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革命的思想起源(1715-1787)

法國革命的思想起源(1715-1787)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達尼埃爾·莫爾內 著,黃艷紅 譯
圖書標籤:
  • 法國革命
  • 啓濛運動
  • 思想史
  • 歐洲曆史
  • 18世紀
  • 政治思想
  • 社會思想
  • 曆史研究
  • 法國曆史
  • 知識分子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三聯書店
ISBN:9787542636546
版次:1
商品編碼:1088341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上海三聯人文經典書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10-01
頁數:51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革命類型可以分三種:第一種是貧睏和飢餓導緻的革命;第二種是聰明而大膽的少數人的革命;第三種是以觀念的名義進行的革命。而法國大革命就是屬於第三種類型。《法國革命的思想起源(1715-1787)》按時間順序,分三部分二十三章,描述瞭法國大革命的思想起源史。

目錄

序言
導言
第一部分 最初的衝突(1715—1747年)
第一章 1715年的思想狀態
I.——天主教和絕對主義理想
II.——本能的抗拒
III.——思想抵製
IV.——政治病態
V.——新觀念的傳播
第二章 1715年之後:新思想的導師們
I.——隱秘的導師
II.——伏爾泰
III.——孟德斯鳩
IV.——阿爾讓侯爵
第三章 新思想在文人中的傳播
I.——自然神論和唯物主義
II.——反對盲信主義的鬥爭:寬容
III.——世俗道德
IV.——政治和社會思想
第四章 普遍傳播
I.——反權威鬥爭
II.——非宗教思想的發展
III.——間接研究:報紙和中學
IV.——幾個人物:馬蒂厄·馬萊,巴爾比埃律師,達爾讓鬆侯爵

第二部分 決定性鬥爭(1748—1770年左右)
第五章 領袖:公開的戰爭
I.——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II.——弗朗索瓦-萬森·圖桑:《道德論》(1748)
III.——百科全書
IV.——愛爾維修
V.——伏爾泰
VI.——狄德羅
VII.——讓-雅剋·盧梭
第六章 領袖:秘密的戰爭
I.——伏爾泰的地下小冊子
II.——霍爾巴赫的著作及他的閤作者
第七章 文人之間的傳播
I.——對基督教的攻擊。自然神論和唯物主義
II.——自然與人道的道德寬容精神
III.——政治
IV.——虛構作品:小說和戲劇
V.——群體:沙龍和科學院
VI.——結論
第八章 普遍傳播:巴黎
I.——作傢和權威機構之間的戰爭
II.——著作的銷售
III.——非宗教思想的發展
IV.——政治不滿情緒的傳播
第九章 普遍傳播:外省
I.——外省科學院
II.——各色錶現
第十章 間接研究:報刊和教育
I.——報紙
II.——教育
第十一章 幾個例子

第三部分 局勢的發展(1771年前後—1787年)
第十二章 宗教和政治傳統的抵製
I.——宗教傳統的抵製
II.——政治傳統的抵製
第十三章 文人
I.——啓濛教父
II.——新崛起的明星
III.——鮮為人知的作傢們
IV.——虛構的文學作品:故事、小說和戲劇
V.——社會道德和愛國主義
第十四章 普遍傳播:巴黎
I.——作傢的反權威戰爭
II.——非宗教思想在貴族和教士中間的傳播
III.——普通階層中的傳播
IV.——咖啡館、文學社、公共課堂,等等
第十五章 普遍傳播:外省
I.——畫捲上的陰影
II.——貴族和教士
III.——普通階層中間的傳播
IV.——外省科學院、文學社團、公共課堂和圖書館
第十六章 間接研究:教育
I.——教學內容
II.——學生和教師的精神狀態
第十七章 問接研究:報紙
I.——巴黎的報紙及在國外齣版的報刊
II.——外省報刊
第十八章 共濟會
第十九章 美國革命
第二十章 幾個例證
第二十一章 啓濛思想在大眾階層中間的傳播
第二十二章 關於政治原因的幾點評論
第二十三章 1789年陳情書中的思想錶現
結論
參考文獻
《啓濛之火:重塑歐洲的理性之光》 一個關於思想如何點燃革命,關於理念如何撼動世界的宏大敘事。 1715年,路易十四的駕崩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落幕,也悄然開啓瞭另一段思想激蕩的序幕。在接下來的七十餘年裏,法國,這個歐洲的心髒地帶,正孕育著一場顛覆性的變革。然而,這場變革並非一夜之間憑空齣現,它有著深邃的根源,植根於歐洲大陸的思想土壤之中,尤其是在啓濛運動這場偉大的智識洪流裏。本書《啓濛之火:重塑歐洲的理性之光》將帶領讀者穿越18世紀的法國,深入探究那些孕育瞭法國大革命的深層思想力量,揭示理性、自由、平等這些現代社會的基石是如何在哲學傢的筆下誕生,又如何在社會各階層中悄然傳播,最終匯聚成摧毀舊秩序的洪流。 第一章:理性之曙光——從笛卡爾到啓濛思想傢 17世紀的理性主義思潮,以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為起點,為18世紀的啓濛運動奠定瞭堅實的思想基礎。本書將梳理這一思想脈絡,分析理性如何在哲學領域獲得至高無上的地位,擺脫宗教教條的束縛,成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要工具。我們將聚焦於洛剋、斯賓諾莎等早期思想傢的貢獻,他們對天賦人權、政教分離、經驗主義的論述,為後來的啓濛哲學傢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財富。 第二章:哲人的殿堂——百科全書與思想傳播 18世紀中葉,狄德羅和達朗貝爾主編的《百科全書》的編纂,成為瞭啓濛運動的集大成之作。它不僅匯集瞭當時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哲學、藝術知識,更重要的是,它以全新的視角審視社會、政治和宗教,大膽地質疑傳統觀念,倡導科學方法和理性精神。《啓濛之火》將詳細剖析《百科全書》的齣版曆程及其深遠影響,探討它如何打破知識的壟斷,將啓濛思想傳播到更廣泛的社會階層,激發瞭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將深入考察書中那些最具影響力的條目,分析它們如何挑戰王權、教會和貴族特權,為革命播下瞭種子。 第三章:政治的迷宮——社會契約與主權在民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是政治思想史上不朽的豐碑,它們深刻地影響瞭法國大革命的進程。本書將對這兩部劃時代的著作進行深入解讀,闡釋“社會契約”的理念如何顛覆瞭君權神授的觀念,提齣政府的權力來源於人民的同意,而非神聖的委托。我們將分析孟德斯鳩提齣的三權分立學說,探討其如何為構建一個權力製衡、防止暴政的政治體製提供瞭理論藍圖。這些思想不僅在知識分子圈子裏流傳,更通過沙龍、咖啡館、小冊子等多種形式,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喚醒瞭人們對自身權利的認知和對政治改革的渴望。 第四章:自由的呼喚——人權與個體解放 啓濛思想傢們對個體自由的追求,是其思想體係中的核心內容。伏爾泰以其犀利的筆觸,猛烈抨擊宗教不寬容和司法不公,為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呐喊。《啓濛之火》將聚焦於伏爾泰的鬥爭,分析他如何運用諷刺、幽默和邏輯,揭露封建製度的弊端,呼喚一個更加寬容和開明的社會。我們將考察這一時期關於人權、自然權利的討論,這些關於個人尊嚴、基本自由的理念,成為瞭後來《人權宣言》的思想源泉。 第五章:經濟的思考——重農學派與自由市場 18世紀的法國,經濟問題也成為思想傢們關注的焦點。以魁奈為代錶的重農學派,主張農業是國傢財富的根本來源,並提齣瞭一係列經濟改革建議。同時,亞當·斯密的經濟學思想也開始傳入法國,倡導自由市場和勞動分工。《啓濛之火》將分析這些經濟思想的演變,探討它們如何挑戰重商主義政策,為經濟自由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瞭理論支持。這些經濟上的辯論,與政治和社會思想緊密相連,共同構成瞭對舊製度的批判。 第六章:社會的迴響——沙龍、咖啡館與公共輿論 啓濛思想並非僅僅停留在書齋之中,它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在社會各階層中激蕩。《啓濛之火》將生動描繪18世紀法國的社會圖景,聚焦於巴黎的沙龍、咖啡館以及文學社團。在這些場所,貴族、資産階級知識分子、藝術傢、作傢們匯聚一堂,暢談哲學、政治、文學,思想的火花在此碰撞、升華。我們將展示這些公共領域如何成為孕育和傳播啓濛思想的溫床,如何逐漸形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公共輿論力量,對當時的社會和政治産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第七章:思潮的交匯——理性與情感的張力 盡管理性是啓濛運動的核心,但情感在這一時期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盧梭對情感的重視,以及對自然狀態的浪漫想象,與強調理性的思想傢們形成瞭一種有趣的張力。本書將分析理性與情感在啓濛思想中的並存與互動,探討情感因素如何影響瞭人們對社會不公的反應,以及如何激發齣對美好社會的嚮往。《啓濛之火》將審視浪漫主義思潮的萌芽,以及它在塑造革命者的心靈方麵所起到的作用。 第八章:革命的預兆——舊製度的裂痕 18世紀後期,法國社會矛盾日益尖銳,舊製度的裂痕愈發明顯。王權的衰落、貴族特權的固化、財政危機的加劇,都為思想的傳播提供瞭土壤。《啓濛之火》將聯係當時的政治經濟狀況,分析啓濛思想如何成為批判舊製度的銳利武器,以及革命思想如何在社會不滿情緒的助推下,變得日益深入人心。我們將考察那些直接預示著革命來臨的事件和跡象,並分析啓濛思想是如何為這些事件提供理論辯護和情感動員的。 結論:思想的遺産——塑造現代世界的基石 《啓濛之火:重塑歐洲的理性之光》並非僅僅是一次對曆史的簡單迴顧,它更是一次對現代社會思想根源的深刻挖掘。1715年至1787年間,法國孕育的啓濛思想,以其對理性、自由、平等、人權的不懈追求,深刻地改變瞭法國,也重塑瞭整個歐洲乃至世界。本書旨在揭示,正是這些深邃的思想,如同點燃導火索的火花,最終引爆瞭那場震撼世界的革命,為現代民主、法治、人權社會的構建奠定瞭堅實的基礎。閱讀本書,便是閱讀我們自身思想的起源,理解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是如何被塑造而成的。

用戶評價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法國大革命並非是某個單一的、突然爆發的事件,而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時代。作者非常細緻地梳理瞭18世紀法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層麵的變遷,並著重分析瞭思想界是如何逐漸孕育齣革命的種子。他深入探討瞭啓濛運動如何挑戰瞭教會和君主的絕對權威,如何提齣瞭主權在民、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革命性的理念。書中對於不同思想傢的觀點進行瞭辨析,並分析瞭他們的思想是如何在社會上傳播,如何影響瞭當時的精英階層,乃至逐漸滲透到更廣泛的民眾之中。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將思想傢們描繪成完美無瑕的聖人,而是展現瞭他們思想中的矛盾與局限,以及他們的思想在被不同人群解讀和利用時所産生的不同效果。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思想的力量是如何能夠改變一個國傢的命運,甚至是推動人類曆史的進程。它讓我對“革命”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認識到它不僅僅是政治權力的更迭,更是深刻的思想解放和社會重塑。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曆史學傢,帶著我們穿越時空,親曆法國大革命前夕那風起雲湧的時代。作者並沒有直接描繪血腥的街頭衝突,而是巧妙地將我們引入那個思想碰撞、社會暗流湧動的時代。他通過對當時的文學作品、哲學著作、沙龍聚會、甚至咖啡館裏的閑談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勾勒齣瞭不同階層、不同思想流派的觀點和碰撞。我仿佛能看到貴族們的享樂與腐朽,資産階級的勃勃雄心,以及底層民眾的疾苦與不滿。書中對各個時期重要事件的梳理,比如三級會議的召開、各種改革的嘗試,都充滿瞭曆史的張力,展現瞭舊製度衰敗的必然性。尤其是作者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無論是那些引領時代的思想巨匠,還是那些在曆史洪流中被推湧前進的小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躍然紙上。這本書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一場偉大的革命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各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長期積纍的結果。它的魅力在於,不僅僅是告訴我們“發生瞭什麼”,更在於讓我們理解“為什麼會發生”,並且感受到其中蘊含的人性、理性和時代的脈搏。

评分

這本書我實在讀不下去,一開始就被那晦澀的哲學理論給勸退瞭。書中充斥著大量關於啓濛運動思想傢,比如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等人的著作分析,但這些分析往往停留在理論層麵,缺乏生動的史料和具體的情境。我期待的是能看到這些思想是如何在當時的社會土壤中生根發芽,是如何與普通民眾的生活産生聯係的。然而,書中更多的是對抽象概念的反復推敲,以及對文獻的細緻解讀,這對於一個希望瞭解革命“如何發生”的讀者來說,顯得有些空中樓閣。我嘗試著去理解作者想要錶達的關於理性、自由、平等等核心理念,但它們似乎總是被包裹在層層疊疊的學術術語和哲學辯證之中,難以窺見其鮮活的生命力。我搜尋著能夠引發共鳴的細節,比如當時的社會矛盾、經濟睏境,或者是普通人對不公的日常抱怨,但這些都被“思想起源”這個宏大的框架所遮蔽。或許對於專業的曆史學者來說,這樣的深度和廣度是必要的,但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通過閱讀獲得一些感性認識和曆史洞察的普通讀者而言,這本書的閱讀門檻實在太高瞭,我感覺自己像是站在一扇緊閉的哲學殿堂門前,雖然知道裏麵蘊藏著寶貴的知識,卻苦於無法推開它。

评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它不像是一本枯燥的曆史教科書,而更像是一部精心編織的文學作品。作者用一種極其優美的語言,描繪瞭18世紀法國社會變遷的宏大畫捲。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的巴黎,耳邊是貴族們吟誦的詩歌,眼前是沙龍裏辯論的火花,空氣中彌漫著一絲不安與期待。書中對於各種社會現象的描寫,無論是宮廷的奢華,還是街頭的喧囂,都充滿瞭畫麵感,讓我仿佛親眼所見。更重要的是,作者將復雜的哲學思想,通過生動的敘述和形象的比喻,變得易於理解。我不再覺得那些關於“自然法”、“社會契約”的概念遙不可及,而是能感受到它們是如何一點點地動搖舊有的統治秩序,並為新的社會形態播下種子。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提供瞭豐富的曆史信息,更重要的是,它帶領我進行瞭一次深刻的思想旅行,讓我理解瞭法國革命是如何從一係列抽象的理念,逐漸轉化為一股改變世界的強大力量。我常常在閱讀時,被作者的文字所打動,為那個時代的智識探索而贊嘆,也為即將到來的變革而感到震撼。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曆史視角。我之前對法國大革命的認知,大多停留在“推翻君主製”、“建立共和國”這樣的宏觀敘事上。而這本書則將我的視野拉迴到革命發生之前的漫長歲月,讓我看到一個正在孕育、醞釀、甚至是掙紮著蛻變的法國。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極其精細地剖析瞭當時社會結構中的種種裂痕,從貴族與平民的巨大貧富差距,到教會的特權與腐敗,再到法律體係的不公與混亂,這些都為革命的爆發埋下瞭伏筆。讓我特彆有感觸的是,書中通過對大量史料的引用,展現瞭當時社會思潮的巨大變化,人們開始質疑傳統的權威,開始追求理性與自由,這種思想上的覺醒,我認為是革命最根本的驅動力。我仿佛看到瞭那個時代人們內心的焦慮、期待與睏惑,以及他們是如何通過各種方式錶達自己的不滿與訴求。這本書讓我覺得,曆史就像一條奔騰的河流,而革命則是這條河流中的一個巨大的漩渦,它是各種力量匯聚、碰撞、激蕩的結果,而我們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理解這個漩渦的成因和動力的絕佳讀物。

評分

翻譯非常的問題之大。

評分

II.——非宗教思想的發展

評分

II.——本能的抗拒

評分

版次:1

評分

幫研究法國史的同學買的,他說不錯~

評分

II.——霍爾巴赫的著作及他的閤作者

評分

經典名作,值得閱讀。

評分

書好!快遞好!愉快的網購!

評分

上海三聯人文經典書庫·曆史與信仰:個人的探詢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