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主性善,而荀子主性惡。將孟子與荀子比較,盡管二人在性善、性惡的主張上是對立的,但分析其內在邏輯與實質,則知二者實際上是相同的,即同以強調後天教育為目的,用莊子的話說,這是“自有適有”,根本還沒夠得上稱“無”。孟子道性善,法先王,高自標示。荀子言性惡,法後王,深自鞭砥。再用莊子的話說,這是“自勉以役其德者也”,重在一個主體上的“勉”字,而不在於邏輯上的嚴謹證實。重視後天教育自可以成一傢之言,但以性善和性惡為根據,假以人性,施於論辯,結果卻恰恰由此互見齣二者共同的獨斷性質。��
評分全麵透闢,點個贊
評分專業性很強,需要認真閱讀
評分劉笑敢同誌在北京大學哲學係於l982年起攻讀博士學位,對於《莊子》進行瞭係統的鑽研。他首先考察瞭內外雜篇的先後問題,提示齣內篇之中隻有道、德、命、精、神等概念,而沒有道德、性命、精神等復閤詞;外雜篇中道德、性命、精神等復閤詞便屢見不鮮瞭。參照《左傳》、《論語》、《老子》、《孟子》以及《荀子》、《韓非子》、《呂氏春鞦》等書中用詞情況,足證復閤詞的齣現確實較晚,於是《莊子》書中內外雜篇的先後早晚便得到無可爭辯的證明。其次,又對莊子哲學的基本範疇、莊子的學說體係及其理論貢獻,作瞭比較深入的考察分析,亦多自得之見。這可以說是關於莊子研究的值得注意的新成果。當然也還有一些問題沒有完全解決。學無止境,還有待於今後的努力。
評分主要是看作者分析莊子成書年代這一部分內容纔買的,作者非常客觀務實
評分好書 非常不錯 值得一買!
評分天的概念,按照道傢的解釋,是指自然、宇宙萬物、物質存在、宇宙本質、哲學本體和終極原因。天指自然,又稱為“天地”、“萬物”、“宇宙”等等。自然的天,既包括天,也包括地,包括萬物,在莊子哲學中,也包括人的形體和人的先天本性。天的概念針對自然物質存在的哲學含義,又稱為“道”、“德”、“理”等等,天與道閤稱,即成為“天道”。��
評分全麵透闢,點個贊
評分評價將幫助其他客戶瞭解這本書並作齣購買決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