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史说:古代名女人

大家史说:古代名女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苏同炳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2330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275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家史说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1
字数:2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大家史说:古代名女人》主要内容包括:万里和亲王昭君、孝女木兰振古奇、两朝太后李三娘、花蕊夫人徐妃、旷代女词人李清照、红颜祸水陈圆圆等。

作者简介

苏同炳,笔名庄练、雍叔,间亦使用纪景和、赵壹、公炎等。浙江杭州人,1925年出生于浙江原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审退休。从事写作已逾四十年,所写主要以文史类论文及杂著为多,已出版专书逾二十种,主要有:<台湾今古谈》、《明代驿递制度》、《人物与掌故丛谈》、《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中国历史上最具特色的皇帝》、《名史偶笔》、《历史广角镜》、《沈葆桢传》等。

目录

一 万里和亲王昭君
二 燕啄皇孙汉祚衰
赵飞燕的故事
三 谤累千年甄夫人
四 孝女木兰振古奇
五 两朝太后李三娘
六 花蕊夫人徐妃
七 被“狸猫换太子”故事
骂苦了的刘皇后
八 旷代女词人李清照
九 张太后自贻伊戚
十 巾帼英雌秦良玉
十一 文采风流柳如是
十二 桃花遗恨李香君
十三 红颜祸水陈圆圆
十四 太后下嫁故事中的
顺治生母孝庄太后一
十五 垂帘听政四十年
慈禧太后的一生
十六 井底胭脂说珍妃
十七 孽海奇葩赛金花
十八 “绣圣”沈寿
……

精彩书摘

傥,烈烈有丈夫之风,对于如此这般的一个绝世奇女子,亦更不可以等闲视之也。
能够使我们真正了解柳如是之才学与个性的,当归功于陈寅恪先生的辛勤研究。他所著的《柳如是别传》,洋洋八十万言,可说是人物研究中的划时代巨著。由此书的内容可以知道,寅恪先生的研究取材,包括明末清初有名人物的诗文集,以及正史、杂史、野史、笔记等等有关书籍,无虑一百数十种,其搜罗之广与钻研之深,足可使后生晚学叹为观止。以如此众多的丰富史材,通过了寅恪先生目光如炬的观察能力,当然可以使这一部著作达到剔隐鉴微,烛照无遗的地步。但因寅恪先生的原著偏重于学术性,考证不免伤于细密,头绪亦苦于繁多,恐不是一般读者所能耐心阅读的消闲类书籍。因此之故,摘其精华而举其概要,使多数读者能在短时间的阅读中得到大致的认识,似乎仍是值得一做的工作。笔者自己,在过去亦对这个问题只有一知半解的错误认识,若不是寅恪先生的启示,恐怕只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错误的阶段,于此尤当对寅恪先生致诚挚的感谢之忱。
在没有进入讨论之前,应该先将旧时一般所熟悉的资料先加引述,然后再指出其中的错误。清人顾苓所撰的《河东君传》,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记述钱柳姻缘的正确资料,此传的开头部分说:
河东君者,柳氏也,初名隐雯,继名是,字如是。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适云间孝廉为妾。孝廉能文章,工书法,教之作书写字,婉媚绝伦。顾倜傥好奇,尤放诞,孝廉谢之去。
……

前言/序言


大家史说:古代名女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大家史说:古代名女人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家史说:古代名女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大家史说:古代名女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典故研究大家、著名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为典故正名》指出:以上说法都失之笼统。首先是&ldquo;引用&rdquo;一词即用的不甚确当。引用就是援引,考据中的引证,小说笔记中的引文等都是引用,难道这种引证、引用都是用典?考据、小说笔记难道不算&ldquo;文&rdquo;?至于其他能称之为&ldquo;文&rdquo;的注明出处的引语与考据、小说笔记的大段原文直录就其本质讲应该说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这类显然都应与典故划开。其次是&ldquo;有来历出处&rdquo;的说法更失科学。&ldquo;有来历出处&rdquo;只能作为典故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并非&ldquo;有来历出处&rdquo;的词、包括暗引的语句都可以视作典故。古人为诗著文,颇强调&ldquo;无一字无来历&rdquo;,一部《辞源》所收的词有多少没有不同时代的用例呢?如果说前人用过,后人再用即是&ldquo;有来历出处&rdquo;,那么《辞源》岂非成了典故辞典?现出的典故之书之所以划不清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与典故之间的界限,其中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上述辞书对典故的这个释义上。

评分

文学典故,如晓风残月,大江东去 等

评分

分类

评分

掌故和典故虽然有区别,但它们又同宗同脉,同根同源。一般来说,适合于掌故的分类,典故也适合。譬如,我们把掌故按内容分为文学掌故(如:《西游记》掌故)、文化掌故(如:饮食掌故、佛教掌故、民族掌故、服饰掌故等)、人物掌故(如:《中国十大名曲》掌故)、历史掌故(如:三国掌故)、地方景点掌故(如:中国十大风景名胜的掌故)等等。因此典故也可以分为上述类型,但无论掌故和典故都是为文学创作服务的,它们的使用都具有局限性。此外,掌故和典故还可以按国别分类,外国文学中也有典故,由于国外不像中国古代重文不重理,因此典故涵盖的范围更广,分类也更多,如数学典故、物理典故、科技典故等等。

评分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诗词史上,用典故多的尤以李商隐、苏东坡为甚。有人说李商隐&ldquo;好积故实&rdquo;,如《喜雪诗》,一篇中用了18个典故。事实上,似乎用典就是相伴诗而来的,诗与典故是密不可分的。外国也不例外,就是反对用典的人,其诗作中也往往自觉不自觉用起典故来。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典故的凝缩委婉和诗歌的简练生动有关。在创作诗词中如何能运用好典故呢?

评分

典故研究大家、著名语言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为典故正名》指出:以上说法都失之笼统。首先是&ldquo;引用&rdquo;一词即用的不甚确当。引用就是援引,考据中的引证,小说笔记中的引文等都是引用,难道这种引证、引用都是用典?考据、小说笔记难道不算&ldquo;文&rdquo;?至于其他能称之为&ldquo;文&rdquo;的注明出处的引语与考据、小说笔记的大段原文直录就其本质讲应该说是属于同一类型的,这类显然都应与典故划开。其次是&ldquo;有来历出处&rdquo;的说法更失科学。&ldquo;有来历出处&rdquo;只能作为典故的先决条件之一,但并非&ldquo;有来历出处&rdquo;的词、包括暗引的语句都可以视作典故。古人为诗著文,颇强调&ldquo;无一字无来历&rdquo;,一部《辞源》所收的词有多少没有不同时代的用例呢?如果说前人用过,后人再用即是&ldquo;有来历出处&rdquo;,那么《辞源》岂非成了典故辞典?现出的典故之书之所以划不清成语、引语、普通语词与典故之间的界限,其中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上述辞书对典故的这个释义上。

评分

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诗词史上,用典故多的尤以李商隐、苏东坡为甚。有人说李商隐&ldquo;好积故实&rdquo;,如《喜雪诗》,一篇中用了18个典故。事实上,似乎用典就是相伴诗而来的,诗与典故是密不可分的。外国也不例外,就是反对用典的人,其诗作中也往往自觉不自觉用起典故来。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典故的凝缩委婉和诗歌的简练生动有关。在创作诗词中如何能运用好典故呢?

评分

在没有进入讨论之前,应该先将旧时一般所熟悉的资料先加引述,然后再指出其中的错误。清人顾苓所撰的《河东君传》,过去一直被认为是记述钱柳姻缘的正确资料,此传的开头部分说:

评分

历史典故,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大家史说:古代名女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