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罪一,认为池莉在书中不惜溢美之词夸赞自己女儿,是一种洋洋自得的炫耀口吻,对于还没有正式踏入社会的吕亦池而言,可谓是“捧杀”之举。
评分评分
罪三,认为池莉夸耀亦池如何考取大学、研究生,如何出版译著等等的举动,和普通家长无二。衡量孩子教育得当的标准就是她是否能斩获各种奖项,入名校,获学位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和现存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有何区别?
评分评分
池莉正是这种虚伪的家庭关系的受害者,她的父母不但没有尝试去了解她,和她交朋友,反而把她当做随时会犯错,会给家庭蒙羞的敌人来看待。因此亦池出生之后,她决定一定要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她反复告诉自己,不能因为十月怀胎生下亦池,并将她抚养成人,就将她们之间定义为债主和负债者的关系,亦池不是她的附庸,更不是她的个人财产,她不应向她索取任何回报,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她。亦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给与她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才能获得同样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说实话,这也是我在一开始阅读的时候觉得有些不适应的地方。因为我从小到大,绝少听到有父母在人前如此骄傲自豪的夸赞“我那美丽、大方、聪慧的女儿”,纵使有外人夸奖,也要找出一些缺点来印证“犬子无能”。我们习惯于听到的,总是说“别人家的那谁谁谁”,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了我们终生难以追赶的噩梦。久而久之,我们已经不再期待来自于父母的赞扬,甚至觉得反常,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在书中,池莉已经忘记了自己职业作家的身份,她只有一个身份,就是全身心爱自己的女儿,并为女儿的健康快乐成长感到无比自豪的母亲。她还原的是母爱的本质,一种不加矫饰、发自肺腑的纯爱。这是我们已经失落太久的。
评分池莉正是这种虚伪的家庭关系的受害者,她的父母不但没有尝试去了解她,和她交朋友,反而把她当做随时会犯错,会给家庭蒙羞的敌人来看待。因此亦池出生之后,她决定一定要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她反复告诉自己,不能因为十月怀胎生下亦池,并将她抚养成人,就将她们之间定义为债主和负债者的关系,亦池不是她的附庸,更不是她的个人财产,她不应向她索取任何回报,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去塑造她。亦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只有与孩子平等相处,给与她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才能获得同样的理解和尊重。
评分区别在于,这是尊重个人意志的结果。从亦池三岁半自己选择要上的幼儿园开始,池莉就一直尊重女儿的选择,从来不勉强她。很多人,包括亦池的爸爸都认为,小孩子懂什么,大人应该帮他们拿主意,他们怎么知道什么道路是对的。因此,我们惯常听到父母们打着“我这都是为你好”的旗号,来左右我们的人生道路。而池莉清楚地知道,第一名只有一个,亦池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并不特别聪明,逼她参加各种拔高班兴趣班,对她来说是简直就是摧残生命,而且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池莉横下一条心:“我就是要我的孩子快乐、健康和幸福。如果我孩子长大了真的去做厨师,或者就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只要她自己快乐就很好。”所以,如果说池莉的教育有目的,那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亦池快乐自由的成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是多少中国家庭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