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没有哪个词比“现代性”这个词的解释更加纷繁多样的了。一般来说,现代性是16世纪以来首先出现在欧洲的社会事实和观念事实。但是,按照姚斯的考证,“现代”(modernus)一词在公元5世纪就出现了,这个词旨在将刚刚确定地位的基督教同旧的异教的罗马社会区别开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现代”一词就意味着现在和过去的断裂。它在欧洲的反复使用,就是为了表现出一种新的时间意识,就是要同过去拉开距离而面向未来。它“把自己理解为新旧交替的成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历史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现代--在查理大帝时代,在12世纪,在启蒙时期,都会出现这样急于摆脱过去而欣喜地拥抱当前和未来的现代。这样的现代为求新的意志所主宰。但是,现在通常说的现代,在时间断裂的意义上,只是针对中世纪。只是在同中世纪剧烈的对照中,只是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同中世纪全面决裂的背景下,现代性才萌芽,它自身的独特性才崭露头角。
……事实上,现代性必须被视做是一个历史化的复杂的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在其中,必定是牵一发而动千钧。它像一艘巨轮一样,从16世纪开始慢慢驶离了完全由上帝宰制的那个中世纪码头。
作者简介
汪民安,1969年11月生于湖北新洲,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谁是罗兰·巴特》(1999,2005,2006),《现代性》(2005),《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2006,2007),《尼采与身体》(2008),《形象工厂》(2008)等。主编丛刊《生产》。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论
一、现代生活
二、现代资本主义
三、现代观念
四、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
五、现代性的冲突
后记
精彩书摘
到此,我们看到了作为历史实践过程的现代性:它是一种同中世纪决裂的多层面的历史进程(我们有时将这个现代进程称为现代化)。它包括政治、经济、技术、观念和社会组织层面上的逐步现代化,这个进程一波三折,到了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之后的19世纪,也就是说,到了现代性的成熟时刻,它逐渐累积起来的形象就是疆域固定的民族国家、自由民主政制、机器化的工业主义、市场化的资本主义、主体一中心的理性哲学、权力和理性巧妙配置的社会组织,以及所有这些之间的功能联系,等等。但是,现代性,这种(现代化的)历史进程除了饱含它丰富的多层面历史内容外,它还展现出某些独一无二的禀赋:它几乎是不可置疑地相信自己在不断地进步——这是另一层意义上的现代性。其核心观念可以表述如下:越是新的,就越是现代的。它为一种进步主义和发展主义欲望所主宰。这种现代性具备一种明确的时间意识,“这种现代性是转瞬即逝的——今天的先进到了明天就过时了”,它意味着,较过去的历史阶段,现在更为进步,更加成熟。“在对转瞬即逝、昙花一现、过眼烟云之物的抬升,对动态主义的欢庆中,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纯洁而驻留的现在的渴望”①。这是现代性的乐观气质。它首先是在波德莱尔那里得以表达的。最后,这个肇始于16世纪的现代性的物质化进程决不单单是自己孤独地奋进,它毫无疑问将现代人携裹其中,并驱使着现代人不断地咀嚼、品尝和回味这个历史性的现代性浪潮。这就是现代性激发的个人体验。现代人和现代化进程之间就存在着这样一种互动的复杂的经验关系:现代生活锻造出了现代意义上的个体,锻造出他们的感受,锻造出他们的历史背影;同样,这个现代个体对现代生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经验。
……
前言/序言
现代性 [Modernity:A Concept]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