版)

曆代文史要籍注釋選刊:楚辭燈(繁體竪排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林雲銘 著
圖書標籤:
  • 楚辭
  • 文學
  • 曆史
  • 古籍
  • 注釋
  • 選刊
  • 繁體
  • 竪排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1795835
版次:1
商品編碼:11059892
包裝:精裝
叢書名: 曆代文史要籍注釋選刊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4
字數:12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楚辭燈》是古代很有特點與影響的楚辭注本,它不依傍王逸《楚辭章句》,不附閤硃熹《楚辭集注》,獨闢蹊徑,發明舊說,考訂舊詁之訛。在體例上,《楚辭燈》按時序結閤敘述屈原事跡,又從《史記》和黃文煥說,以《大招》、《招魂》為屈原所作,突破瞭《漢書·藝文誌》著錄屈賦25篇的傳統成說。漢以後所謂的“續離騷”亦不收錄。每篇對正文逐句詮釋,旁加圈點,逐段分疏,最後以總論概括全文。品箋相間,評注結閤,重於疏通文義而略於詮釋訓詁。對各篇結構、意境、語言的分析,常有可取之處。

作者簡介

林雲銘,字西仲,號損齋,福建侯官人。民國間陳衍《閩侯縣誌》有傳,略雲:「林雲銘,字道昭,號西仲。父兆熊,邑諸生,少時為人構訟,陷獄,幾不免。雲銘與伯兄雲鑲發憤讀書,順治戊戌成進士。授徽州推官,聽斷如神。他郡有疑獄,皆賴以剖。雲銘在徽九載,後遇裁缺,拂袖歸裏。雲銘於諸子百傢,率瀏覽成誦。旁及二氏,莫不搜抉奧蘊,而能言其所以然。其為文周規摺矩,動閤古人。所著有《損齋焚餘》、《西仲文集》、《莊子因》、《楚辭燈》、《韓文起》、《昊山鷇音》等書,及評選《古文析義》前後二集,皆行於世。初居省會,筮仕後遷建寜。造耿藩之變,被籍。僑寓武林,與仇兆鰲、毛際可輩友善。其卒也,遂葬杭州。」

內頁插圖

目錄

屈原列傳
附:楚懷襄二王在位事跡考

楚辭燈捲之一
離騷

楚辭燈捲之二
九歌總論
九歌
東皇太一
雲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東君
河伯
山鬼
國殤
禮魂
天問

楚辭燈捲之三
九章總論
九章
惜誦
思美人
抽思
涉江
橘頌
悲迴風
惜往日
哀郢
懷沙

楚辭燈捲之四
遠遊

前言/序言



《楚辭》:一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詩歌瑰寶 《楚辭》,這部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巍峨地位的偉大詩篇,並非一部孤立的著作,而是曆經歲月洗禮,匯集瞭戰國至漢代數百年間,楚地文人墨客的智慧與情感的集成。它以其獨特的浪漫主義精神、瑰麗的想象、奔放的情感以及濃鬱的地方色彩,深刻影響瞭後世的中國文學,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代背景與孕育土壤:楚文化與屈原的時代 要理解《楚辭》的誕生,就必須迴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中國的戰國時期,特彆是以楚國為代錶的南方文化圈。彼時,中國正處於社會變革與思想碰撞的劇烈動蕩之中。諸侯爭霸,列國紛爭,禮崩樂壞,舊的秩序被打破,新的思想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楚國,作為南方一個地域遼闊、物産豐饒、文化獨特的國傢,其音樂、舞蹈、宗教信仰以及民間歌謠都與中原地區有著顯著的差異。楚地崇尚巫風,神話傳說豐富,對自然有著敬畏與歌頌的情感,這些都為《楚辭》的形成提供瞭肥沃的土壤。 而《楚辭》的集大成者,無疑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身處楚國末期,他的一生,是憂國憂民、壯誌難酬的一生。他懷揣著“美政”理想,試圖挽救楚國的衰敗,卻屢遭排擠,最終被流放。在流放的痛苦與絕望中,他將滿腔的悲憤、對祖國的熱愛、對理想的執著,以及對神靈的叩問,全部傾注於他的詩篇之中。《離騷》、《九歌》、《天問》等傳世名篇,無一不是他心血與淚水的結晶。屈原的齣現,標誌著中國文學從集體創作的《詩經》時代,走嚮瞭以個人情感抒發為主的抒情詩時代,他被譽為“詩人之宗”。 《楚辭》的藝術特色:瑰麗、浪漫與地域風情 《楚辭》的藝術成就,在當時的文學領域堪稱獨樹一幟。其最鮮明的特徵莫過於其浪漫主義的創作手法。與《詩經》的現實主義風格不同,《楚辭》更加注重內心情感的抒發,充滿瞭瑰麗的想象和誇張的描繪。 瑰麗的想象與神話色彩:《楚辭》大量藉鑒瞭楚地的神話傳說,詩人常常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光怪陸離的神話世界中。例如,《九歌》描繪瞭人神相戀的場景,將神靈人格化,賦予他們人類的情感;《天問》則是一篇宏大的宇宙史詩,詩人嚮天發問,追溯宇宙的起源、萬物的生成,充滿瞭奇特的想象和深刻的哲學思考。這種神話色彩的運用,極大地拓展瞭詩歌的錶現空間,使其充滿瞭神秘感和震撼力。 奔放的情感與深邃的憂思:《楚辭》的情感錶達是直接而強烈的。屈原的《離騷》便是其情感的極緻抒發。詩人用“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將他對人民的關懷、對世道的憂慮推嚮高潮。詩歌中充斥著愛、恨、怨、愁、悲、喜等復雜的情感,且往往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深沉而動人的力量。這種情感的真實與飽滿,是《楚辭》打動人心的重要原因。 濃鬱的地域風情與獨特的語言風格:《楚辭》的語言,既繼承瞭《詩經》的賦、比、興手法,又融入瞭大量楚地的方言和民歌的特色。其詞匯豐富,句式靈活,許多詞語和錶達方式在後世漢語中仍然具有重要影響。例如,“兮”字的頻繁使用,形成瞭《楚辭》特有的音韻節奏,增強瞭詩歌的音樂性和感染力。“美人”、“香草”等意象的運用,也帶有濃厚的楚地象徵意義,成為後世文人藉以寄托情懷的常用語。 《楚辭》的構成與代錶篇目 《楚辭》並非一人一時之作,其內容相當龐雜,收錄瞭不同時期、不同作者的作品。曆代學者對其編纂和歸屬的研究,也構成瞭一門學問。現存的《楚辭》版本,通常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屈原作品:這是《楚辭》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具藝術價值的部分。代錶篇目包括: 《離騷》:屈原的代錶作,也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全詩共2476字,以“帝高陽之苗裔兮”開篇,敘述瞭詩人坎坷的人生經曆,抒發瞭他強烈的愛國熱情、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以及壯誌難酬的悲憤。 《九歌》:一組祭祀神靈的歌辭,共十一篇,包括《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國殤》、《鋰滌》、《思美人》。這些詩歌展現瞭楚地濃厚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將人神之間的情感演繹得淋灕盡緻。 《天問》:一篇內容極其宏富的詩篇,詩人嚮蒼天發問,探討宇宙起源、天地構成、自然現象、曆史人物等一係列問題,展現瞭古人樸素而深刻的哲學思考。 《九章》:屈原在流放期間創作的九篇詩歌,包括《涉江》、《哀郢》、《思美人》、《抽思》、《懷王》、《懷王》、《橘頌》、《寓言》、《惜誦》。這些篇目情感更為沉痛,對國傢命運的憂慮和對君王的思念貫穿其中。 《遠遊》:描寫詩人乘龍駕鶴,遨遊天地的幻想,錶達瞭對現實的超脫和對理想的嚮往。 宋玉作品:宋玉是屈原的學生,其作品繼承瞭屈原的藝術風格,並有所發展。代錶篇目包括: 《九辯》:與《離騷》齊名,篇幅較長,情感悲愴,對人生和世事的看法更為消極。 《招魂》:為招魂而作,篇幅較長,其中對楚地風俗、生活場景的描繪極為生動。 《諷賦》:以賦體寫成,諷刺時弊,錶達對政治的見解。 《登徒子好色賦》:一篇著名的諷刺賦,以幽默詼諧的筆調,揭露瞭登徒子虛僞的“好色”。 其他作者作品:除屈原和宋玉外,《楚辭》還收錄瞭漢代人模仿楚辭體創作的作品,如: 《淮南小山》:如《招隱士》。 《東方朔》:如《七諫》。 《王褒》:如《九懷》。 《劉嚮》:如《九嘆》。 《嚴忌》:如《哀時命》。 這些後人的作品,雖然在藝術成就上可能不及屈原、宋玉,但它們共同構成瞭“楚辭”這一文學體裁的延續和發展,也反映瞭漢代文人對屈原精神的傳承和對楚地文化的追慕。 《楚辭》的深遠影響:照亮後世文學的星空 《楚辭》的影響,猶如一盞明燈,照亮瞭後世中國文學的星空。 對後世詩歌的影響:《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瑰麗的想象、奔放的情感錶達方式,對後世的詩歌創作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從漢代的樂府詩,到魏晉南北朝的詩歌,再到唐宋的詩歌,都可以看到《楚辭》的影子。《詩經》代錶瞭中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楚辭》則開創瞭浪漫主義的先河,兩者共同構成瞭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 對辭賦創作的推動:《楚辭》特有的“賦”的寫法,為漢代的辭賦創作提供瞭直接的範本。漢代盛行的鋪陳、誇飾、比喻的寫作手法,在《楚辭》中已經得到瞭充分的體現。 對後世文人的精神感召:《楚辭》中所蘊含的愛國情懷、憂國憂民的精神、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以及在逆境中的不屈不撓,都成為後世文人所敬仰和效仿的典範。無數文人在創作中,常常藉用《楚辭》的意象,抒發自己的情感,錶達自己的誌嚮,甚至以屈原為精神偶像。 對文化與思想的影響:《楚辭》不僅是文學作品,也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宗教觀念和曆史文化信息。它為我們瞭解楚國的社會生活、民俗風情、神話傳說提供瞭寶貴的資料。其中蘊含的關於政治、人生、宇宙的思考,也對中國古代思想史産生瞭重要影響。 結語 《楚辭》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作品,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穿越韆年,至今仍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閱讀《楚辭》,我們不僅能領略到古代中國文學的輝煌成就,更能感受到中華民族深沉的情感、磅礴的想象和永恒的追求。它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我們認識古代中國、理解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

用戶評價

评分

初次拿到這本《楚辭燈》,是被它厚實的紙張和古樸的裝幀所吸引。翻開扉頁,竪排的繁體字撲麵而來,瞬間將人拉迴那個遙遠而迷人的時代。我一直對先秦時期的文學懷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充滿瞭浪漫主義色彩和奇幻想象的《楚辭》。然而,古老的文字和晦澀的典故常常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楚辭燈》的齣現,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它並非是單純的文本抄錄,而是在正文旁輔以詳盡的注釋。這些注釋,如同黑夜中的燈火,照亮瞭文字背後的曆史、文化和社會背景。我特彆欣賞它對那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典故以及當時社會風俗的細緻解讀,讓我得以窺見一個鮮活的古代中國。讀《楚辭》不再是枯燥的辨字遊戲,而是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每一次閱讀,都仿佛與屈原、宋玉們進行著跨越時空的對話。這本書的編排也很人性化,留白的恰到好處,方便我隨手寫下自己的感悟和疑問。總而言之,《楚辭燈》是一部值得所有熱愛中國古典文學、特彆是對《楚辭》有興趣的讀者深入研讀的佳作。它不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扇通往古代精神世界的窗戶。

评分

《楚辭》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存在,那些華麗的辭藻,奇詭的想象,總讓我感到既著迷又疏離。這次有幸接觸到《楚辭燈》,感覺像是終於找到瞭一條親近它的路徑。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用心,繁體竪排本身就帶有一種古樸的儀式感,而旁邊詳盡的注釋,更是讓我看到瞭學者們嚴謹的治學態度。我試著讀瞭幾篇,比如《離騷》,以往我總是被那些隱喻和象徵弄得一頭霧水,但有瞭這本《燈》的指引,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地方豁然開朗。它解釋瞭詞語的本義,考證瞭典故的齣處,甚至還對一些爭議性的觀點進行瞭辨析,提供瞭不同的解讀方嚮。這讓我意識到,《楚辭》並非是孤立存在的藝術品,而是深深植根於當時的曆史土壤之中。通過這些注釋,我不僅理解瞭詩歌本身,更能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情感、宗教信仰以及政治格局。這本書對於我這樣非專業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降低瞭閱讀門檻,卻絲毫未犧牲學術的深度。我能感受到作者傾注的心血,將復雜的知識梳理得條理清晰,邏輯嚴謹。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讀懂”《楚辭》的書,市麵上很多注釋本要麼過於簡略,要麼過於艱深,都未能完全滿足我的需求。直到翻閱《楚辭燈》,我纔仿佛遇見瞭知音。這本書最讓我稱道的是其注釋的深度和廣度。它不僅解釋瞭字詞的含義,更深入地挖掘瞭字詞背後的文化意蘊,比如某個詞匯在當時的社會語境下可能包含的政治含義或者宗教象徵。對於那些涉及古代祭祀、神話傳說等內容的段落,注釋更是詳盡入微,引用瞭大量的史料和學者的研究成果,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體係。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過程中展現齣的靈活性,對於一些尚存爭議的解釋,它會提供不同的觀點,並給齣自己的理由,而不是生硬地斷定。這種開放式的態度,反而更能激發讀者的思考。閱讀《楚辭》時,我常常會因為注釋的啓發而産生新的聯想,進而對原文産生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就像一位博學多纔的嚮導,引領我一步步走進《楚辭》的世界,讓我感受到古老詩歌的無窮魅力。

评分

《楚辭燈》的齣現,可以說是在我閱讀《楚辭》的旅途上,點亮瞭一盞明燈。我一直認為,要真正欣賞《楚辭》的美,就必須對其背後的文化有深入的瞭解。這本書恰恰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不僅僅是提供簡單的字詞翻譯,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楚辭》中所涉及的古代信仰、哲學思想、政治鬥爭以及楚地獨特的風俗民情。每一次翻開這本書,我都能學到新的東西。比如,它對於《九歌》中神祇的身份、祭祀的儀軌等都有詳盡的介紹,讓我能更好地理解那些充滿神秘色彩的詩篇。再者,這本書的注釋,不像是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文學性的解讀,能夠激發讀者的想象力。我常常會在讀完注釋後,重新去品味原文,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對詩歌的意境和情感理解更加透徹。對於那些想要係統地學習《楚辭》的讀者來說,《楚辭燈》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選擇,它能夠讓你在領略《楚辭》藝術魅力的同時,也深刻理解其背後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

评分

不得不說,《楚辭燈》是一部非常有分量的學術著作,即便對於我這樣並非專業研究《楚辭》的讀者來說,也能感受到其價值。首先,它在文獻整理和考證方麵做得非常紮實,引用的資料來源清晰,考據嚴謹,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對於《楚辭》研究中一些長期存在的難題,這本書也嘗試給齣瞭自己的解答,或者提供瞭新的研究思路。其次,它在語言解釋上也下瞭很大功夫,不僅局限於字麵的意思,還會結閤《楚辭》的文體特點、創作背景以及相關的古代文獻,對詞語進行多角度的解讀。我注意到,這本書的注釋風格非常嚴謹,用詞精準,論證充分,絲毫沒有隨意發揮的痕跡。這對於想要深入學習《楚辭》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可靠的參考書。雖然價格不菲,但考慮到其學術價值和內容深度,我認為物有所值。它為《楚辭》研究提供瞭一個堅實的學術基礎,也為普通讀者瞭解《楚辭》打開瞭一扇高品質的窗口。

評分

鎖綫裝,紙張印刷好,價格偏貴

評分

惜誦

評分

林雲銘,字西仲,號損齋,福建侯官人。民國間陳衍《閩侯縣誌》有傳,略雲:「林雲銘,字道昭,號西仲。父兆熊,邑諸生,少時為人構訟,陷獄,幾不免。雲銘與伯兄雲鑲發憤讀書,順治戊戌成進士。授徽州推官,聽斷如神。他郡有疑獄,皆賴以剖。雲銘在徽九載,後遇裁缺,拂袖歸裏。雲銘於諸子百傢,率瀏覽成誦。旁及二氏,莫不搜抉奧蘊,而能言其所以然。其為文周規摺矩,動閤古人。所著有《損齋焚餘》、《西仲文集》、《莊子因》、《楚辭燈》、《韓文起》、《昊山鷇音》等書,及評選《古文析義》前後二集,皆行於世。初居省會,筮仕後遷建寜。造耿藩之變,被籍。僑寓武林,與仇兆鰲、毛際可輩友善。其卒也,遂葬杭州。」

評分

國殤

評分

林雲銘,字西仲,號損齋,福建侯官人。民國間陳衍《閩侯縣誌》有傳,略雲:「林雲銘,字道昭,號西仲。父兆熊,邑諸生,少時為人構訟,陷獄,幾不免。雲銘與伯兄雲鑲發憤讀書,順治戊戌成進士。授徽州推官,聽斷如神。他郡有疑獄,皆賴以剖。雲銘在徽九載,後遇裁缺,拂袖歸裏。雲銘於諸子百傢,率瀏覽成誦。旁及二氏,莫不搜抉奧蘊,而能言其所以然。其為文周規摺矩,動閤古人。所著有《損齋焚餘》、《西仲文集》、《莊子因》、《楚辭燈》、《韓文起》、《昊山鷇音》等書,及評選《古文析義》前後二集,皆行於世。初居省會,筮仕後遷建寜。造耿藩之變,被籍。僑寓武林,與仇兆鰲、毛際可輩友善。其卒也,遂葬杭州。」

評分

橘頌

評分

京東不斷給力,纔給我們屌絲點買書的念想。

評分

不錯的書,久聞大名,終有單行整理本麵世。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