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Taoism in China]

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Taoism in China]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王卡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5-1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32496
版次:1
商品編碼:11017052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A Brief History of Taoism in China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2-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3
字數:121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是一本簡要介紹道教發展曆史的通俗讀物,主要介紹瞭從先秦到當代的道教發展曆史,勾勒齣道教産生、興盛、變革、衰落的簡要脈絡。內容涉及道傢哲學、道教宗派、經書教義、養生方術、齋醮科儀和中國曆代統治者對道教的崇奉,以及道教在港颱地區和中國境外的傳播。《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內容豐富,具有知識性和可讀性,適閤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王卡,1956年齣生於四川成都,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89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道教曆史、教義及文獻學研究三十餘年,參與撰寫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中國道教史》,是《中華道教大辭典》、《中華道藏》的常務副主編,自撰有《道教史話》、《道教經史論叢》、《敦煌道教文獻研究》、《新譯道門觀心經》等論著。

內頁插圖

目錄

引言
一 道教溯源
1 老莊學派的哲學思想
2 黃老道傢的治國方術
3 秦皇漢武求仙的故事
4 漢代黃老學說的演變

二 道教的形成
1 《太平經》與太平道
2 張天師創立五鬥米道
3 魏晉神仙道教的興起
4 李傢道與妖賊李弘
5 寇謙之改造五鬥米道
6 茅山上清派的來曆
7 《靈寶經》與靈寶派
8 樓觀道教的來龍去脈

三 道教的興盛
1 唐朝為何崇奉道教
2 唐明皇對道教的迷信
3 隋唐道教的主要宗派
4 隋唐道教的經書編纂
5 隋唐道教的重玄哲學
6 道教的煉丹養生方術
7 道教的符籙齋醮法術
8 唐末五代的隱逸道士

四 道教的變革
1 北宋皇室的崇道活動
2 張伯端與兩宋內丹道派
3 太一道與真大道的興衰
4 全真道的創立與興盛
5 宋元舊符籙派的發展
6 內丹外符的新興道派
7 許遜信仰與淨明道派

五 道教的衰落
1 明成祖與武當道教
2 明世宗的崇道鬧劇
3 張三豐道派的源流
4 陸西星東派內丹學
5 明清正一道的興衰
6 明清全真道的興衰
7 明清道教與民間信仰

六 道教走嚮現代
1 近現代大陸道教概況
2 近現代港颱道教概況
3 道教在中國境外的傳播
4 道教在現代社會的意義

精彩書摘

老莊學派的哲學思想
道傢學派是道教的前身,産生於春鞦戰國時代,是當時“諸子百傢”中的一個重要學派。春鞦末年的老子,被公認為道傢學說的創始人。據《史記·老子列傳》等書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又稱老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他曾做過周王朝的柱下史,是管理王室藏書的小官吏,其年歲略長於孔子。春鞦末年,天下戰亂頻仍,社會製度發生急劇變革。老子作為周朝官吏,看到王室日益衰敗,遂離周隱去。傳說老子西遊至函榖關,遇見關令尹喜,尹喜請為著書立說。老子遂著書上下二篇,五韆餘字。因其書“言道德之意”,故後世稱之為《道德經》,或稱《老子》。
《老子》書中最早提齣:宇宙間的天地萬物,都來源於一個神秘玄妙的母體——“道”。老子所說的“道”,具有自然無為,無形無名,既看不見摸不著,又不可言說的特性;它是天地開闢之前宇宙渾沌混一的原初形態,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則。大道無形無名,卻孕含著一切有形事物生成發展的玄機。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就是說:從空虛無形的道首先生齣渾沌的元氣,元氣分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感衝和而化生天地萬物。這就是道傢關於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理論。
與道相對的另一概念是“德”。德的意思是得道,即認識和體驗道,按照道的自然法則修身治國。老子把“道”看作神秘的世界本源,因此反對人們學習具體的知識,被各種紛紜復雜的外部現象所迷惑。他主張人們去直接體認隱藏在不斷變化的事物之中的道理和法則。體認的方法是閉目塞聽,絕聖棄智,滌除玄覽,緻虛守靜。即閉塞感官與外部事物的接觸,放棄主觀成見,使內’心清靜無欲,達到與自然之道完全相閤的“玄同”境界。這樣纔能體悟萬物皆根源於道,並最終復歸於道的真理。
在老子的思想中還包含著辯證法的因素。他看到美醜、善惡、禍福、有無、難易、高下等對立現象的相互依存關係,並且認識到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物極必反,對立雙方相互轉化的道理。事物的變化運動,循環往復,最終仍然復歸於靜止不變的道。所以老子說:“緻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日靜,是謂復命。”
老子的社會政治思想,反映瞭部分貴族學者在社會大變革中希望恢復社會秩序,減少戰亂爭奪的心情。他主張聖人(即統治者)治國修身,皆應效法天道自然,遏製貪欲,貴柔守雌,清靜無為。反對儒墨兩傢倡導禮義、尚賢有為的政治倫理學說,認為這是造成道德淪喪,使人民爭奪難治的原因。他的政治理想是迴到古代小國寡民,風俗純樸,人民自足常樂,與世無爭的社會狀態。
總而言之,老子發現在紛紜復雜的事物之中,存在某種穩定的、支配著事物發展變化的自然法則,並且以這個法則作為人們觀察世界、認識真理和治國修身的指導原則。老子把這一普遍法則命名為“道”。他以天道自然的觀點取代瞭天神創世的觀念,這在中國哲學史上具有深遠的影響。
繼老子之後,戰國中期的莊子發展瞭道傢的學說。莊子名周,宋國濛(今河南商丘)人,曾做過地方小吏,生活窮苦潦倒,而誌趣高尚,傲視王侯。《史記·老子列傳》稱莊子著書十餘萬言,其文剽剝儒墨,汪洋自恣。現存《莊子》一書,是代錶莊子及其後學思想的集體著作。
莊子的學說繼承瞭老子以道為萬物本源的宇宙論,以及對立麵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思想,並且引申發揮,從而得齣萬物齊同、物我為一的“齊物論”思想。他認為事物彼此之間的差彆,人們關於是非善惡的爭論,皆因觀察事物的立場和評判標準不同所緻,並非客觀事物本身性質有什麼不同。如果站在“道”的高度來觀察,則萬物相通為一,是非難分,彼此無彆;大小多少、遠近高低、美醜貴賤、生死成毀,這些都無所謂不同。既然萬物都相通為一,所以人們就不必分辨彼此,爭論是非。莊子希望人的認識能夠達到混同物我,泯滅是非,徹底忘掉一切矛盾和差彆的境界,這即是“坐忘”。就是說要超越認識主體的限製,使自我與大道相通,從而徹底忘掉物我彼此的差彆。
莊子還是一個宿命論者。他說:“死生,命也。”人生有壽天貧富、窮達得失的差彆,都是自然命運的安排,人對此是不能有所作為的。唯有抱著達觀的態度看待生死命運,順從自然,泰然處之。生不喜,死不悲,得之不拒,失去不爭,“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這樣纔能成為精神超越自由的人。相傳莊子死瞭妻子,鼓盆而歌,前去吊孝的朋友憩施感到奇怪。莊子對他說:人本來沒有形體生命,後來因氣的變化而有瞭生命,又因氣的變化而死去,這就像春夏鞦鼕四時運轉一樣自然而然。死去的人已安然寢息於大自然中,活人卻為之嗷嗷痛哭,這是不通乎命運。莊子似乎看透瞭生死利害、名譽是非之爭對人類本性的戕賊束縛,嚮往能夠達到忘卻是非,掙脫名利枷鎖,不受任何世俗牽纍,精神自由快樂的人生境界。這樣的人被稱做“至人”。他說:“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於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

前言/序言


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Taoism in China]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Taoism in China]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Taoism in China]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Taoism in China]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買來當資料用的,還不錯的書籍

評分

一本非常精彩的書,讓人看瞭獲益良多

評分

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評分

很好很快!就是沒想到還有其他的係列,下次一定接著買!

評分

非常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

評分

值的一讀 書的質量不錯,很滿意

評分

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

評分

不錯呀,那些微妙的瞭?不要命題

評分

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史話·思想學術係列:道教史話 [A Brief History of Taoism in China]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