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全球变化科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科学领域。其研究对象是气候系统(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各子系统内部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的科学目标是描述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系统运行的机制、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对未来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预测和评估能力。近20年来,全球变化的研究方向经历了重大调整。首先是从认识气候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发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其次是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扩展到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和减缓全球环境的变化。全球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地球生命之液
水与生命
水与文明
水的存在形式
两个极端——洪涝和干旱
其他水灾害
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行动
水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国内外重大水问题科学计划
水文循环的生物圈方面计划(IGBP-BAHC)
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计划(GEWEX)
水文与水资源计划(HwRP)
国际水文计划(IHP)
服务于环境、生活和政策的水文计划(HELP)
全球变化与南极圈计划(CLOCHANT)
全球气候与冰雪圈计划(CliC)
美国全球水循环研究计划(GWCP)
全球水系统计划(GWSP)
第二章 地球水圈与水资源
水的基本性质
地球水圈
水圈的组成
水圈的结构
水圈与大气圈、地圈、生物固的相互作垌
地球水资源
水资源的组成
水资源的更新
地表水资源
空中水资源
地球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 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全球水循环
水循环的慨念
大借环和小循环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蒸发
水=气输送
降水
下渗
径流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尺度的水量平衡
地表的水量平衡
大气的水汽收支
第四章 中国水资源与水循环
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
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中国水资源的质量及污染
中国水资源利用水平
中国大陆尺度水汽收支
多年水汽平均收支
各边界的水汽收支及其季节变化
水汽收支的垂直分布
秦岭淮河南北水汽收支
中国区域尺度水量平衡与水文循环
中国大陆多年平均水循环基本状况
华南区
长江区
西南区
华北区
东北区
西北区
第五章 气候变化对全球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
百年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20世纪全球气候变化新认识
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水资源系统的影晌
气候变化对全球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预测
对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的预测
对降水的影响
海平面的变化
冰川的变化
对极端水事件的预测
对水质和水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全球淡水资源的影响
第六章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
中国的气候变化及未来预测
近千年来中国的气温变化
20世纪以来中国的气候变化规律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循环和水资源已有的影响分析
未来几十年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预测
中国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天然年径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径流年内分配、干旱及洪涝的影响
流域水文情势变化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供需影响
需水量及可供水量预测
未来气候变化引起的缺水或多水问题
第七章 气候一水文耦合模拟与预测
水文模拟研究进展
水文模拟发展过程
水文模式研究进展
水文计算与模拟原理
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方程
……
第八章 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事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水环境也是生态环境的一种,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围湖造田不仅使我国湖面缩小了133万亩。而且严重破坏了水环境,干扰了这里的生态平衡和原有秩序。
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强化水资源管理。首先,水资源利用要遵循自然资源可持续性法则。自然资源可持续性法则指出:对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使用,只要在数量上和速度上不超过它们的恢复再生能力,则再生资源可持续地永存,但其永续供给的最大可利用程度应以最大持续产量为最大限度。人们必须遵循上述自然资源可持续性法则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否则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就要受到破坏。其次,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能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制定的《水资源评价活动——国家评价手册》对水资源的定义是:“可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该水源具有足够数量和可供使用的质量,并能够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我们通常讲的水资源是指:通过水循环能逐年更新的、并能够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利用的淡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流域(或地区)水资源评价计算出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不等同于该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的可利用数量,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小于水资源量。第三,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流域或地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对某一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支撑能力。对某一流域或地区而言,在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是相对有限的。但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用水方式、节约用水、降低用水定额,提高用水效率等多种有效措施,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前言/序言
全球变化科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的科学领域。其研究对象是气候系统(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和生物圈)、各子系统内部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它的科学目标是描述和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系统运行的机制、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对未来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的预测和评估能力。近20年来,全球变化的研究方向经历了重大调整。首先是从认识气候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为主,发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生存环境实际问题的研究;其次是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扩展到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和减缓全球环境的变化。全球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科学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这一增温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各国社会经济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自工业革命(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明显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目前已达到368ppmv(百万分之一体积),这可能是过去42万年中的最高值。
全球水循环与水资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