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策 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作者阿维纳什·K·迪克西 特、巴里·J·奈尔伯夫),用许多活生生的例子,向没有经济学基础的读 者展示了博弈论策略思维的道理。试看一例: 奈尔伯夫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剑桥大学的正式舞会上参加轮盘赌游戏 并且以700:300的大比数**。眼看大奖在望,鬼使神差他却无视已经具 有的后动优势,在*后一轮大意先行,结果功败垂成。事后他回忆那天酒 喝多了,忘记了博弈论的教导:**的时候要采取让对手先行的保守策略 。这位博弈论的高才生,就这样输在原来处于第二位并且曾经求和建议分 享奖励的女士手下(参见《策略思维(商界政界及日常生活中的策略竞争)》 **章)。
人生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决策过程。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怎样打理一宗 生意,该和谁结婚,怎样将孩子抚养成人,要不要竞争总裁的位置,都是 这类决策的例子。你不是在一个真空的世界里做决定。相反,你身边全是 和你一样的决策制定者。虽然冲突的成分很多,但是合作的因素也不少。
本书将帮助你学会策略地思考,在人生博弈中扩大胜面。
本书以讲故事取胜。它的学术根源是迪克西特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公 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开设的“策略博弈”课程。简而言之,这是关于了解对 手打算如何战胜你,然后你战而胜之的艺术。怎样打赢一场网球,少数如 何战胜多数,为什么要“喜爱”你*讨厌的对手等等,都在讨论之列。
这是一门新兴的策略科学,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原理组成。不同背景和 行业的读者掌握了这些原理,运筹帷幄取得胜利的本领就会上升—个层次 。
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现任普林斯顿大学以约翰·J·F·谢拉德命名的经济学“大学教授”。他教授有关博弈论的课程,同时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策略行为,曾在(英国)瓦威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牛津大学任教。 巴里·J·奈尔伯夫,牛津大学博士,现任耶鲁大学组织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及管理学教授。他教授有关策略、政治和决策的课程,经常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拥有众多读者的报纸撰写关于策略问题的文章。他还运用策略思维这一工具,为化学银行、麦肯锡公司以及索亚一米勒集团提供咨询。
序言什么是策略行为?
**部分
**章 10个策略故事
1.妙手传说
2.**还是不**
3.直奔牢房
4.我将坚持到底
5.给猫拴个铃铛
6.楔子的**
7.三思而后行
8.多管齐下
9.别跟笨蛋对等打赌
10.博弈论可能危害你的健康
11.未来的模样
12.案例分析之一:红色算我赢,黑色算你输
第2章 准备接招
1.轮到你了,查理·布朗
2.两种策略互动
3.策略的**法则
4.决策树与博弈树
5.*加复杂的树
6.讨价还价
7.战争与和平
8.英国人玩的博弈
9.案例分析之二:汤姆·奥斯本与1984年橙碗球场决赛的故事
第3章 看穿对手的策略
1.优势策略
2.封面之战
3.劣势策略
4.均衡策略
5.盛宴还是饥荒
6.案例分析之三:莽汉软招
**部分结语
第2部分
第4章 走出囚徒困境
1.如何达成合作
2.觉察作弊
3.对作弊者的惩罚
4.惩罚的保证
5.惩罚方式的选择
6.以牙还牙
7.以牙还牙策略的一个替代选择
8.案例分析之四:国会对联邦储备委员会
第5章 策略行动
1.无条件行动
2.威胁与许诺
3.警告与保证
4.核阻吓
5.时报的策略
6.*多的策略行动
7.杀鸡焉用牛刀?
8.案例分析之五:波音、波音,完蛋了?
第6章 可信的承诺
1.建立可信度的八正道
2.只有一次生命可以献给你的祖国
3.你难以拒*的提议
4.案例分析之六:你会不会宁可向IBM租一台电脑?
第7章 不可预测性
1.怎样使输赢机会相等?
2.有人要打网球吗?
3.为什么你应该选择正确的混合策略?
4.为什么不能依赖对手的随机化?
5.你的技巧变化了,你的*佳混合策略怎样变化?
6.怎样随机行动?
7.***的情况
8.谎言的安全措施
9.出人意料
10.得势不饶人
11.案例分析之七:霸王行动
第2部分结语
1.历史注记
2.深入阅读
3.我们的遗满责任
4.从这里开始
第3部分
第8章 边缘政策
1.为什么选择不确定性?
2.风险机制
3.风险控制
4.逃离边缘
5.跌落边缘
6.核边缘政策
7.案例分析之八:大西洋上的边缘政策
第9章 合作与协调
1.钟为谁而鸣?
2.那条人迹罕至的路线
3.第22条军规?
4.比超速驾驶传票还快
5.他们为什么离开?
6.可能高处不胜寒
7.政治家与苹果酒
8.股市与选美
9.复习
10.案例分析之九:牙医分布的解决方案
**0章 投票的策略
1.打破平局
2.中点的选民
3.天真的投票
4.法庭的秩序
5.老于世故者
6.历久不衰的名人
7.爱一个可恶的敢人
8.案例分析之十:全取或全失
**1章 讨价还价
1.谈判中的锄强扶弱体系
2.“这对你的伤害大于对我的伤害”
3.边缘政策与罢工
4.同时就许多事情讨价还价
5.案例分析之十一:施比受好?
6.附录:耐性自有回报
**2章 激励
1.怎样奖赏工作表现?
2.怎样组织一个合作项目?
3.招标、拍卖的策略
4.案例分析之十二:取胜的风险
**3章 案例分析
1.别人的信封总是*诱人
2.末位应该变成首位
3.三方对决
4.弄巧成拙的防鲨网
5.糊涂取胜
6.大好时节与时机选择
7.坚持就是胜利?
8.贵人行为理应高尚
9.独霸天下
10.海湾大桥
11.公用地悲剧
12.1美元的价格
13.李尔王的难题
14.美国诉艾科亚
15.错错得对
16.赢得*后一步
17.边缘政策与陪审团
18.管闲事的自由
19.给市长发一枚“大奖章 ”
20.大洋两岸的武装
21.慈善捐助的局限性
22.再分配的局限性
23.有时骗倒所有人:拉斯韦加斯的老虎机
注释
索引
附录约翰·纳什:现代博弈论奠基人
译后记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它不再局限于线性的、单一视角的思考,而是开始尝试从多方参与者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去预测他人的反应,去构建更复杂的互动模型。书中对“合作的演化”的探讨,让我对群体决策和长期关系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并没有回避博弈论中“零和博弈”的残酷性,但更多地展现了如何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如何在长期的互动中建立互利的机制。这对于理解国际政治、商业联盟,甚至是我们生活中与邻居、同事的关系,都提供了宝贵的洞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声誉”和“互惠”在博弈中的作用的分析,这让我认识到,在很多情况下,短期的利益得失并非最重要的,而长期积累的信任和合作潜力才是决定最终成败的关键。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能够捕捉到决策过程中的微妙心理变化,以及策略选择背后的深层动机。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愉快,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我探索策略思维的奥秘,并让我从中获得实用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它让我意识到原来生活中的很多“选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博弈的系统。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将博弈论的理论根基扎实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我明白“策略思维”并非只是商界精英的专属技能,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生存能力。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声誉机制”的分析印象深刻。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做决定时,常常会因为信息的不完整而感到犹豫,以及为什么在反复博弈的环境中,维护良好的声誉如此重要。书中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这些复杂的概念。例如,关于拍卖的分析,让我看到了如何在有限的信息下,通过对他人行为的推测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这种换位思考、预判未来的能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很多决策,也为我今后的决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它以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策略、博弈和决策的世界。作者在开篇就点明了这本书的主题:策略思维,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商界、政界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囚徒困境”的生动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模型,更被作者巧妙地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联系起来,比如商业谈判、国际关系,甚至家庭沟通。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为什么有时候看似最理性的个人选择,最终却会导致所有人都陷入不利的境地。书中的案例分析更是精彩绝伦,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张力,让人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的发展,同时也从中提炼出重要的策略思维原则。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清晰易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要点。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智慧的课堂,不断地被启发,不断地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灌输,更是思维的训练,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如何预判他人的行为,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最优的选择。它让我对“博弈论”这个听起来有些高深的词汇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它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并且如此实用。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世界运作规律的新视角。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博弈论”这个看似高深的学术理论,变成了人人都能理解、并且能够运用的工具。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合作与背叛”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入探讨,它展现了在不同情境下,个体选择的动机是如何演变的,以及群体如何在这种复杂的博弈中形成合作的规范。书中关于“重复博弈”的讲解,让我对长期关系中的信任构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白了为什么“以牙还牙”策略在某些情况下会比一味地合作或背叛更为有效。作者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生动,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趣味,丝毫不感到枯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策略陷阱”的揭示,它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那些看似诱人但实则可能导致失败的路径,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赢”,更教会了我如何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与他人建立可持续的互利关系。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看似复杂抽象的博弈论原理,转化为能够指导我们实际行动的策略工具。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纳什均衡”的阐述,他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例子,让我们直观地理解了这个概念的精髓——在没有任何一方改变策略的情况下,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组合都达到最佳状态。这不仅仅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更是社会互动和合作的基础。书中对于不同博弈类型,如重复博弈、不对称信息博弈等的区分和分析,也为我提供了更细致的分析框架。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境,都可以用这些博弈论的模型来解释,也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书中关于“信号博弈”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发出正确的信号来建立信任,或者识破对方的虚假信号。这对于商业合作、招聘面试,甚至是建立一段健康的人际关系都至关重要。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没有生硬地抛出公式和定理,而是通过故事、对话和类比,将深奥的道理一点点揭示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到了策略思维的精髓。
评分可以
评分可以.......................
评分不错不错哦
评分非常满意的
评分11111111111
评分期待着它的精彩所带来的感受!
评分纸质不错,看起来像是正版,发货速度也还好
评分好书,受益良多
评分印刷质量一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