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陆九渊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28011
版次:1
商品编码:1019111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天地人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0-12-01
页数:3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象山语录》为陆九渊的多名弟子所记汇编而成。《语录上》为傅子云和严松所记,《语录下》为周清叟、李伯敏、包扬、詹阜民和黄元吉所记。由于是多人记录而成,风格不一,又由夹杂了许多方言口语,以及一些没有头柄的话,使人读来不免有摸不头脑的感觉,所以《象山语录》中许多关于陆九渊思想的材料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作者简介
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尝于江西贵溪象山建“精舍’’聚徒讲学,学者因称象山先生。陆氏为“心学”创始人,其易学思想构成了心学的根本内涵,他本人也成了中国古代易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象山语录》在言谈之间涉及到广泛的内容,除了心学体系自身的概念、方法外,还包括为学的渊源、任务等,既是心学建构的体现,也是心学观点的运用。
目录
象山语录导读
象山语录
语录上
语录下
阳明传习录导读
阳明传习录
传习录上
传习录中
答顾东桥书
启问道通书
答陆原静书
答欧阳崇一
答罗整庵少宰书
答聂文蔚
衰乱蒙大意示教主裁判刘伯颂等
教 约
传习录下
附录朱子晚年定论
精彩书摘
象山语录导读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自号存斋,曾讲学于贵溪应天山,并将应天山易名为象山(《年谱》),由此又被称为象山先生。陆九渊一生不重著述,留下的大多是往来书信、单篇杂著及语录等。陆九渊死后,陆九渊的儿子将其论著编成《象山先生全集》,初为32卷,后陆续增加《语录》、《年谱》等,成为36卷。在明正德以前,《语录》系另行,尚未编人全集,但从内容看,它却较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陆九渊思想的特征。
作为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陆九渊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始终没有离开理学本身的衍化过程,事实上他的哲学在某种意义上即表现为对程、朱一系,特别是朱熹理学的回应;因此,欲把握其心学,便不能不对其批评对象——朱熹哲学作一考察。
一、陆九渊心学形成的理论背景
心、性关系是理学所辨析的重要问题,正是对心性的关注,使理学常常被称为“心性之学”。在陆九渊以前,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曾对心、性关系作了较为系统的考察。
在程、朱那里,心泛指一般的精神活动及精神现象,并与人的感性存在相联系。二程说:“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二程遗书》卷十八)与身相对的心侧重于人类的本质,身则首先与个体的感性生命相联系。主于身既意味着心的灵明知觉对形体的制约,又蕴含着感性存在对心的渗入。
心作为灵明知觉与感性存在的统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本然(本来如此的形态)。从本然到当然(应当达到的形态),便涉及心与理、心与性的关系。朱熹认为,心与理并不彼此分离:“心与理一。”(《朱子语类》卷五)理与心的统一并不是指心与理彼此等同或融合为一,它具体展开为心具理:“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同上,卷九)所谓心具理,也就是理内在于心而主宰心。具于心之理,也就是性:“理在人心,是之为性。”
……
前言/序言
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用户评价
评分
☆☆☆☆☆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他说:"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善恶,也能自觉地去为善,这就是本心的"明觉",这是对程颢思想的发展。《传习录》中对人心的"虚灵明觉"有很多讨论。若要全面正确地把握王阳明"心外无理"及其他学说,深入地研究他的这些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正因为人心的本质是理,并且人能自觉到这种道德意识,所以人不需通过外物去认识本心之理,外物之理只是人心的表现。格致的工夫不是去认识外物,而是去掉本心的私欲之蔽。人心的明觉在程颢和朱熹处都有论述。读者在读《传习录》时应明了王阳明和他们的联系与区别。
评分
☆☆☆☆☆
阳明传习录的一个最好的版本,简体横排大字本,性价比极高,很不错。
评分
☆☆☆☆☆
书已经收到了,值得一读
评分
☆☆☆☆☆
前半部是思想传承,后半部是:知行合一,全册相同的是:思想家都不愿出书,都是粉丝集数的
评分
☆☆☆☆☆
很不错的哦哦,很满意的书
评分
☆☆☆☆☆
"心即理"本来是陆九渊的命题,《传习录》对此作了发挥。王阳明批评朱熹的修养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与至善。王阳明认为"至善是心之本体","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从这个原则出发,他对《大学》的解释与朱熹迥异。朱子认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知"是人心本有的,不是认识了外物才有的。这个知是"良知"。在他看来,朱子的格物穷理说恰恰是析心与理为二的。由此可见,王阳明的"心即理"的命题主要是为其修养论服务的。致良知说是对陆九渊心即理思想的发展。王阳明的心即理的思想也有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本体论的含义。然而,如果偏重从本体论研究它,就会忽视它在王阳明修养论中的基础意义。
评分
☆☆☆☆☆
还没看,看过电子版的,很伤眼睛。所以买这本。
评分
☆☆☆☆☆
老师让买的,应该不错吧
评分
☆☆☆☆☆
王守仁(1472~1528),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筑室会稽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他28岁中进士后在京师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并主考山东乡试。后因弹劾宦官刘瑾,谪为贵州龙场驿丞。正德三年时他发生重要的思想转变,以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于是背弃朱熹向外穷理的格物致知说,并在当地建立龙冈书院。贵州提学副使席书聘其主讲贵阳文明书院,他在此首次演讲知行合一说。不久,赦归为江西庐陵知县。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