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是單位矩陣,但位於主對角綫上的元素都是1,即a1=a2=......=an=1
評分書挺難的,工科生看著費勁,學數學可能還好吧。影印版,紙質不算很好。快遞很慢用瞭兩周,差評。
評分矩陣的現代概念在19世紀逐漸形成。1801年德國數學傢高斯(F.Gauss,1777~1855)把一個綫性變換的全部係數作為一個整體。1844年,德國數學傢愛森斯坦(F.Eissenstein,1823~1852)討論瞭“變換”(矩陣)及其乘積。1850年,英國數學傢西爾維斯特(James Joseph Sylvester,18414-1897)首先使用矩陣一詞。1858年,英國數學傢凱萊(A.Gayley,1821~1895)發錶《關於矩陣理論的研究報告》。他首先將矩陣作為一個獨立的數學對象加以研究,並在這個主題上首先發錶瞭一係列文章,因而被認為是矩陣論的創立者,他給齣瞭現在通用的一係列定義,如兩矩陣相等、零矩陣、單位矩陣、兩矩陣的和、一個數與一個矩陣的數量積、兩個矩陣的積、矩陣的逆、轉置矩陣等。並且凱萊還注意到矩陣的乘法是可結閤的,但一般不可交換,且m*n矩陣隻能用n*k矩陣去右乘。1854年,法國數學傢埃米爾特(C.Hermite,1822~1901)使用瞭“正交矩陣”這一術語,但他的正式定義直到1878年纔由德國數學傢費羅貝尼烏斯(F.G.Frohenius,1849~1917)發錶。1879年,費羅貝尼烏斯引入矩陣秩的概念。
評分1
評分[1] 對稱矩陣是相對其主對角綫(由左上至右下)對稱, 即是 ai,j=aj,i。
評分在這方麵做得很厲害!
評分 評分成書於西漢末、東漢初的《九章算術》用分離係數法錶示綫性方程組,得到瞭其增廣矩陣。在消元過程中,使用的把某行乘以某一非零實數、從某行中減去另一行等運算技巧,相當於矩陣的初等變換。但當時並沒有現在理解的矩陣概念,雖然它與現在的矩陣形式上相同,但在當時隻是作為綫性方程組的標準錶示與處理方式。
評分可分割成 4 個 2×2 的矩陣,矩陣將多種信號自由控製,將BSV液晶拼接跨屏顯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