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太极剑的根本,而太极剑是太极拳在剑法上的应用。所以,要练好太极剑,应当先练好太极拳,在基本掌握了太极拳原理并能够善于运用的情况下,再学太极剑则事半功倍。杨式太极剑和杨式太极拳的练习要领虽然基本相同,但拳重平稳,剑重灵活。在练好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学好杨式太极剑,对于提高太极功夫的综合素质,无疑具有相得益彰、更上一层楼的作用。
第一章 传扬太极第一派——杨式太极
一、太极文化源远流
二、太极武术的主要流派
三、太极传扬第一功
四、拳重平稳,剑重灵活
五、杨式太极剑的独特魅力
六、普及套路、传统套路和竞赛套路的区别
第二章 扎扎实实筑基础
一、剑的结构
二、32式普及套路的握剑法和剑指
三、32式普及套路的基本身法
四、32式普及套路的基本剑法
五、阅读使用说明
第三章 杨式太极剑32式全谱
预备式
起式
第一式 并步点剑(蜻蜓点水)
第二式 独立反刺(大魁星式)
第三式 仆步横扫(燕子抄水)
第四式 向右平带(右拦扫)
第五式 向左平带(左拦扫)
第六式 独立抡劈(探海式)
第七式 退步回抽(怀中抱月)
第八式 独立上刺(宿鸟投林)
第九式 虚步下截(乌龙摆尾)
第十式 左弓步刺(青龙出水)
第十一式 转身剑带(风卷荷叶)
第十二式 缩身斜带(狮子摇头)
第十三式 提膝捧剑(虎抱头)
第十四式 跳步平刺(野马跳涧)
第十五式 左虚步撩(小魁星式)
第十六式 右弓步撩(海底捞月)
第十七式 转身回抽(射雁式)
第十八式 并步平刺(白猿献果)
第十九式 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第二十式 右弓步拦(迎风掸尘)
第二十一式 左弓步拦(迎风掸尘)
第二十二式 进步反刺(顺水推舟)
第二十三式 反身回劈(流星赶月)
第二十四式 虚步点剑(天马行空)
第二十五式 独立平托(挑帘式)
第二十六式 弓步挂劈(左车轮剑)
第二十七式 虚步抡劈(右车轮剑)
第二十八式 撤步反击(大鹏展翅)
第二十九式 进步平刺(黄蜂入洞)
第三十式 丁步回抽(怀中抱月)
第三十一式 旋转平抹(风扫梅花)
第三十二式 弓步直刺(指南针)
收式
如何练好太极剑
32式太极剑步型图
这套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很用心,拿到手上感觉很舒服,是很适合长期放在练习包里的那种。内容上,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普及”二字的诠释。它没有一味追求高难度和繁复的技巧,而是选择了一个最基础、最能体现杨式风格的32式作为主线进行深入讲解。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了极高的信心和持续的动力。对于我这种工作繁忙,只能利用碎片时间练习的人来说,这种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教材简直太友好了。光盘的音质和清晰度都无可挑剔,配乐也很符合太极的意境,让人在练习时能更快地进入心流状态。我发现,坚持跟着书本和光盘的节奏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心率平稳度明显提高了,练习不再是单纯的体力消耗,而变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身心调节。
评分这套剑法简直是太极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对于那些想系统学习杨式太极剑的朋友来说。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的专业性和详尽性所吸引。书里对每一个动作的解析都极其到位,无论是起势、收势,还是中间那些复杂的转身和闪躲,作者都用清晰的图文步骤为大家一一拆解。我特别欣赏它对劲力运行和身体协调性的强调,这才是太极剑的精髓所在,而不是简单的招式模仿。光盘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配合着书本的讲解,我能更直观地看到动作的动态过程,这对于理解那些需要身体特定角度和空间感的招式至关重要。我跟着视频练习了好几次,感觉自己的平衡感和协调性都有了显著提升,那种“形随意动,意随身转”的感觉正慢慢建立起来。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入门基础,让你能少走很多弯路,真正领会到太极剑的韵味。
评分作为一位已经练习太极拳多年的爱好者,我对器械套路一直心存敬畏,总觉得剑术的难度更高一些。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从拳到剑的桥梁。作者在介绍剑法时,巧妙地融入了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和理念,比如“以腰为主宰”、“虚领顶劲”等等,这使得整个学习过程非常自然,没有突兀感。我对书中对“收”和“放”的力道控制描述印象深刻,那段文字让我对如何“似断非断”地行剑有了新的体会。光盘的示范者动作标准而优雅,没有花哨的表演成分,完全是教学导向的,这对于严肃的习练者来说是最好的参考。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学习杨式太极剑并非遥不可及的高深武学,而是一条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和明确指引逐步精进的道路。它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武学原理转化为普通人可以理解和实践的具体步骤。
评分我是一个有一定武术基础的人,过去也学过一些其他的器械套路,所以对学习新套路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我对这本《杨式太极:普及32式剑》的评价是:结构严谨,内容扎实,非常适合想要系统提升剑术的朋友。它对每一式的分解讲解非常细致,不仅仅是空间位置的描述,还包含了对实战意义和内在劲道的解析,这一点对于有经验的习练者来说非常有价值。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步法和身法的论述,发现它与传统太极拳理论是高度统一的,体现了杨氏剑法的整体性。光盘的质量也非常高,高清的画面让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无论是慢动作演示还是不同角度的拍摄,都极大地帮助了对细节的把握。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杨家剑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招式记忆上,而是开始注重内在的气韵和整体的协调统一。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觉得杨式太极剑看起来很美,但自己学起来总觉得不得要领,总感觉动作僵硬,没有那种行云流水的意境。直到我接触到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是我之前的理解有些偏差。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太极剑法的内在原理,比如如何运用腰胯带动四肢,如何保持重心的稳定,以及剑尖与身体的配合关系。书中的文字描述非常精准,用词考究,读起来丝毫不枯燥,反而有一种被引导的感觉。搭配光盘看,那些理论知识立刻就活了起来,不再是抽象的文字。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指导调整了几个关键的衔接动作,效果立竿见影,感觉身体一下子就“松”下来了,剑也变得顺手多了。对于想从“会做”到“做好”的习练者,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