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里。
驻留着太多的中国文化之梦。
纯真朴素的记忆与往事,
使它的历史在今天变得更加美好。
个人在这个广阔精神空间的经历与感受,
对于爱和疼痛的表达,
以及用体温所保留的个人记忆,
都具体涉及到了对西安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尊严的守护。
内容简介
《西安往事》是一本献给故乡和母亲的书。它的背景是西安近百年的历史时空。作者遵从个人内心的法则,表达自己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有别于以往大历史的宏观视角,直抵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的爱和痛,读来令人警醒。《西安往事》所体现出的对于世相的穿透能力,可使现实强加于人的物性,在阅读中轰然倒塌。
作者简介
杜爱民,诗人,作家。
著有《非此非彼》《眼睛的沉默》《马语》等。现居西安。
目录
001 南山树
005 屠马
007 秋天里的秋天
011 小雁塔
013 火车火车
017 瓦库
019 消息
005 屠马
007 秋天里的秋天
011 小雁塔
013 火车火车
017 瓦库
019 消息
022 4路公共汽车
025 给父亲
027 缺口
029 大地记忆
035 花朵
037 劳动路和湘子庙街
041 从曲江到大唐
043 刀子
046 破碎的梦
049 明善哥
052 冬夜的花
022 4路公共汽车
025 给父亲
027 缺口
029 大地记忆
035 花朵
037 劳动路和湘子庙街
041 从曲江到大唐
043 刀子
046 破碎的梦
049 明善哥
052 冬夜的花
011 小雁塔
013 火车火车
017 瓦库
019 消息
022 4路公共汽车
025 给父亲
027 缺口
029 大地记忆
035 花朵
037 劳动路和湘子庙街
041 从曲江到大唐
043 刀子
046 破碎的梦
049 明善哥
052 冬夜的花
054 通往银川的道路
056 我的理想
059 生在西安
061 茶味
063 萝卜
065 白菜
068 豆腐
070 候鸟的迁徙
072 城墙上的风
074 年关
077 春天纪事
083 胡基
085 半坡遗梦
088 路灯和马蹄的岁月
090 故乡
092 枫园记忆
096 爷爷
098 苦夏
100 喝汤
102 莲花池街
104 马路的秘密
109 另一些人
113 戏痴
117 刘会计
119 日日新生活
121 长安梦
123 难忘的左手
127 朗月
精彩书摘
大地让与它最接近的人懂得了安乐。安乐不是那种消沉中的迷醉,而是土地直接授予人的厚道和本分,没有这两样硬实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自足地依托大地生存。
我从前在书本上见过关于土地与劳动的种种道理。那些脚掌实在地扎根土地,顶粱架杠,真正承载社会重力的人,是不讲这类言语的。重力的支撑和沉压,让他们的沉默更加沉默。历史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变幻,朝代的更迭,人祸和灾难,没有改变那些像汪洋一样底层人群对土地的遵从。他们被历史驱离,像散落在典册与生命的旷野之间的流星,倏而在大地的腹地显现,顷刻间就消散了自己的踪影。重复的日子,重复的劳动,在传递着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这道理无需著书立说,便能传遍四方,依靠经年的实践,逐渐深入人心。
斯多葛派的修士靠苦行和禁欲来实现清教徒般的修行。戒律严格地约束着身体的举止,尽量不让行为偏离对于它的服从。人借助于身体持续的戒持而达到无我之境,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应苦行僧般的生活。大地在此处于更宽泛的程度上接纳了更多的人,它给出一条退路,让多数人能够生息,并保持尊严。大地只要求多数人在时节的规律上践行必要的约定,它宽厚地承纳了多数人的依从。守护恒长永久的变化,益于精神的清洁和心灵的宁静。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对所费与所得之间功利比较的满足。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财富,仍然可以过得美好。自由从容地与大地的安宁交融,实际是在获得一种护佑与关照。除了简单的生活耗费,人可以不受过度消费的烦扰。
生活在关中土地上的多数农人是不信任立于庙堂、刻在名山之上的金科玉律的。他们按在大地上获知的经验行事。从45岁起,人们已经开始为自己忙活准备身后用的棺材。上好的松木和柏木,被精心看管打理,制成极讲究的棺材。上年纪的人常在一起攀比:谁的材板、棺盖厚了多少毫厘:每年春天伊始,是否亲眼看着工匠新刷上一层清漆。这样的过程,每年大约都要进行一次,直到生命停息为止。通常人们十分乐于打理此类事务,像是乡间的重要事情。看着自己的归宿,人们还能够欣喜不已。
我在西安南城外的一个大车店里,见到一位老者,手抚自己的棺盖不住地叹气,他大概是觉着等待得太久,生怕错过与土地的约定。在关中,年届不惑,便意味着日日月月都能看见自己的归宿。
死亡不再是生命尽头的深度、忽隐忽现的吊诡。不再是一个无法可视的大限。归宿就在眼前,归期就在某年某月某天。入土为安,知命乐天。
我对生命、大地和藏之于其间平凡如草根一样结实的道理,仍然知道的很少。但我在此生大地所给予的养育里,抱定了要信任简单平常的东西。去年春天,我去陕北靖边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镇子上小住了一段时间,结识了长庆油田的采油工邓振峰。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好从散落在沟梁之中的井口上巡察归来,浑身上下全是黄土,只有双眼忽闪忽闪着,站立在黄土山梁上,一句话也没有。第二天早上醒来.振峰已经干完活,坐在露营房的一角,始终没有言语。窗外刮着沙尘,铁皮房被吹得噼啪响,振峰盯着房子的另一角。不用眼睛看我。整整一早上,我们没有多余的话,听着窗外的风沙一阵比一阵强烈。
在陕北黄土沟壑的深处,多望一眼远处嶙峋的焦土,心都会有一种灼痛。与振峰坐在一起,我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踏实。从见到他起,我就有了牢靠的感觉。我们在见面的瞬间,早已略却掉了一切多余的东西,彼此相知各自的味道。
振峰每天七点起床,七点半安排整理、扫院子、给井口投球、加药,夜里三点起床查泵。白天要去好几个井站巡察,保养抽油机。一次巡察下来,大约要走三个小时,两三个月就会穿破一双鞋。
……
前言/序言
西安往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从各个方面描述了重庆和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评分
☆☆☆☆☆
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从各个方面描述了重庆和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评分
☆☆☆☆☆
我从前在书本上见过关于土地与劳动的种种道理。那些脚掌实在地扎根土地,顶粱架杠,真正承载社会重力的人,是不讲这类言语的。重力的支撑和沉压,让他们的沉默更加沉默。历史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变幻,朝代的更迭,人祸和灾难,没有改变那些像汪洋一样底层人群对土地的遵从。他们被历史驱离,像散落在典册与生命的旷野之间的流星,倏而在大地的腹地显现,顷刻间就消散了自己的踪影。重复的日子,重复的劳动,在传递着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这道理无需著书立说,便能传遍四方,依靠经年的实践,逐渐深入人心。
评分
☆☆☆☆☆
大地让与它最接近的人懂得了安乐。安乐不是那种消沉中的迷醉,而是土地直接授予人的厚道和本分,没有这两样硬实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自足地依托大地生存。
评分
☆☆☆☆☆
。。。。。。。。。。。
评分
☆☆☆☆☆
西安往事,是作者的往事!
评分
☆☆☆☆☆
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从各个方面描述了重庆和西安的历史和文化
评分
☆☆☆☆☆
我在西安南城外的一个大车店里,见到一位老者,手抚自己的棺盖不住地叹气,他大概是觉着等待得太久,生怕错过与土地的约定。在关中,年届不惑,便意味着日日月月都能看见自己的归宿。
评分
☆☆☆☆☆
很喜欢杜爱民,他的每一本书几本上都有,这本西安往事很不错,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里。驻留着太多的中国文化之梦。纯真朴素的记忆与往事,使它的历史在今天变得更加美好。个人在这个广阔精神空间的经历与感受,对于爱和疼痛的表达,以及用体温所保留的个人记忆,都具体涉及到了对西安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尊严的守护。西安往事是一本献给故乡和母亲的书。它的背景是西安近百年的历史时空。作者遵从个人内心的法则,表达自己的切身经历与感受,有别于以往大历史的宏观视角,直抵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的爱和痛,读来令人警醒。西安往事所体现出的对于世相的穿透能力,可使现实强加于人的物性,在阅读中轰然倒塌。大地让与它最接近的人懂得了安乐。安乐不是那种消沉中的迷醉,而是土地直接授予人的厚道和本分,没有这两样硬实的东西,人就不可能自足地依托大地生存。我从前在书本上见过关于土地与劳动的种种道理。那些脚掌实在地扎根土地,顶粱架杠,真正承载社会重力的人,是不讲这类言语的。重力的支撑和沉压,让他们的沉默更加沉默。历史像走马灯似的不停变幻,朝代的更迭,人祸和灾难,没有改变那些像汪洋一样底层人群对土地的遵从。他们被历史驱离,像散落在典册与生命的旷野之间的流星,倏而在大地的腹地显现,顷刻间就消散了自己的踪影。重复的日子,重复的劳动,在传递着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这道理无需著书立说,便能传遍四方,依靠经年的实践,逐渐深入人心。斯多葛派的修士靠苦行和禁欲来实现清教徒般的修行。戒律严格地约束着身体的举止,尽量不让行为偏离对于它的服从。人借助于身体持续的戒持而达到无我之境,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应苦行僧般的生活。大地在此处于更宽泛的程度上接纳了更多的人,它给出一条退路,让多数人能够生息,并保持尊严。大地只要求多数人在时节的规律上践行必要的约定,它宽厚地承纳了多数人的依从。守护恒长永久的变化,益于精神的清洁和心灵的宁静。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对所费与所得之间功利比较的满足。人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财富,仍然可以过得美好。自由从容地与大地的安宁交融,实际是在获得一种护佑与关照。除了简单的生活耗费,人可以不受过度消费的烦扰。生活在关中土地上的多数农人是不信任立于庙堂、刻在名山之上的金科玉律的。他们按在大地上获知的经验行事。从45岁起,人们已经开始为自己忙活准备身后用的棺材。上好的松木和柏木,被精心看管打理,制成极讲究的棺材。上年纪的人常在一起攀比谁的材板、棺盖厚了多少毫厘每年春天伊始,是否亲眼看着工匠新刷上一层清漆。这样的过程,每年大约都要进行一次,直到生命停息为止。通常人们十分乐于打理此类事务,像是乡间的重要事情。看着自己的归宿,人们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