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录校注

橘录校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彦直,彭世奖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46631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154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6-01
页数:9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橘录校注》又称《永嘉橘录》或《橘谱》,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柑橘学著作。关于它的科学价值及其在国内外的流行情况,在《橘录校注》的《代序——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柑橘专著》中已有确切的论述,这里只作简单的说明。全书共分三卷,卷上和卷中记述当时温州地区柑橘类果树的品种27种(实为26种,因为其中的“自然橘”是指实生苗种类,并非品种)。

作者简介

韩彦直(1131——?)字子温,延安府肤施县(今陕西延安)人。是抗金名将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儿子。绍兴十八年(1148)考中进士,随后担任过光禄寺丞、屯田员外郎兼权右曹郎官、工部侍郎等官职。干道二年(1166)调任户部郎官,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工作出色,充分显示了他的理财能力。干道七年(1171),任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他刻苦训练军队,努力提高骑兵部队的战斗素质,成为当时军队的典范。淳熙初年,朝廷要派赴金使者,在“人人相顾莫敢先”的情况下,他却慨然就任遣金使。出使期间,他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勇敢面对金人的威逼利诱,以致金人也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期满以礼送其归宋。

目录

前言
韩彦直生平简介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代序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柑橘专着——《橘录》
凡例
橘录序
橘录卷上
真柑生枝柑海红柑洞庭柑
朱柑金柑木柑甜柑橙子
橘录卷中
黄橘塌橘包橘绵橘沙橘荔枝橘
软条穿橘油橘绿橘乳橘金橘
自然橘
早黄橘冻橘朱栾香栾香圆枸橘
橘录卷下
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
采摘收藏制治人药
附录
一、《宋史·韩彦直传》
二、明·王象晋《群芳谱·果谱·橘》
三、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木语·橘柚》
四、清·诸匡鼎《橘谱》
五、[朝鲜]郑运经《橘谱》
六、[英]李约瑟:韩彦直《橘录》中的柑橘亚科
图版目录
1.韩彦直像
2.韩彦直墓
3.诸匡鼎像
4.据陶刻仿宋《左氏百川学海》本摹录本书影
5.民国十年上海博古斋影印《百川学海》本书影
6.据明万历中《山居杂志》本抄本书影
7.民国十六年张宗祥重校涵芬楼《说郛》本书影
8.上海古籍出版社《说郛三种》本中的一百二十弓本书影
9.清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书影
10.民国二十三年中华书局影印《古今图书集成》本书影
11.清代吴其溶着陆应谷校《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本书影

精彩书摘

按:开宝中陈藏器①《补神农本草书》,柑类则有朱柑、乳柑、黄柑、石柑、沙柑。今永嘉②所产实具数品,且增多其目,但名少异耳。凡圃之所植,柑比之橘才十之一二。大抵柑之植立甚难,灌溉锄治少失时,或岁寒霜雪频作,柑之枝头殆无生意,橘则猎故也。得非琼杯玉口斝③,自昔易阙邪?永嘉宰勾君燔有诗声,其诗日:“只须霜一颗,压尽橘千奴④。”则黄甘位在陆吉上,不待辨而知。
真柑
真柑,在品类中最贵可珍,其柯木与花实,皆异凡木。本,多婆娑,叶则纤长茂密,浓阴满地。花时韵⑤特清远。逮结实,颗皆圆正,肤理如泽蜡。始霜之旦,园丁采以献,风味照座,擘之则香雾噗⑥人。北人未之识者,一见而知其为真柑矣。一名乳柑,谓其味之似奶酪。温四邑之柑,推泥山为最。泥山地不弥一里,所产柑,其大不七寸围,皮薄而味珍,脉不黏瓣,食不留滓,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

前言/序言

  《橘录》又称《永嘉橘录》或《橘谱》,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柑橘学著作。关于它的科学价值及其在国内外的流行情况,在本书的《代序——世界上最早的一本柑橘专着》中已有确切的论述,这里只作简单的说明。全书共分三卷,卷上和卷中记述当时温州地区柑橘类果树的品种27种(实为26种,因为其中的“自然橘”是指实生苗种类,并非品种)。卷下则记述柑橘的栽培技术、加工方法及其在医药上的价值。书中对于各种柑橘品种的形态、熟性、利用情况、品种的区域性等均有精辟的论述,对于柑橘栽培时的土壤选择和整治,肥料的选择及其施用的时间和方法,关于柑橘嫁接时砧木和接穗的选择、嫁接的时间和方法等均有详尽而科学的描述。

用户评价

评分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评分

橘出温郡。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而乳柑推第一。故温人谓乳柑为真柑。意谓他种皆若假设者。而独真柑为柑耳。然橘也出苏州、台州,西出荆州。而南出闽、广数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与温橘齿。矧敢与真柑争高下耶。且温四邑俱种柑。而出泥山者又杰然推第一。泥山盖平阳一孤屿。大都块土。不过覆釜。其旁地广袤只三、二里许。无连岗阴壑。非有佳风气之所淫渍郁烝。出三、二里外。其香味辄益远益不逮。夫物理何可考耶。或曰。温并海。地斥卤。宜橘与柑。而泥山特斥卤佳处。物生其中。故独与他异。予颇不然其说。夫姑苏、丹丘与七闽、两广之地。往往多并海斥卤。何独温。而又岂无三、二里得斥卤佳处如泥山者。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辈。皆尝言吴楚间出者。而未尝及温。温最晚出。晚出而群橘尽废。物之变化出没。其浩不可靠如此。以予意之。温之学者。繇晋唐间未闻有杰然出而与天下敌者。至国朝始盛。至于今日。尤号为文物极盛处。岂亦天地光华秀杰不没之气来钟此土。其余英遗液犹被草衣。而泥山偶独得其至美者耶。

评分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评分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评分

橘出温郡。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而乳柑推第一。故温人谓乳柑为真柑。意谓他种皆若假设者。而独真柑为柑耳。然橘也出苏州、台州,西出荆州。而南出闽、广数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与温橘齿。矧敢与真柑争高下耶。且温四邑俱种柑。而出泥山者又杰然推第一。泥山盖平阳一孤屿。大都块土。不过覆釜。其旁地广袤只三、二里许。无连岗阴壑。非有佳风气之所淫渍郁烝。出三、二里外。其香味辄益远益不逮。夫物理何可考耶。或曰。温并海。地斥卤。宜橘与柑。而泥山特斥卤佳处。物生其中。故独与他异。予颇不然其说。夫姑苏、丹丘与七闽、两广之地。往往多并海斥卤。何独温。而又岂无三、二里得斥卤佳处如泥山者。自屈原、司马迁、李衡、潘岳、王羲之、谢惠连、韦应物辈。皆尝言吴楚间出者。而未尝及温。温最晚出。晚出而群橘尽废。物之变化出没。其浩不可靠如此。以予意之。温之学者。繇晋唐间未闻有杰然出而与天下敌者。至国朝始盛。至于今日。尤号为文物极盛处。岂亦天地光华秀杰不没之气来钟此土。其余英遗液犹被草衣。而泥山偶独得其至美者耶。

评分

予北人。平生恨不得见橘著花。然尝从橘舟市橘。亦未见佳者。又安得所谓泥山者啖之。去年秋。把麾此来。得一亲见花而再食其实。以为幸。独故事太守不得出城从远游。无因领客入泥山香林中。泛酒其下。而客乃有遗予泥山者。且曰橘之美当不减荔子。荔子今由谱。得与牡丹、芍药花谱并行。而独未有谱橘者。子爱橘甚。橘若有待于子。不可以辞。予因为之谱。且妄欲自附于欧阳公、蔡公之后。亦有以表见温之学者。足以夸天下。而不独在夫橘尔。淳熙五年十月。延安韩彦直序。

评分

予北人。平生恨不得见橘著花。然尝从橘舟市橘。亦未见佳者。又安得所谓泥山者啖之。去年秋。把麾此来。得一亲见花而再食其实。以为幸。独故事太守不得出城从远游。无因领客入泥山香林中。泛酒其下。而客乃有遗予泥山者。且曰橘之美当不减荔子。荔子今由谱。得与牡丹、芍药花谱并行。而独未有谱橘者。子爱橘甚。橘若有待于子。不可以辞。予因为之谱。且妄欲自附于欧阳公、蔡公之后。亦有以表见温之学者。足以夸天下。而不独在夫橘尔。淳熙五年十月。延安韩彦直序。

评分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评分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古代写本书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