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纪年
评分梁启超先生(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广东新 会人。他的一生横跨政治与学术两个领域,并且都留下了光彩夺目的成就 。他早年以一支健笔横扫专制统治,“举国趋之,如饮狂泉”;晚年从事 教育学术事业,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先生并列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 大导师,著述宏富。 无论鼓吹变法和启蒙,呼唤“新民”,还是从事学术话动,梁启超都 超越了争权夺利的狭隘境界,孜孜不倦为中国的进步而努力。他曾拒收袁 世凯二十万元的银票,以《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篇雄文痛批袁的野心 ,被誉为有再造共和之首功。梁启超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没有袁世凯 ,中国的历史不是如此;没有梁启超,中国的历史也不是如此。”梁先生 之于近代中国,是辛亥革命的“精神之父”(埃德加·斯诺语),是“珍贵 的灵魂”(伊藤博文语)。今天,我们还不应忘记,他是提出“中华民族” 称谓的第一人,也是国内介绍马克思与社会主义的第一人。有趣的是,他 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对苏俄社会模式进行反思的学者之一。 民国十二年(1923)春,《清华周刊》记者向梁启超先生约稿。四月下 旬,梁启超先生花了三天时间,写出《国学八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文, 五月十一日于该刊第二百八十一期之“书报介绍附刊”第三期发表。该文 将中国古代基本典籍做了介绍,说明各书特点、读法,文字浅显简明。 同年秋季,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学校教授“群书概要”课程,其讲稿结 集为《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讲稿初刊于当年十月至次年三月《清华周刊 》第二百八十八至三百零五期之“书报介绍副镌”第五至九期,后由清华 周刊丛书社于民国十四年十二月出版单行本。本书对中国最基本的典籍诸 如《论语》、《孟子》、《史记》、《左传》、《诗经》等进行了比较系 统的介绍,对诸书的作者、成书年代及过程、内容真伪及篇次、价值及读 法、校释书优劣等相关问题一一深入细究,予人以翔实有用的指导。 值得一提的是,《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在印行单行本前,就已经“各 处纷纷函索传钞”,深受青年学生欢迎。如今国家图书馆所藏梁启超《群 书概要讲义》,其版心题有“云南省立第一中学校讲义”字样,应是讲稿 出版前的传抄本。本书出版后曾印行过多次,也说明了它的价值。 梁启超先生在《自序》中说;“我想,一个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中国 人,对于本国极重要的几部书籍……最少总应该读过一遍。但是,生当今 日而读古书,头一件,苦于引不起兴味来;第二件,苦于没有许多时间向 浩如烟海的书丛中埋头钻研;笫三件,就令耐烦费时日勉强读去,也苦难 得其要领。……想救济这种缺点,像‘要籍解题’或‘要籍读法’一类书 ,不能不谓为适应于时代迫切的要求。我这几篇虽然没有做得好,但总算 在这条路上想替青年们添一点趣味,省一点气力。”正是出于帮助青年读 者的目的,梁启超先生在讲稿中谈了许多切身的读书经验。这些经验,直 到今天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三月,中华书局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含三篇附录文字)和《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合为《国学指导二种》出版。现 在我们将之重新整理标点推出,定名为《读书指南》,以飨读者。此次出 版,新增梁启超先生的一篇讲演《治国学的两条大路》,与原书三篇附文 一并置于书后,希望有益于读者。需要说明的是,此次整理尽量保存原貌 ,但对个别字词及引文之讹误,如“邵雍”误为“邵雄”、《鲒埼亭集》 的“埼”误为“琦”、“诗经”一节所误引诗句等,皆予以订正。 梁启超先生的作品还有:《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 编》、《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饮冰室合集》等 。
评分很喜欢
评分给大朋友买滴
评分挺好的书,值得一看。
评分附录收入《中国史叙论》、《新史学》和《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三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评分论语孟子
评分放在购物车好久了,值此机会出手了
评分下雨防护没做好,书湿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