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真实的记录了一段历史。
评分好书
评分去澳洲前理解一下历史,非常推荐
评分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
评分内容不错,介绍详实 满②百减半活动真不错
评分不错的书。《澳洲拓殖记》记述了英国向澳大利亚殖民的“第一舰队”航行 过程及到达澳大利亚后头4年在悉尼的殖民拓展情况。作者依据他本人亲历及转引他本人的日记而写成两本书,叙述真实、严谨,现场感很强,叙述依照时间先后顺序,引人人胜。两本书故事连贯,并不重复。全书包括《植物学湾远征亲历记》和《杰克逊港殖民全记录》两书,是澳大利亚现代历史的起点之著,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英国人在1787年初到澳大利亚之后,如何靠岸、定居、开垦、与土著打交道、与大不殖颠联系、获得食物…… 在此书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帝国到达殖民地之后是如何开始殖民,美洲太散太大,亚洲历史太久,都不是考察殖民问题的好例子,只有澳大利亚是提供考察殖民问题最佳的标本,因为它基本没有传统文化、是一块很小的“新大陆”,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殖民部队从出发到定居下来,都有着亲身经历者坦奇的记录,再清晰不过了,如果要标本式的研究殖民,这本书是非常好的切入点。从书中我们会看到殖民者踏上殖民地的感觉、第一次见到土著的惊讶、开垦的艰辛、管理的困难……这本书,能够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殖民的“奇点”,实为珍贵。 书中没有交待原来的土著是什么人种。按我所查的资料显示,土著居民属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其祖先可能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从东南亚迁入,18世纪坦奇他们到来时,约有30万人,分为500多个部落。社会尚处在原始公社制的早期阶段,部落无严密组织,常以地方群体或胞族为活动单位。盛行图腾崇拜。使用石、木、骨制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殖民时代惨遭屠杀人口锐减,幸存者被驱赶至中西部沙漠地带。1972年成立土著居民事务部,承认土著居民对部分土地的所有权。今多保持传统生活,少数人同化于白人社会,在牧场或其他企业工作。
评分6岁时入塾读书,但是他童年也是一个笨小孩(详见《百家讲坛》——曾国藩家训(上部)第一集:“谁来拯救笨小孩”)。但是他勤奋好学,坚持不懈。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评分该书主要讲了英国人在澳洲拓殖的情况,虽然难免有些殖民者的心态,但是总的来说写的还是不错的,而且在西方不断的再版,可见其生命力了...
评分书很好,值得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