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第1集)》分为四集,所选文章大体以人物和事件的时代为序,以开创基业、建国之初、“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四个历史阶段划分。选文的标准,侧重内容的可读性,增广见闻,以备故实,涉及书局变迁、转型等重大事件,以及那些跟书局休戚与共的作者、编辑,那些图书、刊物背后的故事。限于篇幅,总体而言,选文详远略近;部分文章采用了节选的方式,在不影响文义的前提下做了必要的技术处理。还有一些偏重学术、兼具书评性的文章,此次未能收录,将另外编选刊行。所选文章因为写作或发表于不同年代,叙事或欠完整,语境容有差异,我们尽可能保留了原文写作时间,附注文章出处,供读者参考。
评分印刷质量非常好,书也好,慢慢看
评分评分
百年老店故事多,说不尽的中华书局老故事。
评分当资料了。一套书都买了。
评分诸多旧事,更是中华书局半年来的基业。 因之捧读这部书香飘溢的作品,甚觉是一笔其年也深、其蕴也丰的独特财富。书中所反映与呈现的,可能只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一个个片段与瞬间。那些形制不一、风格各异的签名书与签名封,有的可能是偶然所得,有的则是刻意索之;有的因重大时节的往来应酬,有的则是好友于日常生活中的美意传递。这一切都统统成为对岁月的真实记忆,对友谊的深厚累积。可以想象,作者为此倾注许多心血的同时,获得了多么大的满足与愉悦。 这部书以其图片与文字的精美,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以为不应将其仅仅视为作者收藏的雅好,其所汇集的虽皆为尺幅寸纸,却通过一个个具有文化价值的形式,记录时代的清晰声响与浓重光影,见证作者所亲历的家国大事与世界风云。这使作者的人生变得格外的丰富与隽永,也使我们看到了可以想见而并不熟悉的那些生动的细节与侧面。这种大人物的小情趣,以及小事件中反映的大境界,也格外地使人回味不已。 因之捧读这部书香飘溢的作品,甚觉是一笔其年也深、其蕴也丰的独特财富。书中所反映与呈现的,可能只是作者人生经历中的一个个片段与瞬间。那些形制不一、风格各异的签名书与签名封,有的可能是偶然所得,有的则是刻意索之;有的因重大时节的往来应酬,有的则是好友于日常生活中的美意传递。这一切都统统成为对岁月的真实记忆,对友谊的深厚累积。可以想象,作者为此倾注许多心血的同时,获得了多么大的满足与愉悦。
评分《岁月书香:百年中华的书人书事(第1集)》分为四集,所选文章大体以人物和事件的时代为序,以开创基业、建国之初、“文革”期间和改革开放四个历史阶段划分。选文的标准,侧重内容的可读性,增广见闻,以备故实,涉及书局变迁、转型等重大事件,以及那些跟书局休戚与共的作者、编辑,那些图书、刊物背后的故事。限于篇幅,总体而言,选文详远略近;部分文章采用了节选的方式,在不影响文义的前提下做了必要的技术处理。还有一些偏重学术、兼具书评性的文章,此次未能收录,将另外编选刊行。所选文章因为写作或发表于不同年代,叙事或欠完整,语境容有差异,我们尽可能保留了原文写作时间,附注文章出处,供读者参考。
评分方韶毅《泥土社往事》中说,他和方续晓曾于二○○八年三月到平阳鳌江拜访泥土社幸存者张禹。张禹独居在一幢普通的商品房里,年虽七十有六,但身体尚健朗,能吸烟,还坚持读书写作。韶毅带了几本泥土社版的胡风文集请张禹老人题词,“但他翻了翻书,笔迟迟未落,最后缓缓合上书,递还了给我。往事如烟,想来是勾起了老人的伤痛。”其实韶毅不该用“往事如烟”这么一个轻飘飘的俗滥成语,对张禹老人来说,往事岂止如烟?该如刀、如剑才是。当年张禹做过一阵泥土社的兼职编辑,拜访过冯雪峰、叶籁士、唐弢、胡风等名家,组织的书稿质量都很高。胡风事件一起,泥土社同仁相继“灭顶”。张禹抓回上海受审,所幸“免予刑事处分”。后来又成了“右派”,接着又因当上了“反革命”再次被捕。三年刑满,留队就业,监督劳动,汗滴泥土,直到一九八○年代才摘掉了一顶顶帽子,去了《清明》编辑部,退休后回老家温州平阳度此残生。“笔迟迟未落”?是啊,这笔举起已经很难,落下谈何容易。【○九、十、二十七】
评分另外还有一部精装的大事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