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研究(增订第2版)

诸子百家研究(增订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正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01322
版次:2
商品编码:1086767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诸子百家研究(增订第2版)》是作者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研究成果。
“上编”、“中编”是思想研究专论,注重概念分析,纵横对比,寻绎逻辑,重建体系,对从春秋末到西汉初的诸子百家学说,系统地提出了独立的见解;“下编”是训诂考据文字,继承和发展了乾嘉朴学的考据方法,并对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附录”则选收了本书初版时未收的和最近经过修订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
作者注重义理与考据相结合,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融会贯通,并吸收了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对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学术研究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填补了当前这方面的空白,为探索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综合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作者简介

高正,男,1954年生,江苏泰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1988年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任副研究员,2000年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与研究范围:中国先秦哲学与诸子百家思想。

目录

《诸子百家研究》序
自序
上编
诸子百家概要
一、诸子百家之学的渊源
1.诸子百家的历史背景
2.诸子百家的思想来源
二、诸子百家之学的兴起
1.道家(一):老聃、关尹
2.兵家(一):孙武、司马穰苴
3.儒家(一):孔丘及其弟子
三、诸子百家之学的鼎盛
1.儒家(二):子思学派
2.墨家(一):墨翟及其弟子
3.法家(一):李悝、吴起
4.农家:许行
5.数术:甘德、石申
6.道家(二):杨朱、子华、詹何
7.法家(二):商鞅、尸佼、申不害、慎到
8.兵家(二):吴起、孙膑、尉缭
9.纵横家:鬼谷子、张仪、苏秦、公孙衍
10.稷下学派:彭蒙、田骈、宋钘、尹文、《管子》四篇
11.儒家(三):孟轲、《五行篇》
12.名家:惠施、兄说、公孙龙
13.道家(三):列禦寇、庄周
14.墨家(二):《墨经》
四、诸子百家之学的转折
1.儒家(四):苟况
2.阴阳家:邹衍
3.方技:秦越人、《黄帝内经》
4.黄老学派:《文子》、黄老帛书、《鹗冠子》
5.杂家(一):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6.法家(三):韩非
7.小说家
五、诸子百家之学的终结
1.杂家(二):刘安和《淮南子》
2.儒家(五):陆贾、贾谊、董仲舒

中编
先秦道家思想评议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顺应自然到天人合
二、人性与道德的关系:从返朴归真到回归自然
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清静无为到齐一超脱
四、人与生活本身的关系:从知足贵身到执道生法
五、结语:先秦道家思想的特点和价值
……
下编
附录

精彩书摘

《易传》中所论的“天”,主要反映自然之天,有时也承认有意志的主宰之天的存在,可见对原始宗教的影响还有所保留。这和《老子》比起来,是稍有倒退了。“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万物之中,唯有人可与天地并列,称为“三才”。人高出万物之上,对天地有裁成辅助的作用。老子认为“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将“王”与“道”、“天”、“地”并列;曾子认为“圣人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更突出了“人”的作用。《礼运》云“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中庸》云“能尽人之性”,“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云“与天地参”而不称“为天地主”,均与《易传》-致。和曾子比,稍有差异。《易传》中“终则有始”、“反复其道”的循环变化观,则显然吸收了老子“周行而不殆”、“反者道之动”的思想;而“精气为物”的气化论,则上承《曾子天圆》,下启《管子·内业》、《庄子·知北游》,一直影响到宋代的张载、清代的王夫之。
《易传》认为,“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天地之道在于阴阳流行,日月普照,四时更迭,草木蕃息,生生不绝;人之道在于仁义道德,伦理规范。人是万物之灵,故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存在着一致性;而道德原则乃是对自然规律的效法,故“人道”应效法“天道”,圣人“则天”、“效天”。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高正,男,1954年生,江苏泰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1988年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任副研究员,2000年任研究员。

评分

书本质量很好!内容通俗易懂!

评分

研究方向与研究范围:中国先秦哲学与诸子百家思想。 高正,男,1954年生,江苏泰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1988年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任副研究员,2000年任研究员。

评分

研究方向与研究范围:中国先秦哲学与诸子百家思想。 高正,男,1954年生,江苏泰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1988年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任副研究员,2000年任研究员。

评分

 1995年,米兰·昆德拉发表了第一部法语小说《慢》。之前二十年,他离开了故乡捷克。之前十四年,他入籍法国。《慢》是他脱捷入法的最后一道手续,是他自我颁发的法国文学人身份证。昆德拉的小说里永远有一个叙事者,对第三人称的其他人物、对别人的故事时而沉思时而嘲弄。这一次,这个叙事者“我”是位道地的法国人,浑然不知捷克事。他上接法国旧小说的文脉,以法国人的立场思考当下人生。我不懂法语,不知道法国评论家有没有议论过昆德拉的这一番做作。书里也有一位捷克人,昆虫学家,不幸、可笑、屈辱、猥琐,很像帝政时代误入巴黎的外省乡下人,不知所措,动辄得咎,处处遭遇冷眼。当年的读者对昆德拉第一部法语小说十分期待,《慢》的销售不错。但小说的风评不佳。一部一百五十页的中篇——翻译成中文才五万字,不到一百七十页,没有固定的主角,没有具体的题材,装入十来位人物,发展出四五条不甚相干的情节线,讨论了三四个重大观念,时空跳跃两百多年……从来没见过那么拥挤的中篇小说,想在火柴盒里铺设一座协和广场。我特别喜欢《慢》,喜欢马振骋先生的译本。我读《慢》,不以为它是一部一般的小说。我把它看成一部书评,一部小说体的书评。定义书评有各种成见。我理解的书评,是以阅读为起点的写作,是被其他写作直接激励的写作。一本书让你激动,你很想写点什么,写下来的就是书评。书评未必要“评”。更高级的书评,是和原作的对话,是以原作作者为假想读者的交谈。让昆德拉激动的小说是《明日不再来》,初版于1777年,作者维旺·德农。从《慢》的第二节起,《明日不再来》被反复介绍、引述、改写。小说结尾处,昆德拉笔下的人物和德农笔下的人物相遇,“我”在远处观望。《明日不再来》是《慢》的写作动机,它激发了昆德拉的无穷想象。德农讲完他的故事,昆德拉说,这是一个好故事,我来告诉你,两百年后,你的故事应该怎样读。我是小说家,不想用生硬的论文糟蹋我的才情。我来讲一个我的故事。于是,就有了《慢》。《明日不再来》是一个骑士偷情的故事:贵妇人T勾引了一位二十岁的年轻骑士。他们一起来到T夫人的城堡。与夫人的丈夫共进晚餐后,骑士和T夫人开始了他们的夜晚。像一幅三联画,先是花园散步,然后小屋做爱,最后密室尽欢。第二天早晨,骑士发现他是被用来掩护T夫人真正情夫的挡箭牌,经此良宵后,明日不再来。虽然他知道这是一场骗局,还是满怀感激、快乐地离开城堡。昆德拉说,这个故事“最像代表十八世纪艺术与精神的文学作品”。两百年后,《慢》的故事展开:城堡已经被改建成豪华酒店。一个国际会议在这里举行,各色人等蜂拥而至。那一夜,也有偷情,也有骗局,更有形形色色的欲望表演。但一切都变调了,德农故事里朦胧夜色下的浪漫艳情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嘈杂、狂暴、歇斯底里、丑态百出……连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在这里也会变得“愚蠢、刺耳、叫人讨厌”。昆德拉非常明确地让《慢》和《明日不再来》形成对比:城堡与酒店;私人聚餐与公共宴会;马车缓行与机车狂飙;骑士与知识分子媒体人物;避人耳目与唯恐天下不知;密室中轻怜蜜爱与公众前声嘶力竭……最重要的对比:慢与快。最后结果:幸福与失落。用小说体书评的视角梳理《慢》的脉络,你一点也不会觉得拥挤、散漫、混乱。《慢》体现了昆德拉对现代性的思考和控诉。他有关速度和缓慢的论述,极其精彩,可以说是对当代生活最智慧的哲学思索之一。昆德拉喜欢自由的慢生活。在那样的生活里,甚至连T夫人的偷情阴谋都恩泽四方皆大欢喜回味不尽。那种偷情,过程悠长、细节饱满,心机并不血腥,是值得记忆,最终果然被甜蜜追忆的生活。那时候的色情,可以上升为艺术、上升为文学。而现代的高速度、快节奏,令色情只剩下肉欲和权力争逐,只剩下征服或者被征服的结果。《慢》里面的情爱,并没有多少阴谋算计的背景,却毫无美感。现代人再极端都不美学。昆德拉甚至让书中人物无所顾忌地聊到菊点。不过这个菊点可能是人类情色文字里最无精打采、心事重重的屁眼。用昆德拉形而上的脑浆浸泡,再被批评家的哈欠风干,它很可能永远地陈列在昆德拉的小说博物馆里,成为一只阴郁地打量人类的哲学之眼。说到底,昆德拉并不是纯粹的法国人。纯粹的法国人不会有那么深切的快慢对比。他思辨快慢,因为他的人生经验中有不自由,但节奏缓慢的捷克生活,也有自由,但节奏飞快的法国生活。幸好他没有经历过不自由,但节奏飞快的生活。这就是天才的书评。一部书让读者领会两部书的妙处,还能想到很多事

评分

研究方向与研究范围:中国先秦哲学与诸子百家思想。 高正,男,1954年生,江苏泰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1988年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任副研究员,2000年任研究员。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必选。厚

评分

好,好,好,实惠,包装完好。

评分

家中缺此一本,需有空才能一窥其精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