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十世纪初,Simmel即指出,一个社群之成员数目的多寡具有着结构性的意义,它会在社群运作时带动出一些特殊的行为特征(Simmel 1950:87-177)。即使情形是由仅仅的两人添增一个人而成为三人的小社群,这么一个人的添增,就会使得整个社群关系的性质起了根本的变化。譬如,在三个人的社群关系中,即将可能出现了两个人互动的情况所没有的派阀(clique)现象,同时也使得调停者(mediator)这样的角色得以呈现出来(Simmel 1950:145-153)。
评分精典之作!
评分假如我们以此年做为社会学在台湾地区之学院建制内被正式接受而成为一个独立学门开始算起,迄今将近半个世纪了。就一个学门的建置和经营而言,这样的一段时间,说长,并不长,但是,说短,倒也不是很短,回顾起来,还真有一些东西可以写,也可以谈。事实上,在这近半个世纪中,台湾社会学者多有从不同的角度来检讨台湾社会学的发展,写就的文字还真有一些。{2}
评分 评分质量好,送货速度快。:..圣严法师1.圣严法师的书,总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收获从来都是那么的多。圣严法师根据当代佛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了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还原了佛教的本来面貌,揭示了佛教的基本教义。
评分正信的佛教和学佛群疑二书,有一个共同的特色,那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书中搜集、整汇了许多人心中对于佛教的各式各样的疑惑,再由我来试着做出解答。
评分因此,我衷心地建议简体版的读者们,对这三本书,只看一次是不够的,最好是一看再看,多看几遍。借着反复阅读的过程,把长期存在于中国佛教里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与现象,重新
评分社会学研究,参考书,还可以
评分总之,在底下,我所要讨论的,甚多只是根据个人的经验认知和感受,提出一些自认为是属于批判性质的意见。尤其,针对着1990年以后台湾社会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未来发展的期待),更是我有意思要表示一些个人想法的重点。当然,我承认,这些看法都存有着个人主观定见的成份,未必能够获得同仁们一致认同的。不过,这不打紧,拿来做为参考,特别对着台湾社会学界的后来新进者,至少应当会有着一定的意义,不是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