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
評分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稱為曇曜五窟。根據《魏書·釋老誌》(捲114)記載:“和平初,師賢卒。曇曜代之,更名沙門統。初,曇曜於復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齣,見於路,禦馬前銜曜衣,時人以為馬識善人,帝後奉以師禮。曇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鑿山石壁,開窟五所,鎸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於一世。”文中記述的開窟五所,就是當時著名的高僧曇曜就選擇瞭鍾靈毓秀的武州山,開鑿瞭雄偉壯觀的曇曜五窟,揭開瞭雲岡石窟開鑿的序幕。第16~20窟即帝王象徵的曇曜五窟。平麵為馬蹄形,穹隆頂,外壁滿雕韆佛。主要造像為三世佛,佛像高大,麵相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顯示齣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像作風。其雕刻技藝繼承並發展瞭漢代的優秀傳統,吸收並融閤瞭古印度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創造齣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3]
評分書很好,運輸導緻書摺的亂七八糟,算瞭懶得摺騰湊閤看吧
評分後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綫條優美。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存建築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窟平麵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約15米。塔柱下麵叫層大龕,南麵雕坐佛像,西麵雕倚坐佛像,北麵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麵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麵大龕兩側和窟東、南、西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齣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雲岡石窟中最有代錶性的一個。
評分第3窟
評分 評分很快
評分關於佛傳故事畫的經典研究。值得一讀。
評分關於佛傳故事畫的經典研究。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