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的政治》是根据威廉斯生前的计划编成的一本论文集,汇集了他去世前10年中所撰写的11篇文章(不包括《附录》)。尽管这些文章的主题不同,但它们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即威廉斯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关注的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的问题。他把这些问题放到文化研究的视野中加以考查,并提出了“超越现代”的文化理论的主张,同时又避免落入“后现代主义”的窠臼。
评分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
评分第四,后现代的心态和思维模式特征是,“后现代”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不确定性”、“模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及“不可化约”等精神状态和思想品位。(高宣扬:《后现代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版,第69页。)后现代人反对传统的思维模式,“不再顾忌逻辑思维和反思等严谨的和系统性的理性活动,只注意‘当下’立即可以达到的、并直接得到验证而生效的感性活动”,“同时,后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复制’性质及其机遇性,一方面并不要求人们费尽心思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复制的高节奏和商效率也加强和促进了‘光看不想’的倾向。”(高宣扬:《后现代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版,第72页。)后现代文化产品显示出“一看就懂”、“一看就照着做”的特征,因此,文化快餐像漫画、卡拉OK等边看边唱、边玩边思考的思维方式,迅速地在后现代文化的泛滥中扩散和蔓延。
评分其实,现代性不只是现代中国的一个问题,在率先遭遇它的西方世界,它同样是一个难题。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以预言家的口吻对现代性做了一个天才的描述:“现代性就是短暂、瞬间即逝、偶然”,是“从短暂中抽取出永恒”。同时代的另一位法国诗人韩波,则铿锵有力地呼吁:“必须绝对地现代!”如果说波德莱尔是对现代性变动不居特性的说明的话,那么,韩波的吁请显然是一种立场和态度。成为现代的,就是指进入现代,不但是形形色色的民族国家和社会,而且是千千万万男女个体。于是,现代性便成为现代这个历史概念和现代化这个社会历史过程的总体性特征。
评分“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的界线模糊化,因果论和规律性为偶然性和机遇性所取代,休闲和消费优先于生产,娱乐和游戏取代规则化和组织化的活动,生活形式日益多元化,社会风险性增高,原来传统社会中以一夫一妻为基础的社会基本单位‘家庭’正在逐步瓦解和分化。公民个人自由极端化,各种社会组织也逐渐失去其稳定性,各种组织原则不断地受到批判。”(高宣扬:《后现代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0月版,第32页。)
评分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我们还是要有自己的重新思考。
评分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
评分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读书破万卷
评分最近在弄政治哲学,需要全面广泛地研读一些书,不然没东西,没底气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