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與慢

思考,快與慢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國] 丹尼爾·卡尼曼
圖書標籤: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序言
第一部分 係統1,係統2
第1章一張憤怒的臉和一道乘法題
行為與注意力
係統1遇到麻煩,係統2會齣麵解決
衝突與自我控製
看上去不等長實際上等長的兩條綫
兩個虛擬齣來的角色
第2章電影的主角與配角
瞳孔是人類思維活動的靈敏指示器
為什麼我們看不見那隻“大猩猩”?
第3章 惰性思維與延遲滿足的矛盾
又纍又餓的保釋官更可能否定保釋申請
脫口而齣的錯誤答案
今天得到1000美元,1年後得到10000美元,你選哪個?
第4章 聯想的神奇力量
啓動效應:讓人不知不覺微笑的鉛筆
你會自覺投到盒子裏多少錢?
第5章 你的直覺有可能隻是錯覺
由記憶造成的錯覺
什麼樣的信息更容易讓人信服?
股票代碼上口,迴報率也相對較高
創新是發生在能讓人聯想無限的環境中的
第6章 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從第一次的驚喜到第二次的習以為常
簡的錢包是怎麼丟的呢?
第7章 字母“B”與數字“13”
是什麼讓你相信瞭那些荒謬之詞?
光環效應與群體的智慧
眼見為實的想法往往讓我們倉促作齣決定
第8章 我們究竟是如何作齣判斷的?
看照片預測競選勝齣者,為何其準確率可高達70% ?
平均長度與總長度是完全不同的數量概念
與強度等級匹配的描述
思維的發散性讓我們作齣直覺性判斷
第9章 目標問題與啓發性問題形影不離
找個相對簡單的問題來作答
立體啓發法:遠處的物體看上去更高大
情感啓發式:因為喜歡,所以認同
第二部分 啓發法與偏見
第10章 大數法則與小數定律
小樣本的齣錯風險可能高達50%
信任多於質疑的普遍性偏見
對隨機事件作齣因果解釋必然是錯的
第11章 錨定效應在生活中隨處可見
對錨定值的調整常常是不足的
暗示就是一種錨定效應
作為這幢房子的主人,你能接受的最低售價是多少?
錨定效應何時適用,何時不適用?
第12章 科學地利用可得性啓發法
意識到自己的偏見有利於團隊關係融洽
可得性偏見會影響我們對自己或他人的看法
第13章 焦慮情緒與風險政策的設計
被閃電擊中與食物中毒,哪種意外緻死率更高?
如何避免小概率的風險事件演變成公共危機?
第14章 猜一下,湯姆的專業是什麼?
依據典型性作齣預測是下意識的行為
典型性啓發的兩宗罪
用貝葉斯定理來約束直覺
第15章 琳達問題的社會效應
琳達不可能隻是一名普通的銀行齣納吧?
少即是多的邏輯悖論
第16章 因果關係比統計學信息更具說服力
因果關係基礎比率與思維定式
我們並沒有自己想的那樣樂於助人
第17章 所有錶現都會迴歸平均值
第二次的錶現與第一次並無因果聯係
迴歸現象的意義不亞於發現萬有引力
第18章 如何讓直覺性預測更恰當有效?
偏離預測方嚮的直覺
對直覺性預測的偏見進行修正
兩位教授候選人,應該選擇哪一位?
第三部分 過度自信與決策錯誤
第19章 “知道”的錯覺
後見之明的社會成本
真的存在能讓企業基業長青的秘訣嗎?
第20章 未來是不可預測的
士兵測評的有效性錯覺
投資股票的技能錯覺
主觀自信與專業文化為認知錯覺提供瞭生存的土壤
專傢預測的準確度比不上扔飛鏢的猴子
第21章 直覺判斷與公式運算,孰優孰劣?
專傢預測比不上簡單運算準確
讓許多業內人士煩惱的運算法
“閉上眼睛”的直覺判斷比主觀判斷更可取
第22章 什麼時候可以相信專傢的直覺?
直覺就在眨眼之間
專傢型直覺的習得
環境有規律可循,直覺纔可相信
直覺的對錯評估
第23章 努力養成采納外部意見的決策習慣
比起外部意見,我們更偏嚮內部意見
規劃謬誤:過於樂觀的計劃隨處可見
減少決策錯誤的有效方法
第24章 樂觀主義是一柄雙刃劍
樂觀主義者過度自信的代價
競爭忽視:為何大片會紮堆上映?
是你太糟糕,而不是我太笨拙
“事前驗屍”:部分剋服樂觀偏見的方法
第四部分 選擇與風險
第25章 事關風險與財富的抉擇
麵對風險,我們不是理性的經濟人
伯努利的財富效用理論錯在哪裏?
第26章 更人性化的前景理論
麵對財富,你會選擇規避風險還是冒險一搏?
損失厭惡:人們對虧損的反應比對盈餘的反應大得多
前景理論無法應對令人失望的事
第27章 稟賦效應與市場交易
人們為什麼不願意割捨自己已擁有的東西?
像商人那樣思考和交易
第28章 公平性——經濟交易的參照點
目標就是參照點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改變現狀?
商人提價或降低員工工資的行為公平嗎?
第29章 對結果可能性的權衡
可能性效應與確定性效應
著名經濟學傢也難逃阿萊斯悖論的陷阱
決策權重的大小取決於人們的擔憂程度
四重模式:可能性與決策權重的關係模型
可能性效應影響下的風險決策
第30章 被過分關注的罕見事件
你認為一支三流球隊獲得NBA 總冠軍的可能性有多大?
畫麵感越強,決策權重越大
對風險的錶述方式不同,所做決策可能截然相反
罕見事件又為何會被人忽視?
第31章 能帶來長遠收益的風險政策
寬框架還是窄框架?
聰明的投資者不會每天都看股票行情錶
風險政策可以抵消風險厭惡的偏見
第32章 心理賬戶是如何影響我們的選擇的?
你會賣掉贏利的股票還是虧損的股票?
哪種選擇會讓你更後悔?
因為害怕將來後悔而作齣不理性的選擇
第33章 評估結果的逆轉
開啓經濟學與心理學的跨界交流
聯閤評估引發偏好逆轉
同類案件判罰的力度為何不一樣?
第34章 善用框架效應,讓生活更美好
情感的框架效應很難抵擋
用框架性政策助推人們作齣更好的選擇
第五部分 兩個自我
第35章 體驗效用與決策效用的不一緻
如何測量體驗效用?
記憶自我誇大瞭痛苦體驗
記憶沒那麼可靠
第36章 人生如戲
比起整個人生,我們更在意人生的結局
關於上一次旅行,你還能記起多少?
第37章 你有多幸福?
測量經驗自我的幸福感
幸福的方法
第38章 思考生活
生活滿意度:一個很難迴答的問題
被放大瞭的幸福錯覺
韆萬不要忽略時間的作用
結語
附錄A 不確定性下的判斷:啓發法和偏見
附錄B 選擇、價值以及框架
緻謝
· · · · · · (收起)

具體描述

《紐約時報》2011年度十大好書

新書上市,連續20多周蟬聯亞馬遜、《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20名,上市至今超過7個月,橫掃全球各大暢銷書排行榜,穩居亞馬遜總榜前50名

《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衛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商業周刊》、《華盛頓郵報》、等國外權威媒體,《三聯生活周刊》、《商學院》、《東方早報》等國內知名媒體爭相報道,國內外讀者好評如潮

人類究竟有多理性?——思考,快與慢

在書中,卡尼曼會帶領我們體驗一次思維的終極之旅。他認為,我們的大腦有快與慢兩種作決定的方式。常用的無意識的“係統1”依賴情感、記憶和經驗迅速作齣判斷,它見聞廣博,使我們能夠迅速對眼前的情況作齣反應。但係統1也很容易上當,它固守“眼見即為事實”的原則,任由損失厭惡和樂觀偏見之類的錯覺引導我們作齣錯誤的選擇。有意識的“係統2”通過調動注意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並作齣決定,它比較慢,不容易齣錯,但它很懶惰,經常走捷徑,直接采納係統1的直覺型判斷結果。

為瞭使讀者真切體會到係統1和係統2這兩個主角的特點,卡尼曼介紹瞭很多經典有趣的行為實驗,指齣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覺,什麼時候不能相信;指導我們如何在商場、職場和個人生活中作齣更好的選擇,以及如何運用不同技巧來避免那些常常使我們陷入麻煩的思維失誤。

本書將會徹底改變你對思考的看法。

編輯推薦

50 年前,人們以為我們能駕馭自己的思想。但事實上,我們的行為常常受到許多無法看見的因素所影響。我們雖然身處生活這場遊戲之中,但對遊戲的機製卻不理解,偏見常常導緻我們追求錯誤的東西。我們的感知和記憶並不可靠,對於自己心理狀態的感知和記憶尤其不可靠。

關於人類自身還有許多未知之謎,對於自己,我們瞭解得其實不多。卡尼曼就如思想的拓荒者,他的研究成果為我們認識自我提供瞭重要的支點。卡尼曼對於人類思考和選擇的理解所作齣的貢獻,無人能齣其右。作為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心理學傢,卡尼曼重塑瞭認知心理學、理性和因果關係分析,重新詮釋瞭風險,重新闡釋瞭幸福和財富的關係,寫就瞭這部傑作。如果你今年隻能讀一本書,就讀這一本吧。

媒體和專傢熱評

這是社會思想的一部裏程碑式著作,堪與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和西格濛德•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相媲美。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鵝》作者

本書是一位智慧巨人的力作,可讀性強,睿智,深刻。趕緊買,慢慢讀,而且要反復讀。這本書會改變你的思考方式,讀瞭它,你對工作、世界還有自己的生活的看法都會改變。

——理查德•H.•泰勒,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助推》作者

本書堪稱傑作——由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最深邃的一位思想傢推齣的恢弘巨作,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卡尼曼在獲得諾貝爾奬之後應該再得一個普利策奬纔對。

——丹尼爾•吉爾伯特,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哈佛幸福課》作者

丹尼爾•卡尼曼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獨創性、最有趣的思想傢之一。也許我們這個星球上再無第二個人比他更懂我們怎樣作齣選擇、為什麼這樣選擇瞭。在這本精彩絕倫的書中,他用一種簡單而又吸引人的方式為我們展示瞭令人受益一生的智慧。盡管方式簡單,其內容卻十分深刻。本書是所有懷有好奇之心的人的必讀之作。

——史蒂文•列維特,芝加哥大學傑齣經濟學教授,《魔鬼經濟學》與《超爆魔鬼經濟學》作者

一本傑齣的著作,細節清晰,文筆優美,詮釋精準,娓娓道來。它適閤於所有係統2還沒有完全失效的人閱讀。

——《衛報》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深入淺齣,知識淵博,充滿學術價值和自助價值。人類的思考有如此多的缺陷,以至於《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傢戴維•布魯剋斯撰稿聲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工作從現在起將被銘記數百年,他們為我們認識自我提供瞭重要的支點。強烈推薦大傢購買並閱讀本書。

——《紐約時報》書評版

闡述人類的理性和非理性的好書已經有很多瞭,但隻有一部傑作,那就是這本書。它是我讀過的有關人類思維的最偉大的、最富洞見性的一本書。

——《金融時報》

意義深遠。就像哥白尼否定地心說、達爾文提齣生物進化論一樣,卡尼曼嚮我們展示瞭,我們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理性。

——《經濟學人》

曆時五十載,通過對人類判斷、決策和選擇的研究,卡尼曼寫就瞭這部令人稱道的作品。他的優雅有力的觀點和極具說服力的證據,為我們理解自我和思維提大有裨益。

——《華爾街日報》

關於我們的大腦有多容易上當,這本書作瞭全麵、有說服力的論述。根基於自己的和多位心理學傢、經濟學傢與其他專傢的研究成果,卡尼曼擁有瞭一種卓越的能力,能夠把數十年以來的研究成果以一種有趣的語言呈現齣來,即使門外漢也能看得懂。這本書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許多科學書通常是前後不一的,一些有趣的章節後麵往往跟著一些枯燥乏味的內容。這本書就不是這樣,它既是有分量的一本書,同時充滿瞭魅力和實用性,適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每個人都應該讀讀這本書。

——《波士頓環球報》

用戶評價

評分

##中信,專注毀書30年。

評分

##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垃圾之作!!!豆瓣的罪與罰!!!!!

評分

評分

##有點想把說這本書“可以和《國富論》和《夢的解析》相媲美”的笨蛋掐屎的衝動..

評分

評分

評分

##這書來勢洶洶,但是讀來中等無新意。中信齣版的翻譯著作總是帶這類特徵。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