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威,上海图书馆碑帖研究课题组组长,研究馆员,西泠印社社员。着有:《古墨新研——淳化合帖纵横谈》、《碑学十讲》、《帖学十讲》、《碑帖艺术》、《碑帖》等。
中国碑拓始于南朝,惜无实物流传。传世最早拓片出于唐初,唯见敦煌藏经洞敷件而已。宋代金石学昌明,然传世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所谓宋拓多为南宋拓本,元代拓本数量更为稀少,故善本碑拓必称“宋元”。明拓最下,拓工多劣,唯恃五六百年之历史沧桑,傲立不倒。
评分书不错,包装的也好,送货也很快,朋友很喜欢,可以留着慢慢看。
评分对这类书很是喜欢,有些图印得不好,总体是好的。
评分 评分 评分京东活动很给力,!书很好值得买
评分古代学问里有一门所谓“碑帖学”。“碑”,泛指除刻帖之外的所有石刻;“帖”则是指刻帖。“碑帖学”就是一门研究碑帖形制、内容、文字、书法、历史源流及其拓片的真伪、时代、版本、收藏等诸多问题的学问。石刻文字在数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需要,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形式类型,如碣石、摩崖、墓碑、功德碑、墓志、塔铭、墓莂、造像、石经、经幢等等
评分1995年,上海的几家图书馆合并,重组上图。某日,仲威和同事去龙吴路的书库义务劳动,推开库房的门,眼前恍若一个废品回收站,扎成捆的旧纸从地板堆到天花板,大约能装四节车皮。他随手抽出几张,展开一看,竟是《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这些最耳熟能详的碑帖拓片。“我以前只能在福州路的书店里买这些名帖的印刷品,哪曾想过能亲眼见着拓本。”更想不到,几十年来它们被遗忘在库房里,长霉长虫。其后,他花了10天,囫囵地清点了仓库里堆积的碑帖,写了一份2万字的报告给馆长。因为这份报告,上图申请到100万历史文献抢救经费,成立了“碑帖拓片整理研究组”。所谓研究组,不过3人:两个老师傅带上从外文期刊组“借调”过来的仲威。
评分印刷很好 价格实惠 服务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