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杂粮在中国分布很广,但备品种主产区相对集中;杂粮种植粗放:全国播种面积减少、总产量下降和单产提高,但单产水平普遍低于大宗粮食作物。
中国杂粮生产形成了一定的品种资源和品质优势,具有一定的科研开发和推广能力,种植成本收益比相对较高;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在种植比较集中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模式。
杂粮加工业原料来源丰富,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为中心的加工业布局,加工业标准化加强,科技推动作用加大,但是,总体上仍然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品种少,企业研发能力薄弱。
作者简介
李玉勤,男,汉族,1962年6月生,辽宁省绥中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1984年沈阳农学院农经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工作,2007年晋升编审。现任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社长,兼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农学会农业科技期刊分会理事、北京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参加或主持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基础公益项目、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项目、农业部参与调研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等课题研究;参加了《农村研究动态》《农业经济问题》和《农业技术经济》等期刊的编辑工作。自2000年12月以来(2003年5月至2004年7月除外),主持农业经济问题杂志社和《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的期刊出版工作。2001年以来负责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办公室工作;2001年至2007年任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自主持杂志社工作以来,《农业经济问题》获中国农学会、中国期刊协会农业期刊分会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2006年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农业经济问题》为管理科学A级主要期刊;2009年《农业经济问题》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评定为权威期刊;《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分别为CSS-CI期刊。
编著、主编、副主编著作10部;在《管理世界》《农业经济问题》和《农业技术经济》等重要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杂粮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三节 杂粮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第二章 中国杂粮产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杂粮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认识杂粮在改善膳食结构中的作用
二、杂粮作物在旱作农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杂粮作物具有高效利用土地的特点
四、杂粮是具有增产潜力的作物
五、杂粮是投入低、产出高的高效作物
六、杂粮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七、杂粮对畜牧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八、杂粮在发展区域经济与缓解贫困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中国粮食安全概况
一、世界粮食危机
二、中国粮食安全现状
第三节 中国杂粮产业发展
一、世界杂粮生产概况
二、中国杂粮种植业发展概况
第四节 中国杂粮加工业发展概况
一、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为中心的生产加工模式
二、杂粮加工业的标准化和科技特征有所加强
三、杂粮加工仍以初加工为主
第五节 中国杂粮消费情况
第六节 杂粮出口情况
第七节 中国杂粮产业发展新形势
一、生物能源发展影响明显
二、杂粮良种培育和推广工作取得进展
三、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迅速
四、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五、加工业发展加快
六、杂粮市场交易活跃
第八节 谷子发展情况
一、谷子起源于中国
二、谷子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三、中国谷子种植情况
四、中国谷子消费情况
五、中国谷子出口情况
六、中国谷子科研情况
七、谷子发展趋势
八、中国谷子产业发展现状判断
第九节 杂粮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杂粮品种退化老化,栽培技术落后,投入少,质量不稳定,产量低而不稳定
二、杂粮产业体系不健全
……
第三章 山西省杂粮产业发展
第四章 谷子种植农户生产行为分析
第五章 中国杂粮加工业发展
第六章 消费者杂粮消费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二、杂粮产业体系不健全
1.杂粮种植、收购、流通、加工和销售等诸环节之间互相脱节,产业链条连接不紧密、不完善、不平衡
中国杂粮科研、生产、加工和销售脱节,没有建成科研、良种、良法和商品化生产、加工和营销一体的杂粮基地和产业带,科研、生产、流通未形成一体,缺乏系统的生产组织,没有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生产盲目性还较大,在杂粮产区还缺乏适宜的组织管理形式和信息来源,杂粮生产仍然处于半自发状态,农民生产信息主要来自于前一年市场价格,由此给杂粮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这是与缺乏市场预测信息紧密相联系的。杂粮生产是在市场需求刺激下恢复起来的,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产业组织管理手段,各环节条块分割、信息不畅,每个环节的经营者都对自己的产品缺乏市场准确信息,相当多的经营企业主要是根据客户需要在收获季节临时组织货源,而不是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和组织生产,经常有货无商、有商无货,产量忽高忽低,价格忽上忽下,歉收抢购、丰年砍价,“买难卖难”现象时有发生。“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以销定产、订单农业等发展不快,还没有在中国范围内形成大面积发展局面。原料产地和生产加工企业以及购销者之间存在空间距离,增加了物流难度,也造成一定的产供销脱节。
2.杂粮产业发展各环节组织化程度均不高,分散、小规模特征突出
杂粮加工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水平作保障,种植面积在14万公顷以下的杂粮小品种则加工企业难以正常运转并赢利,达到一定规模的小米加工企业需要种植面积达到28万公顷以上的支撑(常晋生,2006)。
……
前言/序言
中国杂粮产业发展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