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灵芝,孙航,郭柯 编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0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0304333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7139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0
字数:8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是《中同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由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地理两篇组成。第一篇重点论述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形成的自然背景和历史演变过程,中国植物区系特征,中国种子植物属15个分布区类型及其35个变型的地理范围、区系组成及发生发展等,提出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系统,划分出四大植物区,并进行详细介绍;第二篇重点分析影响中国植被形成和分布的自然地理要素,修订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植被区划及其划分原则和依据,划分了中国八大植被区域,对主要植被类型的基本特点和八大植被区域自然地理特点及植被组合作了较详细论述,最后探讨植被地理学理论在诸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植被响应。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可供从事植物区系学、植被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林牧业的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篇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
第一章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历史演变
第一节 中国植物区系形成的地理背景
一 地理概况
二 地质历史及气候变迁
三 地史上全球地质和气候变化对中国植物区系形成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植物区系的历史演变
一 晚白垩世以来北半球植物区系的演变进程
二 晚白垩世以来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及演变
第二章 中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一 植物种类丰富复杂
二 起源古老 进化系列完整
三 地理成分复杂
四 特有类群繁多
第三章 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和区系分析
第一节 世界分布或广布(1型)
第二节 泛热带分布(2型)
第三节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3型)
第四节 旧世界热带分布(4型)
第五节 热带亚洲和热带澳大利亚分布型(5型)
第六节 热带亚洲和热带非洲分布(6型)
第七节 热带亚洲分布(7型)
第八节 北温带分布(8型)
第九节 东亚-北美间断分布(9型)
第十节 旧世界温带分布(10型)
第十一节 温带亚洲分布(11型)
第十二节 中亚 西亚至地中海分布(14型)(EAs)
第十三节 中亚分布(12型)
第十四节 东亚分布(13型)
第十五节 中国特有分布(15型)
一 裸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
二 被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
三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起源及发展
第四章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
第一节 导言
第二节 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系统
第四节 分区概述
一 泛北极植物区(Ⅰ)
二 古地中海植物区(Ⅱ)
三 东亚植物区(Ⅲ)
四 古热带植物区(Ⅳ)
参考文献

第二篇 中国植被地理
第五章 影响中国植被的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地貌对植被的影响
一 山地
二 平原
三 高原
四 盆地
五 东南丘陵
六 近海岛屿
第二节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一 大陆性季风气候
二 气温
三 降水及蒸发
四 太阳辐射
第三节 土壤对植被的影响
第四节 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一 农垦对植被的影响
二 林业生产对森林植被的影响
三 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四 重大工程对植被的影响
五 植被恢复 重建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对植被的作用
六 其他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第六章 中国植被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第一节 植被分类及其命名的原则和系统
一 植被分类的原则 等级系统及其划分依据
二 植物群落的命名原则
三 中国植被分类简表
第二节 主要类型的基本特征
一 落叶针叶林
二 常绿针叶林
三 针叶与阔叶混交林
四 落叶阔叶林
五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六 常绿阔叶林
七 硬叶常绿阔叶林
八 雨林
九 季雨林
十 红树林
十 一 珊瑚岛阔叶林
十 二 竹林和竹丛
十 三 常绿针叶灌丛
十 四 落叶阔叶灌丛
十 五 常绿阔叶灌丛
十 六 常绿革叶灌丛
十 七 肉质刺灌丛
十 八 退化叶小半乔木荒漠
十 九 常绿革叶灌木荒漠
二 十 退化叶灌木荒漠
二 十一 肉叶(多汁)灌木荒漠
二 十二 旱生叶灌木荒漠
二 十三 肉叶(多汁)半灌木荒漠
二 十四 旱生叶半灌木荒漠
二 十五 垫状矮半灌木荒漠
二 十六 丛生草类草原
二 十七 根茎草类草原
二 十八 杂类草草原
二 十九 半灌木与小半灌木草原
三 十 丛生草类草甸
三 十一 根茎草类草甸
三 十二 杂类草草甸
三 十三 草丛
三 十四 稀树草丛
三 十五 垫状植被
三 十六 高山冻原
三 十七 高山稀疏植物群落
三 十八 木本沼泽
三 十九 草本沼泽
四 十 水生植被
第七章 中国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
第一节 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一 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
二 植被水平分布的经向变化
三 青藏高原植被的地带性
第二节 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
一 东部季风湿润区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二 西北部半干旱和干旱区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三 青藏高原植被垂直分布规律
第八章 中国植被区划
第一节 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与区划原则
一 植被区划的理论基础
二 植被区划的原则
第二节 中国植被区划的单位和系统
一 植被区划的单位
二 植被区划系统
第九章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第十章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
第一节 温带北部针阔叶混交林地带(Ⅱi)
第二节 温带南部针阔叶混交林地带(Ⅱi)
第十一章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第一节 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地带(Ⅲi)
第二节 暖温带南部落叶阔叶林地带(Ⅲi)
第十二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第一节 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ⅣA)
一 北亚热带落叶 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ⅣAi)
二 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ⅣAi)
三 东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ⅣAi)
第二节 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ⅣB)
一 西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ⅣBi)
二 西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ⅣBi)
三 西部亚热带亚高山针叶林地带(ⅣBi)
第十三章 热带雨林 季雨林区域
第一节 东部热带季节 性雨林亚区域(ⅤA)
第二节 西部热带季节 性雨林亚区域(ⅤB)
第三节 南海珊瑚岛植被亚区域(ⅤC)
一 季风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ⅤCⅰ)
二 赤道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ⅤCⅱ)
第十四章 温带草原区域
第一节 东部草原亚区域(ⅥA)
一 中温带草原地带(ⅥAi)
二 暖温带草原地带(ⅥAi)
第二节 西部草原亚区域(ⅥB)
第十五章 温带荒漠区域
第一节 西部荒漠亚区域(ⅦA)
第二节 东部荒漠亚区域(ⅦB)
一 温带半灌木 灌木荒漠地带(ⅦBi)
二 暖温带灌木 半灌木荒漠地带(ⅦBi)
第十六章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
第一节 高原东部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亚区域(ⅧA)
一 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地带(ⅧAi)
二 高寒草甸地带(ⅧAi)
第二节 高原中部高寒草原亚区域(ⅧB)
一 高寒草原地带(ⅧBi)
二 温性草原地带(ⅧBi)
第三节 高原西北部高寒荒漠亚区域(ⅧC)
一 高寒荒漠地带(ⅧCi)
二 温性荒漠地带(ⅧCi)
第十七章 中国植被地理与生态系统管理
第一节 植被和生态系统与自然保护和人类福祉的关系
一 植被和生态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二 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
三 生态系统管理途径的基本含义和实施方法
第二节 植被与生态建设
一 森林的恢复和重建
二 草原和荒漠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第三节 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 全球变化的现实和特点
二 中国植被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变化趋势
三 全球变化背景下针对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中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地貌和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平原、盆地、丘陵、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均有,南北热量地带性分异清晰,东西干湿梯度变化明显,青藏高原以其地势高、面积大,以及对东亚地区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巨大影响而备受学术界重视。这些既复杂又有一定地理分布规律的环境条件和相对较弱的第四纪冰川影响是中国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重要地理因素,也因此奠定了中国是植物资源大国的地位,使其成为研究植物系统演化和全球植物区系起源以及全球植被地理的关键地区。
  植物区系和植被地理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利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生态建设和国土综合整治与规划的重要基础,长期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全国植被生态学界科学家协作完成的《中国植被》于198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紧接着由吴征镒和侯学煜两位先生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作为《中国自然地理丛书》组成部分的《中国植物地理》(上、下册)。20多年来,中国科学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政策下得到巨大发展,植物区系地理和植被生态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中国植物志》全部完成出版,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甚至地方的植物志和植被专著相继出版。如今,作为《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的《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继承了上述著作中的部分内容,同时,全面收集了20多年来中国植物区系和植被地理及相关领域的新研究成果,结合作者们的长期研究积累,对相关内容和理论体系进行了完善。
  本书第一篇重点论述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形成的自然背景和历史演变进程、中国植物区系的特征,按照现代地理分布和历史发生相结合的原则划分出了中国种子植物属的15个分布区类型及35个变型,系统地分析了每一个分布区类型及变型的地理范围、区系组成和发生发展的进程以及特有成分的起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的系统,划分出4大植物区,7亚区,24个地区和49个亚地区,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中国植物区系区划。
  本书第二篇重点分析影响中国植被形成和分布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阐述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植物赖以生存的各气候要素的时空变化、作为植物生长基质的不同性质土壤,以及人类活动制约中国植被的形成和发展。在植被分类方面,既继承了国内学者较广泛接受的植被分类等级系统,又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单位的分类原则和依据,并严格按照分类原则和依据重新拟定了植被分类的系统方案,确定了统一的植被类型命名方法。结合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特点,分析和阐述了中国植被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基于对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组合的深入研究和对以往中国植被区划方案的比较,进一步完善中国植被区划原则和理论依据,修订了中国八大植被区域区划方案中的部分内容,并根据新的资料阐述了各植被区域、植被地带和植被区的植被特征和分布规律。最后探讨了植被地理学理论在诸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的响应和人类可采取的对策,旨在为每个植被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角度提供参考。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单位采购图书都在京东买,发货快,直接送到办公室,感谢快递小哥辛苦搬书了

评分

不是彩色的图版!落后了!

评分

这本书非常厚 较为学术。虽然价钱较贵,但很值!

评分

收藏用的不错

评分

内容很详细

评分

科学参考书籍

评分

很专业的一本书,但内容很不错,值得看看

评分

快递很快,书不错,挺好。

评分

这本书非常厚 较为学术。虽然价钱较贵,但很值!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中国植物区系与植被地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