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棉纺织史稿》的作者为严中平,中国经济史学家,本书是其研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第一部著作。本书叙述1289—1937年间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史,特别着重分析1840—1937年间的发展史。本书目的在于通过棉纺织发展史的研究来阐述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过程的特殊性,作者收集了相当丰富的史料,分析了中国工业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发展的条件和状况,得出中国资本主义不可能顺利发展的结论。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 近百年中国经济的总趋向
二 棉纺织业与中国经济
第二章 鸦片战争前中国棉纺织业的发展(1289-1840年)
一 植棉与棉纺织技术的传布
二 棉工业生产工具的革新与守旧
三 棉纺织业商品生产的发展
四 封建剥削下的棉纺织业
第三章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1840-1890年)
一 英、美、印度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二 中国市场的开放
1.两次鸦片战争
2.棉纱布市场的开辟
三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解体
四 洋货对中国棉货市场的争夺
1.英、印棉纱
2.英、美棉布
第四章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资本主义生产的发生(1890-1895年)
一 手工棉纺织业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的发生
二 几家棉纺织工厂的创立经过
1.上海机器织布局
2.湖北纱布官局
三 近代棉纺织厂萌芽阶段的简单总结
第五章 一个国际商品市场上的棉纺织业(1895-1913年)
一 中国——一个国际棉货市场
1.中外厂商的负税轻重
2.英、美、印、日瓜分中国棉货市场
(1)日、印棉纱
(2)日、美棉布
二 满清政府的奖励设厂政策
三 华商纱厂的扩大再生产过程
四 试论民族资本积累问题
1.洋货泛滥下国产棉纱的销路问题
2.外资纱厂的压力
3.和内外反动势力保持血肉联系的民族资本
4.高利贷资本侵蚀下的民族资本
第六章 一个国际投资市场上的棉纺织业(1913-1931年)
一 欧战与中国棉货市场
1.日、印棉纺织业之新趋向与中国棉纱市场
2.棉布市场上日货独占地位之确立
二 日本财阀改变侵华方式
1.从棉布倾销到资本投放
2.以纺织业为中心之日阀在华投资系统
三 华商纱厂扩大再生产过程
四 再论民族资本的积累问题
1.从商业资本到产业资本
2.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侵蚀下的民族资本
3.集中现象的发生
第七章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中国棉纺织业(1931-1937年)
一 中国棉纺织业危机的形成与经历
二 危机期内日籍纱厂的倾轧及其繁荣
1.中日各籍纱厂的实力对比
(1)纱布销量
(2)生产成本
2.日籍纱厂的倾轧及其繁荣
三 危机之偏向与棉纺织业发展的新趋向
四 三论民族资本的积累问题
1.日资纱厂垄断地位的强化
2.银行资本对于纱厂的兼并
第八章 手工棉纺织业生产关系的蜕变(1914-1937年)
一 手工棉纺织业的存在情况
二 手纺织业的存在条件
三 手织业商品生产的发展
1.从自给生产到商品生产
2.从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到社会的劳动分工
3.从农工业的结合到农工业的分离
4.商业资本对织户的剥削
5.织户的两极分化
四 手织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
1.资本主义家庭手织业
(1)包买主和工资织户的发生
(2)包买主和工资织户的对立关系
2.资本主义工场手织业
第八章附录 中国棉纱布总产销量之估计
一 棉纱总产销量的估计
二 棉布总产销量的估计
三 棉布输出入量的结算
四 全国棉布总消费量的估计
第九章 棉纺工业发展中棉花产销的变化(1914-1937年)
一 棉花生产的商品化过程
1.棉产商品化的动力
2.棉市的形成
二 品种改良与棉田的扩张
1.品种的改良
2.棉田的扩张
附录一 中国纱厂沿革表(1890-1937年)
附录二 统计资料
表1 全国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1890-1913年)
表2 全国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1918-1936年)
表3 各部口岸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纱量(1)华南与华中(1913-1932年)
表4 各部口岸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纱量(2)华北与东北(1913-1932年)
表5 华南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5年)
表6 华中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5年)
表7 华北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5年)
表8 东北各关直接进口各国(地区)棉布价值(1913-1932年)
表9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客帮成交现货棉纱量(1930-1936年)
表10 全国纱厂棉纱线销售量(1932-1935年)
表11 全国纱厂棉纱线销售量(1932-1935年)
表12 全国纱厂产纱量之两种估计(1931-1936年)
表13 各籍纱厂附设织机产布统计(1932-1935年)
表14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2年度)
表15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3年度)
表16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4年度)
表17 全国纱厂棉纱线出厂量(1935年度)
表18 各类棉布历年平均进口税率(1926-1936年)
表19 中国净进口棉布量之折算(1912-1936年)
表20 中国棉布净输出量之折算(1932-1936年)
表21 华北七种农作物批发物价指数(1913-1936年)
严中平先生学术年表
严中平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贡献
精彩书摘
洋布不如土布耐穿而温暖,用洋纱织成的土布自然表现同样的缺点,同样的为劳动人民所不乐服用。据说“下江民间……洋纱初来之时,民间并不喜用。间有掺用者,布庄收买后致销路濡滞,于是庄家必格外挑剔,不收洋纱之布,民间遂亦不敢以洋纱掺用”①。这种现象一直到了1892年还有些地方存在,“其时(南通县)布商收布,凡见掺用洋纱者,必剔去不收”②。
洋布或洋纱布不如土布与土纱布的耐穿温暖因而遭到人民的摒斥,都是事实。但是这现象所反映的,既不是兰开夏的机器不能织造厚重的布匹,也不是中国人民存有任何偏见,不过说明和农业相结合的中国手纺织业实现了“巨大的经济和时间节省”,因而能在市价上能对洋纱布作“顽强的反抗”罢了。
大体说来,外洋机制纱布对于中国手工纺织业的分解作用,就是以低廉价格为武器去进行的,其总的过程则经过这样两个步骤:首先是洋纱代替了土纱,把手纺业强制割离手织业;其次是洋布代替了土布,把手织业又强制割离了农业。具体的历史实际是非常分歧曲折的。大体在沿海、沿江和交通沿线的地区和城市附近,纺织分离和耕织分离的过程完成得最早最快,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偏僻乡村,这过程进行得最晚最慢。当然,这并不是说手纺织业在大都市就一定会根本绝迹。须知时至1935-1937年,上海开埠已将近一百年,然而上海近郊还有大量手纺车在纺纱,而公共租界也还有手织机八九千架之多的。③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国棉纺织史稿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印刷和装帧都很不错。
评分
☆☆☆☆☆
聂缉椝如何掌握这个企业十分之一的股权呢?根据他的妻子曾纪芬的记述是这样的:
评分
☆☆☆☆☆
很好的书,正版价格也划算,满意!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你有属于自己的本领靠自己生存。 让你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学习到不同的东西。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 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感受世界的不同。 不需要有生存的压力,必竞都是有父母的负担。 虽然现在读书的压力很大,但请务必相信你是幸福的。 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没办法享受的。 所以,你现在不需要总结,随着年龄的成长,你会明白的,还是有时间多学习一下。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读一些有关写作方面的书籍,能使我们改正作文中的一些不足,从而提高了我们的习作水平.读书的好处还有一点,就是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做准备.那么,读书有哪些好处呢?1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多读一些好书,能让我们了解许多科学知识.2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千里眼.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通四方,很多事都可以未卜先知.3读书可以让我们励志.读一些有关历史的书籍,可以激起我们的爱国热情.4读书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评分
☆☆☆☆☆
评分
☆☆☆☆☆
严中平于1942年写成《中国棉业之发展》一书,分析了中国工业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发展的条件和状况,得出中国资本主义不可能顺利发展的结论。这一著作于1955年修订再版,改书名为《中国棉纺织史稿》。1966年日本人依田喜家将此书译为日文出版,书名为《中国近代产业发展史》。1958年,严中平与民主德国科学院院士J.库钦斯基合写有《上海纺织工人状况》(1964,柏林德文版)一书。
评分
☆☆☆☆☆
商务的这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绝对经典。
评分
☆☆☆☆☆
我们知道,清末官场贪污的风气并不下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聂缉椝任上海道台五年,移交时竟发现亏空八十万两,除去前任移交时巳短二十万两外,则在聂缉椝任内至少实亏六十万两。这个巨额的亏欠,说是和聂缉椝毫无关系,自难令人置信。按当时的官场情况来说,帐房一般都是自己的亲信,事实上就是为上司打算盘搞钱的。徐子静在为上司搞钱中固然难免混水摸鱼,但假如说亏空都是徐子静一手所造成,而聂缉椝是如此的清廉,则根据曾纪芬的年谱中所记述的几笔帐,就难以理解了。例如:(一)聂缉椝任上海制造局总办时,私人实亏万余两,任沪道后始获弥补,究竟是如何弥补的?(二)聂缉椝交卸沪道时,曾纪芬存折上的八千余两存款从那里来的?(三)聂缉椝任沪道后每月给他的母亲张氏月费300两,和张氏回湘后陆续另寄三、四万两作为造屋之费,又从那里来的?(四)卸去沪道后在湖南洞庭湖畔购置田产数万亩的钱又从那里来的?我们所以要指出这些事实,并不是为了替徐子静辩白,也不是为了研究聂缉椝居官是否廉洁,而是为了说明聂缉椝所以成为华新股东的道理,和他收买华新所需资金的来源。
评分
☆☆☆☆☆
评分
☆☆☆☆☆
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