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消费心理学(第2版)》特色:
实战性 精选大量案例,将心理学基本理论、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系统性 打破单一叙述模式,将理论教学、案例分析有机统一。
新颖性 吸纳了消费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构思新颖,采用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内容简介
《消费心理学(第2版)》分析了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现实意义。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内在心理因素,消费者个性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分析了消费者群体、商品品牌、价格、营销场景、营销服务、营销信息传播等外部因素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消费误区、消费者教育等现实问题。
《消费心理学(第2版)》面向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适用于本科及大专院校经济类、管理类、营销策划专业学生,也可提供营销策划、营销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
一、消费与消费者 2
二、消费心理 3
三、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4
第二节 研究消费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9
一、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9
二、研究消费心理学的现实意义 11
第三节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5
一、研究消费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15
二、研究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方法 16
本章小结 19
自测题 19
案例分析 19
阅读资料 22
第二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24
第一节 消费者的认识过程 25
一、感觉与知觉 25
二、记忆和注意 31
三、想象、联想与思维 39
第二节 消费者的情感过程 41
第三节 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45
本章小结 47
自测题 47
案例分析 47
阅读资料 49
第三章 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 51
第一节 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52
一、消费者气质上的差异 52
二、气质学说的类型 53
三、消费者的气质在购买行为中的表现 55
第二节 消费者性格上的差异 57
一、性格的概念 57
二、性格的特征 57
三、消费者性格在购买中的表现 58
第三节 消费者能力上的差异 59
一、能力的含义 59
二、能力的特点 60
三、消费者能力上的差异 60
第四节 消费者的动机和行为 65
一、消费者需要的概念和需要的层次 65
二、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 67
三、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68
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74
本章小结 80
自测题 81
案例分析 81
阅读资料 82
第四章 消费者群体与消费心理 86
第一节 消费者群体特征 87
一、消费者群体的一般特征 87
二、消费者群体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89
第二节 主要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心理 90
一、少年儿童消费者群体 90
二、青年消费者群体 92
三、中年消费者群体 93
四、老年消费者群体 94
五、女性消费心理 96
第三节 消费习俗 99
一、消费习俗的特点与分类 99
二、消费习俗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101
第四节 消费流行 102
一、消费流行的概念 102
二、消费流行的特点 102
三、消费流行的影响因素 103
四、消费流行的内容 105
五、消费流行的周期 105
六、消费流行与消费心理的交互影响 106
本章小结 108
自测题 109
案例分析 109
阅读资料 110
第五章 商品因素与消费心理 112
第一节 商品设计与消费心理 112
一、消费者对新商品的心理要求 112
二、新商品设计的心理策略 115
三、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购买分析 117
第二节 商品名称、商标与消费心理 119
一、商品名称与消费心理 119
二、商标与消费心理 123
第三节 商品包装与消费心理 128
一、商品包装的含义 128
二、商品包装的心理功能 128
三、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 129
四、包装设计的心理策略 130
本章小结 133
自测题 134
案例分析 134
阅读资料 135
第六章 商品价格与消费心理 138
第一节 商品价格的心理功能 138
一、商品价值认识功能 139
二、自我意识的比拟功能 139
三、调节需求的功能 140
第二节 消费者价格心理 140
一、消费者价格心理特征 140
二、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143
第三节 消费者心理中的价格阈限 145
一、绝对价格阈限 145
二、差别价格阈限 146
第四节 商品价格的心理策略 147
一、商品定价的心理策略 147
二、价格调整的心理策略 152
本章小结 156
自测题 156
案例分析 157
阅读资料 158
第七章 营销场景与消费心理 162
第一节 营销外部环境与消费心理 163
一、商店选址的心理分析 163
二、商店建筑与购买心理 166
三、门面装潢的心理分析 167
四、橱窗设计与消费心理 168
第二节 营销内部环境与消费心理 170
一、营销场所的心理要求 171
二、商品陈列的心理要求 172
三、购物场所微环境与消费心理 176
本章小结 178
自测题 178
案例分析 179
阅读资料 179
第八章 营销服务与消费心理 181
第一节 营销服务心理 181
一、营销服务的特点与心理效应 182
二、营销服务三阶段的心理 184
第二节 营销人员对顾客心理的影响 192
一、营销人员对顾客心理的影响力 192
二、营销人员仪表行为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194
三、营销人员的接待步骤与服务方法 197
第三节 营销服务中的冲突及处理 199
一、消费者的权益与保护 199
二、消费者投诉心理 202
三、消费者投诉的沟通与处理 203
本章小结 208
自测题 209
案例分析 209
阅读资料 210
第九章 营销信息传播与消费心理 216
第一节 广告的作用机制与心理功能 217
一、广告的作用机制 217
二、广告的心理功能 223
第二节 广告创意和策划的心理策略 224
一、广告创意心理 224
二、广告诉求心理 228
三、广告媒体与实施心理 235
第三节 营销信息的沟通与消费心理 241
一、营销信息传播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241
二、营销信息沟通的几种形式 242
三、各种营销信息沟通方式与消费心理 243
本章小结 249
自测题 250
案例分析 250
阅读资料 251
第十章 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255
第一节 我国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257
一、消费层次上升,消费领域扩大 257
二、个性追求、情感消费 260
三、绿色消费,商机无限 264
四、消费观念,趋于多元 268
第二节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的差异 277
一、我国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 277
二、我国居民消费的城乡差异 278
第三节 提倡健康的节约型消费观念 283
一、消费误区的表现 283
二、消费者教育 288
本章小结 290
自测题 290
案例分析 291
阅读资料 292
参考文献 294
精彩书摘
第一节 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消费与消费者
1.消费
消费是一种行为,是消费主体出于延续和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物资资料和非物资资料的能动行为。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心理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人类行为活动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人类的消费行为与人类的生产相伴而来,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古老的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从广义上看,人类的消费行为可以划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两大类。
生产消费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及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消耗及其磨损,生产消费包括在生产过程之中,是生产过程连续进行的基本条件。
个人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对各种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费。个人消费是人们维持生存和发展、进行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最大量、最普遍的经济现象和行为活动。从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看,个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大环节之一。个人消费是一种最终消费,狭义的消费就是指个人消费,消费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就是消费者的个人消费。
2.消费者
消费者是指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参与消费活动的个人或集体,即从事消费活动的主体——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1)从消费过程考察,消费者是指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作为一个动态运行的消费过程,购买者本身不一定是需求者或使用者,如,为他人代买商品;而使用者也不一定是购买者,如,尚无生活能力的孩童使用父母为他们买来的商品。如果把消费过程作为需求、购买及使用三个过程的统一体,那么,处于这三个过程中的某一个或全过程的人都称为消费者。消费者就是指实际参与消费活动的某一个或全过程的人。
(2)从在同一时空范围内对某一消费品的态度来看,可以把消费者分为现实消费者、潜在消费者和永不消费者三类。
现实消费者是指通过现实的市场交换行为,获得某种消费品并从中受益的人。
潜在消费者是指目前对某种消费品尚无需要或购买动机,但在将来有可能转变为现实消费者的人。
永不消费者是指当时或未来都不会对某种消费品产生消费需要和购买愿望的人。
作为具体的某一消费者,在同一时点上,面对不同的消费品,可以同时以不同的身份出现,例如某消费者对A商品是现实消费者;对B商品是潜在消费者;而对C商品可能又是永不消费者。
(3)从消费单位的角度考察,可以把消费者划分为个体消费者、家庭消费者和集团消费者三类。
个体或家庭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体或家庭对某种消费品的需要而进行购买和使用的人,它与消费者个人的需要、愿望和货币支付能力密切相关。
集团消费者是指为满足社会团体对某种消费品的需要而进行购买和使用的集团。作为团体消费行为,不一定反映消费者个人的愿望或需要,也与个人支付能力没有直接的关系。
二、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消费商品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外部刺激的反映,是人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偏好和选择,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无一不受其心理活动的支配,例如,消费者是否购买某种商品,购买哪种品牌、款式,何时何地购买,采用何种购买方式以及怎样使用等,都和不同消费者的思想、情感、气质、性格、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的心理反应密切相关。这种在消费过程中发生的心理活动就叫做消费心理。消费心理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消耗商品及劳务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态势及其规律。
人的消费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行为,而是表现为某种需要的行为冲动,这种行为冲动总是在不同心理和社会诸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发展和变化。一般来说,支配人的消费行为往往出于两种消费心理:一种是本能性消费心理,另一种是社会性消费心理。
本能性消费心理是指主要由人的生理因素所决定的,属于自然状态下的心理反应。例如人们饥则食,渴则饮的行为就是以消费者生理因素为基础的一般现象。本能性消费心理的反映强度和表现方式又取决于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因素,如消费者的气质、性格、意志和能力。
社会性消费心理即消费心理的社会性,是指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决定的心理需要,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它使人类的消费活动由简单的满足生理需要,变为具有特定含义的社会行为,并且在内容和质量上不断提高。例如,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从最初的遮羞御寒到现在赋予其服饰文化、个人身份地位表现的内涵,并且加进了流行、时尚等诸多元素。
本能性消费心理表现为基础的、初级的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与反映,社会性消费心理是在本能性消费心理的基础上发展的人类的较高级的心理需求,它是以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进步为前提的。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在人们的消费活动中,本能性消费心理反应越来越被社会性消费心理活动所掩盖,从对人们的消费行为的影响来看,社会性消费心理成为影响和支配人们的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三、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消费心理学以消费者在其消费活动中的心理行为现象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消费心理与行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特定的活动方式和内在规律,对消费心理的专门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和掌握消费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一般规律,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1.对消费者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和活动的规律。消费心理学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的心理规律。因此,心理学有关感觉、知觉、学习、记忆、需要、动机、情绪、情感和个性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必能为解释人的消费行为提供帮助。多年来心理学积累的研究方法,为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消费心理学将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运用于营销领域,通过对消费者个性心理的研究,了解形成不同的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及消费结构的内在心理基础。例如,一些消费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能够果断地做出购买决策,而有的消费者则表现得犹豫不决,其原因就是消费者个性心理存在的差别。消费者的个性、气质、性格、能力及个性倾向性是影响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内在因素。
前言/序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市场的供求关系、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买方市场全面形成的环境下,消费者对商品及其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和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对工商企业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尤为重要。历史一次次证明,现实的需要是学科发展的契机和动力。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类学科,人们学习、研究消费心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日益高涨,因此消费心理学课程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就不足为奇了。
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根据本科教学层次需要,深入和扩充了普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如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等,插入相关的图形和案例,增强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根据产品竞争日益向服务竞争的高层次竞争方面发展,人们消费的服务产品在全部消费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根据服务营销当前的发展情况,故本书增加了“营销服务与消费心理”一章,以期企业在服务竞争中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三、为了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的兴趣,增加了当代我国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一章,提供确凿的数据资料,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本书除了每章前面的引导案例和每章末尾的案例分析外,正文中还穿插了大量的相关案例。另外,还从网络、报刊上精挑细选了观点新颖、发人深省的阅读资料,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启迪学生的思考。
本书是财经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市场交易行为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所决定的,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对象——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点及其规律,使营销者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营销运作,并且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了解消费趋势的新变化,取得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本书配有电子课件,以适应多媒体教学的需要。
消费心理学:洞察消费者行为,驱动商业增长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中,理解消费者的深层需求、动机和决策过程,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本书《消费心理学(第2版)》并非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而是致力于为您揭示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并提供一套实操性强、能够直接应用于市场实践的分析框架和策略。我们将带领您深入探索消费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为何购买、何时购买、如何购买,以及在何种情境下产生购买意愿。通过对这些核心问题的透彻剖析,您将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制定出更具竞争力的营销方案,最终实现业务的持续增长。 第一部分:消费心理学导论——认识你的消费者 本部分将为您构建理解消费心理学的基石。我们将从宏观层面出发,介绍消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现代商业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消费心理学? 我们将定义消费心理学,阐述它如何整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以系统性地研究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处置商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我们将强调,消费心理学不仅仅是研究“购买”这个行为本身,更是对促使这一行为发生的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全面审视。 研究方法: 为了让您对消费心理学的科学性有更深的认识,我们将介绍其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调查、访谈、实验法、观察法、内容分析以及新兴的大数据分析和脑科学研究技术。这些方法为我们提供了量化和质化分析消费者行为的有力工具。 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如何吸引、留住并转化消费者的巨大挑战。本书将详细阐述消费心理学在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定价策略、渠道选择、广告宣传等各个营销环节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理解消费者心理,意味着能够预测他们的反应,从而降低营销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 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 我们将引入经典的消费者决策过程模型,如五阶段模型(需求认知、信息搜集、方案评估、购买决策、购后行为),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本书将详细讲解在每个阶段消费者可能经历的心理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企业如何介入和影响这些过程。例如,在需求认知阶段,我们将探讨广告、口碑、个人需求等如何触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当代消费者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代消费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如信息获取能力的增强、个体价值观的多元化、对体验式消费的偏好、以及社交媒体对购买决策的深远影响。我们将重点分析这些特征,并探讨它们对消费心理学研究和商业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第二部分:消费者动机与需求——探寻行为的原动力 本部分将深入探究驱动消费者行为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动机和需求。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解析这些内在的力量。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消费中的应用: 我们将经典心理学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消费行为联系起来,分析消费者在不同需求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下的购买动机。例如,汽车的购买可能满足了安全需求,而奢侈品的消费则可能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息息相关。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我们将区分内在动机(如兴趣、享受、个人成长)和外在动机(如奖励、认可、避免惩罚),并探讨它们在不同消费情境下的表现。理解何种动机更能驱动特定产品的购买,对于营销策略的制定至关重要。 感知风险与购买决策: 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风险,如财务风险、性能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感知风险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决策,以及企业如何通过提供信息、保障、退换货政策等方式降低消费者的风险感知。 品牌依恋与忠诚度: 品牌不仅仅是产品的标识,更承载着情感和价值。我们将探讨消费者如何与品牌建立情感连接,形成品牌依恋,并最终转化为品牌忠诚度。这包括品牌形象、品牌故事、品牌体验等在培养消费者忠诚度中的作用。 体验经济与消费动机: 现代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体验本身,而非仅仅产品的功能。本书将分析体验经济的兴起如何改变了消费者的动机,以及企业如何通过创造独特、难忘的消费体验来吸引和留住顾客。 第三部分:消费者感知——构建对世界的理解 感知是消费者理解和解释外部世界的基础。本部分将聚焦于消费者如何接收、组织和解释来自外部的信息。 感知过程: 我们将详细介绍感知的三个基本过程: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和选择性记忆。理解消费者如何有选择性地接触和理解信息,有助于企业更有效地传递营销信息。 阈值理论: 我们将讲解绝对阈值和差异阈值(韦伯定律),并阐述这些理论在产品设计(如包装大小)、广告强度(如音量、亮度)以及价格变化(如小幅涨价是否会被消费者察觉)等方面的应用。 刺激组织: 知觉组织原则,如接近性、相似性、封闭性、连续性等,解释了消费者如何将零散的感官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整体。我们将分析这些原则如何在广告设计、产品布局中发挥作用。 感知形象: 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形象,与其本身的真实属性可能存在差异。本书将探讨品牌定位、产品包装、营销宣传等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形象,以及企业如何塑造积极的感知形象。 色彩、声音、气味与情绪: 感官刺激对消费者的情绪和行为有显著影响。我们将分析色彩心理学、声音营销、嗅觉营销等在营造品牌氛围、影响消费者情绪和购买决策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消费者学习与态度——塑造认知与偏好 学习是消费者经验积累和行为改变的过程,而态度则是消费者对某个对象(如品牌、产品)的相对稳定且持久的评价。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这两者如何影响消费行为。 消费者学习理论: 我们将介绍主要的消费者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认知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图式学习)。例如,通过反复的广告投放,产品与愉悦的情绪建立联系(经典条件反射);通过奖励用户的使用行为,鼓励用户重复购买(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形成对产品的偏好(观察学习)。 品牌联想与知识结构: 我们将探讨消费者如何在大脑中形成对品牌的知识结构,以及品牌联想(如某个品牌会让人联想到“高质量”、“时尚”等)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偏好。 态度的构成与改变: 我们将分析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认知(信念)、情感(感受)和行为意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如信息源的可信度、信息的说服力、情感诉求等,并提供企业如何通过营销活动来影响消费者态度的策略。 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 尽管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关联,但并非总是完全一致。我们将讨论影响态度-行为一致性的因素,如态度的强度、情境因素、社会压力等。 个性、自我概念与消费: 个性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而自我概念则是消费者对自己身份的认知。我们将分析消费者的个性和自我概念如何影响他们的品牌选择和消费行为,例如,追求新奇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尝试新产品,而注重实用性的消费者则偏好经典、可靠的品牌。 第五部分:消费者社会文化影响——理解消费的群体力量 消费行为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深刻地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本部分将聚焦于这些外部力量。 家庭决策与生命周期: 家庭是消费者最重要的社会群体之一。我们将分析家庭成员在购买决策中的角色分工(如信息提供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以及家庭生命周期(如单身、新婚、有子女、空巢期)如何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模式。 参照群体与社会影响: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形成观点和行为时所参照的群体,如朋友、同事、名人、意见领袖等。我们将探讨参照群体如何通过规范影响(如从众)和信息影响(如获取信息)来塑造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社会阶层与消费: 社会阶层(如收入、教育、职业等)对消费者的购买模式、品牌偏好和生活方式有着显著影响。我们将分析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特点,以及企业如何针对不同阶层进行精准营销。 文化、亚文化与跨文化消费: 文化是社会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模式。我们将深入探讨文化如何塑造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和偏好,以及亚文化(如民族、宗教、地域文化)在消费行为中的作用。同时,对于国际化企业而言,理解跨文化消费的差异性,制定适应当地文化的营销策略至关重要。 网络社群与意见领袖: 在数字时代,网络社群(如社交媒体群组、论坛)和意见领袖(KOLs)对消费者的信息获取、产品评价和购买决策具有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我们将分析网络社群的形成机制、意见领袖的传播效应,以及企业如何利用这些力量进行口碑营销和社交媒体营销。 第六部分:消费情境与购买决策——解析瞬息万变的瞬间 消费情境是指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处的特定环境。本书将分析情境因素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消费情境的构成要素: 我们将从物理环境(如商店陈列、背景音乐)、社会情境(如购物陪伴者)、时间维度(如购物时间)、任务情境(如购买目的)和前因情境(如消费者当前的心情、生理状态)等多个维度解析消费情境。 商店环境对购买的影响: 商店的内部设计、商品陈列、灯光、音乐、气味等物理环境因素,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的情绪、停留时间以及购买决策。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来提升销售额。 促销活动与冲动购买: 限时折扣、买一送一、会员积分等促销活动,常常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引发冲动购买。我们将分析这些促销策略背后的心理机制。 网络购物情境的独特性: 相较于实体店,网络购物情境具有信息丰富、选择多样、缺乏直接的感官体验等特点。我们将分析这些特点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以及企业如何通过优化网站设计、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利用评论系统等来克服在线购物的挑战。 购后行为与口碑传播: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非在完成支付时就结束,购后行为(如产品使用、满意度评价、重复购买、推荐或投诉)同样重要。我们将探讨消费者的购后评价如何影响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以及口碑传播(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在影响其他消费者决策中的关键作用。 第七部分:应用消费心理学——策略与实践 本部分将是本书的实践核心,我们将把前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商业应用策略。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 理解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心理特征,是进行有效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并建立差异化品牌定位的基础。我们将教授如何运用消费心理学原理来指导这些营销决策。 产品设计与开发: 从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到创造情感价值,产品设计必须深刻理解消费者的动机、感知和偏好。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心理学洞察融入产品概念、功能设计、外观形态和用户体验的优化中。 定价策略的心理学考量: 价格不仅仅是成本与利润的体现,更是一种重要的心理信号。我们将分析声望定价、撇脂定价、渗透定价、锚定效应、整数定价等不同定价策略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如何制定能够最大化消费者接受度和企业收益的定价方案。 广告与传播策略: 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如何有效地传递品牌信息?如何激发情感共鸣?本书将深入研究说服性沟通的心理机制,并指导您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广告创意,选择最合适的传播渠道,以及利用数字营销工具提升广告效果。 渠道管理与终端营销: 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终端店面的布置,同样需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我们将分析不同渠道(线上、线下、直销、分销)的消费者心理特点,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店铺布局、商品陈列、导购服务等来提升购物体验和销售转化。 客户关系管理(CRM)与忠诚度计划: 建立并维护长期的客户关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消费心理学原理,通过个性化的沟通、增值服务和有效的忠诚度计划,来提升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生命周期价值。 伦理与消费者保护: 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消费者的权益和伦理责任。本书将探讨在消费心理学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如欺骗性营销、隐私泄露等,并强调企业应如何负责任地运用这些知识。 《消费心理学(第2版)》旨在成为您理解和影响消费者的得力助手。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仅获得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能掌握切实可行的分析工具和策略,从而在充满挑战的商业环境中,做出更明智、更具洞察力的决策,最终实现您事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