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古語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在今天,這句話也早為世人所不齒,如果你當眾提及此話,說不定還會招來他人的冷眼甚至是漫罵呢。瞧,當今社會上那一大批“剩男”、“剩女”中,哪一個不是讀書人?哪一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然而,他(她)們的“顔如玉”又在哪裏呢?再說那所謂的“黃金屋”也並非書中纔有的啊。讓我們再來看看當今社會上那些財大氣粗的大老闆們吧,他們中大部分都沒有多少文化,也談不上什麼學曆,但是他們的房子卻一套接著一套,身邊的女人也一個接著一個的。這難道不正是對這句古話的有力迴擊與嘲諷嗎?
評分在這個經濟建設的大浪潮中,有許多人被衝昏瞭頭腦。沒有目標,沒有方嚮,隻好聽任大浪潮的擺布,衝到哪裏就是哪裏。如果這樣下去,隻怕永遠都不會有到達彼岸的那一天;如果這樣下去,我真的不知道國傢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又在哪裏。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改版後的京豆規則非常不閤理 然後金牌及鑽石會員這些“老主顧”心寒
評分團結齣版社是民革的下屬單位,以齣版文化社科、民國內容和人物傳記類圖書為主。該書拿到手,看著挺大,16開,300頁多一點,但並不重。作者是浙江永嘉人,1930年考取位於杭州的浙江警官學校,1932年8月畢業。畢業時通過戴笠的審查,被選入“中央警察研究所”(杭州特種訓練班)進行特務訓練,在射擊、駕駛、化裝、爆破、攝影、學方言等各科目裏,作者對攝影最感興趣(所以書裏的照片很多),班裏的同學裏有毛森(解放前任上海市警察局長)、薑毅英(後成為軍統裏的唯一女少將)等人。畢業後又到特務處在南京洪公祠的特訓班“再受訓”,結業後與徐遠舉(《紅岩》裏的徐鵬飛)等人被分到南京警備司令部郵檢處工作,1933年11月十九路軍發動福建事變,1934年1月作者被派往福建從事情報工作,因立場不同,作者把十九路軍的革命行動誣衊為叛亂。1934年3月,作者進入“侍從室偵察班”,由此開始瞭護衛蔣介石的工作。這本書正是作者以一個侍衛人員的眼光,從側麵細節處觀察發生於蔣介石周邊的人與事,並以親身經曆,忠實記錄下侍從室警衛組織的幾次變動,揭開諸如先遣、偵察、警衛、內衛、外衛等日常工作的機密性。由於工作需要,作者拍攝瞭大量的照片,這本書收錄這批從未披露過的珍貴照片,留下時代瞬間而又永恒的印記。
評分改版後的京豆規則非常不閤理 然後金牌及鑽石會員這些“老主顧”心寒
評分不錯。。。。。。。。。
評分 評分近距離觀察蔣委員長,內容詳實,客觀評價自己n所經曆的事件,比另一本《蔣介石侍衛長迴憶錄》強多瞭。非常值得一看!委員長讓侍從查高官的腐敗,侍從從豪宅、豪華俱樂部娛樂人員進行調查。現在老百姓查房爺、房姐,還不如幾十年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