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制度、市场与中国农村发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原价:88.00元
作者:陆益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300171821
字数:367000
页码:35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第一章 制度创新与农村市场发展
第一节 制度与农村发展
第二节 市场与农村发展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农村市场发展
第四节 农村市场制度的创新之路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制度需求和供给与中国农村发展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
第二节 制度建设与农村发展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制度需求
第四节 农村发展的制度供给策略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城乡体制改革与中国农村发展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
第二节 户口因素作用分析
第三节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与农村发展
第四节 城乡户籍从二元迈向一元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农地征用问题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节 农地征用的现状及问题
第二节 农地征用问题的症结
第三节 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分析
第四节 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土地流转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引导性制度变迁与农村市场发展
第一节 诱致性与引导性制度变迁
第二节 小农发展及困境:小岗村的案例
第三节 政府与农村市场建设的尝试
第四节 政府引导与制度变迁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制度创新与农村新要素市场的发展
第一节 新要素市场形成的制度条件
第二节 京郊农村的市场发展经验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新要素市场的成长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闯市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
第一节 理论及问题
第二节 数据和变量
第三节 农户的非农业经营
第四节 农户的关系网络对非农业转移的作用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农民的市场意识及其影响
第一节 市场意识与农村市场发展问题
第二节 农民的市场意识与计划意识
第三节 影响农民市场意识倾向的因素
第四节 农民市场意识倾向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九章 农民土地的使用行为及其影响
第一节 问题、理论及方法
第二节 农户耕地使用行为的现状及特征
第三节 影响农户实际耕种行为的因素
第四节 农户耕地使用行为的影响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十章 乡村集市的变迁及机制
第一节 庙会、集市与乡土社会
第二节 河北定州的庙会和农村集市
第三节 农村庙会和集市的变迁及机制
第四节 传统集市、现代市场与农村发展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十一章 “三农”创业人才与农村新发展
第一节 “三农”创业人才的作用
第二节 “三农”创业人才的类型
第三节 “三农”创业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第四节 “三农”创业人才成长的政策支持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十二章 中国农村发展的经验及问题:1949-2009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30年的农村发展:经验及问题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30年的农村发展:困境与前瞻
第三节 小结和讨论
第十三章 市场转型与农村阶层结构的变迁
第一节 划阶级与平等化制度革新
第二节 阶级划分与平均主义的并行
第三节 农村改革与阶层结构的重构
第四节 市场转型与农村阶层结构分化
第五节 小结与讨论
第十四章 后乡土中国及其发展困境
第一节 后乡土中国的来临
第二节 乡村社会的双二元格局
第三节 农村新发展的两难困境
第四节 小结与讨论
第十五章 市场制度创新与中国农村新发展
第一节 中国农村发展的道路问题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抑或城镇化
第三节 多元城镇化发展道路
第四节 市场制度创新与中国农村新发展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作者介绍
陆益龙,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社会学博士,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农村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户籍制度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研究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在娓娓道来,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复杂概念的拆解能力,他总能找到最贴切的比喻和最生动的例子,把那些原本枯燥的语法规则或历史典故讲得引人入胜。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探险,每翻开一页,都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充满了惊喜和发现。那些关于汉字演变的讲述,简直是把枯燥的文字历史变成了鲜活的故事,让我对我们日常使用的文字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和热爱。它不只是教你如何写出规范的汉语,更是在培养你对语言的敏感度和欣赏力,让文字不再是工具,而成为一种艺术。我感觉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种与语言沟通的桥梁,那种感觉非常奇妙,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拿起笔,尝试运用新学到的技巧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业界良心,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拥挤。装帧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踏实的学问气息。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内容的组织上展现了极高的逻辑性和层次感。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章节过渡,将各个知识模块自然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解某种修辞手法时,它会立刻联系到与之相关的经典范例,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文化土壤,这种“点”与“面”的结合处理得非常到位。我经常发现,在阅读完一个段落后,我不仅记住了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对于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出版方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让人感到物超所值。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沉稳而富有韵味的,它没有使用任何哗众取宠的语言,但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一种深厚的学养。阅读时,我能感受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精雕细琢,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非常精准到位,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述,却又将信息量饱和地传达出来。这种克制而又饱满的表达方式,本身就是对高水平写作的绝佳示范。它在教导我们如何清晰表达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提升着读者的审美水平。我发现,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在自己的文字中,也下意识地开始追求这种“精确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非常严谨的自查和修正体系,让我能够系统地审视自己文字中的不足,而不是盲目地进行修改。读完合上书本时,留下的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一种对“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的深刻认同。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文字工作者,我发现这本书提供的视角非常独特且实用。它没有停留在基础的词汇和句法层面,而是深入到了文本的“骨架”和“神韵”的构建。书中关于论证结构和情感表达的分析尤为深刻,它教会了我如何在高屋建瓴地布局文章时,依然能保持文字的温度和人情味。很多写作指导书都过于强调“技巧”,而忽略了“内涵”,但这本书却恰恰找到了平衡点。它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写更好”,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那样写”。我尤其喜欢其中提到的一些古人写作的心法,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解读后,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立刻激活我的创作灵感。这本书更像是一位导师,在你迷茫时点拨一二,让你茅塞顿开,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它真正做到了“百科”二字的份量。我原本以为它会偏重于纯粹的语言学或写作技法,但令人惊喜的是,它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历史乃至哲学思考。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进行了一次横跨多个领域的知识串讲。比如,在探讨某个成语的典故时,作者会顺势带出相关的历史事件背景和社会思潮,这使得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孤立的记忆,而成为了一个生动、立体的认知过程。这种广博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写作”本身的理解——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思想的载体和文化的传承。我感觉自己好像完成了一次知识的“微循环”,原本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知识点,被这本书巧妙地组织起来,形成了相互滋养的知识网络,这对我日常的知识储备和输出都大有裨益。
评分应该是正版的,还没看,下午刚到的
评分给女朋友买的,说是质量还是挺好的,物流也挺快
评分书很厚,包装到位,内容满分
评分正品,但是已经改了学校,所以买了用处也不大,
评分送货速度超快的,书质量不错。
评分题也没个讲解,而且好多都不是书里讲的内容
评分希望考试顺利成功!京东服务一贯好评!
评分明年12月要翻硕研究生了,专业书 挺好的。南师大,加油!
评分希望能如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