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辑《读库1203》一共包含八篇文章。第一篇《一辈子的战争》试图从普通个体角度揭示战争残酷的真相。战地记者李玉谦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拍摄的影像记录,重新寻访老兵,继续拍摄他们的战争口述,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第二篇《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摘录作者收藏的一本日记本。一个普通人平常的流水账本,记叙了一个寻常家庭1991年前后一年多的日常起居,生活琐事,从二十年前一位普通公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中,体会她的喜怒哀乐,也体会九十年代整个社会的喜怒哀乐。第三篇《旅美三学者》是作者李怀宇延续访问名家的脉络,对余英时、张灏、林同奇三位学者的采访交流。第四篇《弟弟王小波》是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回忆弟弟当年读书、生活与文字结缘的经历。第五篇《蒋经国上海打虎》讲述四十年代后期蒋经国到上海治理通货膨胀、进行货币改革等原委。第六篇《越轨的笔致》是作者蔡小容继《白蛇严歌苓》、《魔旦》之后又一解读严歌苓的作品,探讨严歌苓小说中女主角们的性格。第七篇《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介绍了巴黎画派中的日本画家藤田嗣治的生涯与艺术。最后一篇《德国的世纪诉讼》通过对德国2010年一场涉嫌强奸案始末的记述,为人们反思行使“第四权力”的媒体对刑事诉讼报道的低界限何在提供一个参考。
目录
一辈子的战争 刘青松
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 云从龙
旅美三学者 李怀宇
弟弟王小波 王小平
蒋经国上海打虎 李辉
越轨的笔致 蔡小容
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 刘柠
德国的世纪诉讼 周翠
精彩书摘
七连荣誉室,灯光眩目。面对墙上十六位烈士的照片,李玉谦双 手合十,举过头顶,身体前倾,仆倒在地,行五体投地大礼,三遍。燃一炷香,青烟袅袅。李玉谦含泪与烈士们对望,喃喃道:“我 能感觉到,他们就在这里。”陪同的军官请李玉谦题词。李玉谦挥毫写下:死一人,卫一国。千秋社稷,亡者几多,共祭之。我们一行乘车去食堂。一路都是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操场上立 着大字标语:枕戈待旦,准备打仗。食堂包间,一桌冷菜和空瓶。酒酣耳热。李玉谦举杯:“今天是 2012年3月30日,清明快到了,我有两个祈愿:一是祈愿世界和平,二 是祈愿人类免除灾难。”李玉谦想起了二十七年前的那场酒。1985年11月25日晚,云南老 山主峰脚下的磨刀石,战斗前七连各班的出征酒。二十七年来,在很 长一段时间里,对于那场酒,那群人,那次战斗,那场战争,李玉谦 有意回避。他从不看战争片、战争小说,从不跟七连的人联系。他希 望忘了那一切。1985年,李玉谦二十三岁,是中央电视台驻济南军区记者站的记 者。十六岁高中毕业那年,他虚报两岁,在家乡山东莒县报名参军。入伍不久,他考上军校,学新闻。毕业后分配到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 部,开始自学电视摄像。他爱读书,爱钻研,不爱说话。这个文学青 年,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孤苦者”。“我背负着苦的重载在人生的 道路上跋涉。我的每一个脚印都将蓄满泪水。”他在战地日记里写 道:“我的内心很复杂,我被一种无以名状的感情折磨着,我在积蓄 自身的力,我在呼唤缪斯的临降,我要歌颂威武的英雄。”这一年,中越边境防御作战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1985年3月12日,山东淄博周村火车站,参加轮战的济南军区某 部七连官兵,准备登上一辆开往前线的闷罐列车。这个连队名头很 响——1947年国内战争期间的河北正定攻城战,七连首先登上城头,立集体一等功,荣获“登城先锋连”称号;1949年开国大典,七连是 从天安门广场走过的第一个步兵方队;历年的军事训练,七连都在全 军名列前茅,被树为全军标兵连队。火车站人山人海,老乡们敲锣打鼓来送行。十八岁的回族小伙 子马军入伍才一个多月,轮战命令下来,本应进行三个月的新兵训练 提前结束。在他看来,这是脱离苦海,不用每天再为训练受罪了。和 绝大多数战友一样,马军没告诉父母自己要去打仗。他是家里唯一的 男孩。后来,到了前线,部队给每个战士家里发了一封信,父母才知 道。他当时不知道,妈妈开始夜夜失眠,身体垮了,落下病根。副连长张长岭的妈妈也是夜夜失眠,一年间,头发全白了。原本 不信神的妈妈,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到马路上烧纸拜神求保佑。后来 张长岭从前线平安回家,妈妈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置身送行的人群中,大家唱起了《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 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你不要悄悄地流泪,你 不要把儿牵挂。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二十一岁的孙卓诗唱不下去,和来送行的当过兵的大哥抱头痛 哭。一位战士跪在送行的父母面前,哽咽着说:“爹、娘,也许孩儿 再也不能孝敬你们,无法报答养育之恩,望你们多加保重。请放心,我是不会给家人丢脸的。”说完,连磕三个响头,起身登上列车,不 再回头。连指导员展奎华的爱人挺着大肚子,紧紧握着丈夫的手,两眼 红肿,一言不发。“回去吧,让我们的爱情经受战火考验。”展奎华 轻声说。汽笛鸣响,妻子从挎包里取出一双绣花鞋垫,放到展奎华手 上:“愿它能保佑你平安凯旋。你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人 群中,一个战士喊道:“嫂子放心,我们会把指导员完好地交还给你 的。”闷罐列车缓缓开动。二十岁的老兵陶世德心慢慢沉下来。他羡慕 那些出征前能和亲人见上一面的战友。他当兵四年了,出征前,本想 回家探亲,但连队规定不允许。他思绪翻滚:“为什么要告别昵?我 要活着回来,我要立功回来。”闷罐车厢里黑咕隆咚,每节车厢吊一盏马灯。地板铺着干草,作 为床铺。在这局促空间里,战士们每天还要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休息的时候,人人沉默。车声隆隆。车迂回向南,走得很慢。走了十来天,到达云南广通车站。广通 中学的女学生们来送水慰问。一个女孩子来到担任警戒任务的陶世德 面前,请他在笔记本上签名留念。陶世德激动得有点不知所措。他觉 得,签名是大人物和名人的事,“我只知道中国女排拿了世界冠军,上春节晚会时在一个排球上签名。我有资格给人签名吗?”他想了 想,写道:“战士的爱是蓝色的,他来自于天一样的气质和海一样的 品格。”P1-3
前言/序言
读库1203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