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9
条条大道通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从罗马出发,北至严寒的北海,南至酷热的撒哈拉,西之大西洋,东到幼发拉底河。再从英国到叙利亚,从德国、巴尔干到埃及,延伸直罗马世界的各个角落。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基础设施更能体现罗马人的天赋。对于同样认识到基础设施重要性的现代人来说,罗马人堪称“基础设施之父”。罗马作为庞大帝国的心脏,循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将资源及政令源源不绝的送至帝国的各个角落,也将罗马人引以为傲的公共建设推广至西方文明世界。硬件的大道、桥梁、水道,打通了帝国血脉,也滋养了每一寸土地;软件的医疗、教育、邮政制度,给予人民舒适健康的环境和知识的力量。罗马人证明了道路并非仅能靠双脚踩出来,水不一定只能依靠人工打水取得,鬼斧神工的工艺技术加上脚踏实地的民族精神,创造出文明伟大的里程碑。
盐野七生,日本受男性欢迎的女作家。1937年生于日本,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埋藏着一个英雄梦,而唯有昔日罗马能让人一圆夙梦。
提起写罗马的作家,首推盐野七生。盐野七生自1992年开始,以古罗马帝国为题材,编织她的英雄梦,她以每年一册的速度,历时十五年,至2006年完成这部时空纵深长达一千多年的罗马史。《罗马人的故事》系列丛书的出版后,斩获意大利国家勋章及日本国内的各项大奖。引起日本、韩国商界、政、学界巨大震荡,日韩企业界领袖及政府高层都曾与她有过多次高端对谈。
推荐序
序
一章 硬件基础设施
1 街道
2 桥梁
3 使用罗马大道的人
4 水道
第二章软件基础设施
1 教育制度
2 邮政体系
3 医疗保障
4 对外宣传
后记
图片版权说明
序
在这本书的开头,我想把写作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开诚布公地交代给读者。
所谓著作,本来就是有了作者和读者以后才能成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本卷我尤其需要读者的协助。这是因为,唯独这一卷不得不采取与前面的9 卷,还有后面的5 卷,完全不同的结构。
早在撰写《罗马人的故事1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时候,我的大脑里便有了这个想法,那就是要把计划共15 卷的《罗马人的故事》中的一卷专门奉献给罗马人修建的基础设施。而且这一卷的标题也确定为“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因为我相信,无论是译为公共设施也好,还是译为基础设施也好,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它更能体现这个民族的天赋。尤其是罗马人,他们对于同样认识到基础设施重要性的现代人来说,堪称“基础设施之父”。基础设施的英文“infrastructure”这个词本身就是现代产生的一个合成词,它由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中表示“下层”或“基础”之意的“infra”和表示“结构”或“修建”之意的“structura”组合而成。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也只是发音略有不同而已。例如,接近拉丁语的意大利语中,将之称为“infrastruttura”。总之,词源都是拉丁语,这本身便是罗马人乃“基础设施之父”的一个好证明,所以完全有理由专门给这个主题奉献单独的一卷。
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本题为“古罗马的基础设施”的著作。即使在互联网上访问欧美著名大学的出版部门,得到的答复也都是“没有符合条件的作品”。20 世纪的历史记载几乎全部是组织研究各个时代的专家撰写各自专题的形式,而即便是这种通史,也连专门阐述罗马基础设施的章节都没有。我不由得感到不可思议: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写这个题目呢?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几分自鸣得意。因为我要挑战一下研究人员没有挑战过的事情。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研究人员不挑战这个题目,完全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罗马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他们懂得,不可能对这个题目进行综合的论述。相反,我以“条条大路通罗马”为题写一本书,并为这个想法而得意,正可谓无知者无畏。
那么,为什么不可能呢?
罗马人的基础设施已经涵盖了道路、桥梁、港口、神庙、会堂、广场、剧场、圆形竞技场、竞技场、公共浴场、自来水等所有现代的基础设施。但这还只是硬件基础设施,它还包括安全保障、治安、税制以及医疗、教育、邮政、货币系统等软件基础设施。只要不提到所有这些内容,都称不上是阐述了罗马的基础设施。
然而,现代学问的特点是专业化,还有它的终归宿——细分化。因此,要克服这种“不可能”,学者们所采取的方法也就是细分化,即某一个人写道路,另一个人便以桥梁为研究课题。而且,这种细分化终必然走向技术的研究论述。事实上,从技术方面谈论罗马某一类基础设施的研究书籍,则比比皆是。
但是研究领域的这种现状难以回答我们一个简单而根本的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明明已经有人修出来的道路,罗马人却要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全部铺砌成罗马式的城市道路?而且,罗马城边明明流淌着著名的台伯河,并不缺水,为什么它却要“劳民伤财”地修建罗马式的引水工程,舍近而求远呢?
没有人来回答这些根源性的问题。
“不可能”的第二个原因在于难以叙述。所谓历史,乃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事件顺着历史的河流依次发生,方可撰写,而一旦以基础设施为题,便不再具有时间的顺序。换言之,就是不能再按照时代的顺序叙述下去。以道路为例,如果不往返于从公元前3 世纪至公元5 世纪的800 年,就不能写出罗马道路的历史。
总之,阐述罗马人修建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所面临的困难就在于,它要求作者能够自如地处理横跨欧洲、中东、北非的罗马世界以及上千年的古罗马时期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巨大跨度。而对于讲求专业分工的现代学术界来说,这种事往往被认为不是一门学问,因此专家学者不愿意去做这种事。另外,即使不顾一切地挑战这个题目,也极有可能因为主题过于宽泛,终只能流于表面。
这个难题对于并非学者的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创作中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阅读时也会同样感到困难。对于卖文为生的我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我写出来的东西有可能没有人看,或者读者不忍卒读。我的自鸣得意随即烟消云散,开始觉得连专家也不愿挑战的题目,像我这样的人只会是自不量力,只有放弃《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卷了。
这个想法,在我调查一件事的时候发生了改变。罗马人是一个重视基础设施的民族,被现代人誉为“基础设施之父”。基础设施起源于罗马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在创造“infrastructure”这个合成词的时候,只有借用拉丁语。这一点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话无人不知一样。
既然如此,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中,理应有“infrastructura”这个词,但是并没有。正因为没有,所以到了现代,人们才只好造出这个词来。罗马人修建了如此大规模而且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却没有用来表达它的词语,这是一件令人疑惑不解的事。因为,所谓语言是为了表达现实生活而产生的。按照这个想法,我查找了各种资料,结果遇到了一个词:moles necessarie。翻译过来,相当于“必需的大事业”。而且在使用这个词的一篇文章中,在“必需的大事业”之前,有“人类的文明生活”这样一句话。也就是说,罗马人把基础设施视为“人类文明生活必需的大事业”。
这件事足以令我长时间地陷入沉思。此前我所想的词一直是现代的合成词“infrastructure”的词源“infra”和“structura”。同时还有历史学家们所称的“罗马文明的伟大纪念碑”这样的赞美之词。
然而,在罗马人的著述中,不仅文献,即使碑文中也从未出现过表示流传后世的纪念碑之意的词。罗马人并不是想让其成为流传后世的纪念碑而进行这项伟大的事业,而是因为它是人类文明生活所需而建造的。只是它终变成了罗马文明的伟大纪念碑而已。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才下定决心,无论终结果如何,一定要用一卷的篇幅专门写罗马的基础设施。
还有一件事,让我抛弃了是否写这一卷的犹豫不决。那是几年前,我与即将担任首相、声望很高的一位日本政治家见面。当时,他问我,当了首相之后,你认为应该做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以全新的思路实施根本的、划时代的税制改革。非此莫属。”
他听后,回答我说:“税的问题上,没有梦想。”
“梦想因人而异,并不存在制定政策不可或缺的客观标准。这并不是政治家、官僚领导的一类问题。政治家、官僚的工作应该在于提供一个基础,让每个人都能够有自己的梦想和尊严。”
看了后来此君发表的政见,我明白白费口舌了。但这件事在我撰写罗马史的时候,起了作用。因为它让我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生活在古代的罗马人是如何考虑公私之分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研究他们定义为“人类文明生活所需的大事业”的基础设施,找到答案。
鉴于此,我对读者有几个愿望:
一个愿望是,写作困难,阅读当然也会困难。在阅读这一卷的时候,不要期待像阅读战争描写较多的《罗马人的故事2 · 汉尼拔战记》、《罗马人的故事· 恺撒时代》那样一气呵成地读完或者获得惊心动魄的快感。
第二个愿望是,在您阅读的时候,心中要有长达两千年的漫长岁月。不过,谈到罗马大道,话题却突然跳跃到19 世纪中叶开始出现的铁路,这样的情况只有一次而已。
第三个愿望是,您的心中还要装着一幅世界全图,因为书中会有一些将西方大国罗马和东方大国中国进行比较的内容。
第四个愿望是,基础设施这个题目,从它的性质来说,往往看图片比用文章说明更容易理解。因此,书中不得不插入大量的地图、图纸和照片,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这一点也请读者谅解。为了表示这一卷与其他各卷不同,封面装订也做了变动。
总之,在读者开始阅读之前,就让读者作好思想准备,作为作者来说,会让读者觉得没有比这种说明更加怪异的了,但犹豫再三,我认为还是应该写,这也实属无奈之举。不过,如果您能够耐心地理解这些说明,并在阅读的时候,结合这些地图和图表,那么,有一点我可以向您承诺,那就是,这本书将让您懂得,“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路”不仅仅是道路之意,而且您会通过这些“路”了解到罗马人真正的伟大。
一章
硬件基础设施
道路
在罗马人的语言拉丁语中,将铺设道路称为“viam munire”。但“munire”原本还有“修筑壁垒(mūrus)”的意思,也就是说,古罗马人也许认为,铺设绵延不断的大道与修筑蜿蜒不绝的壁垒异曲同工。实际上,就物体本身而言,这两者并无二致。这是因为,罗马大道的干道在设计上全部用巨石砌成,包括4 米多宽的车道和两侧各为3 米宽的人行道,总体路宽超过10 米,路基厚度也达1 米以上,分四层铺设。只要将“水平”的大道“垂直”立起来,便完全是一道固若金汤的壁垒。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公元前3 世纪的时候,地球的东方和西方都正在开始大兴土木。
在东方有万里长城。公元前3 世纪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加上16
世纪明代修建的长城,全长达到5000 公里。
在西方则是罗马道路网。在公元前3 世纪至公元2 世纪的500 年间罗马人铺设的道路仅干道总长就达8 万公里,如果加上支线在内,则长达15 万公里。为什么中国和罗马开始兴建全国性的土木工程的时候,一个国家选择了修筑长城,而另一个国家选择了铺设道路呢?当然,中国古代并非没有道路,同时代的罗马也并非没有壁垒。只不过是,重点是放在长城上,还是放在道路上。
显然,问题不在于技术能力,因为只要想做,两个民族当时都能够把“垂直”和“水平”互换。另外,罗马人也并非不用抵御外敌的侵略,不关心国家的防御。在罗马统治下的和平时期之前,从时代上来说,在公元前的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一直战争不断。然而,他们却选择了优先修筑道路,而不是修建壁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中国人和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的罗马人的不同就在于对国家应该兴建什么样的大工程这件事认识的不同。壁垒是断绝人的来往,而道路则是促进人的来往。那么,国家防卫这一为重要的目的,是通过断绝与其他民族的来往来实现,还是通过促进本国内人们的来往来实现呢?
两个民族在这一方面观念的不同,对于中国和罗马这两大古代强国来说,甚至决定了以后的国家形态。
罗马人没有像同时代的中国人那样修筑翻山越岭、绵延不绝的万里长城,而是选择了修通10 倍乃至20 倍于长城的道路,他们把道路视为国家的动脉。
也许正因如此,他们才认为修建一两条道路远远不够,而是让道路四通八达。
正如只有通过人体的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活下去一样,国家要健康地生存下去,也不可缺少血管一样遍布全国的道路网络。
道路本身并非罗马人的发明,然而它的网络化,而且是实行日常养护的网络化,却完全是罗马人的独创。另一方面,通过道路网络化,促进了道路功能的飞速提高,这本身也把罗马人塑造成了一个注重现实、合理的民族。基础设施不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且需要漫长岁月才能建成,正因如此,它不仅仅是硬件领域的成果,而且还会对软件领域,也就是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换言之,如何建设基础设施,将决定这个民族今后的走向。我想,万里长城和罗马道路网这两者的不同,比地球东西方的差异更大。
那么,罗马大道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建成并维护的呢?这里,我们仅限于讨论被视为国家“动脉”的、全长达8 万公里的干道。
一、谁拟订方案?
二、谁作出决定?
三、建设费用出自何处?
四、谁进行施工?
五、建成后,谁来养护、运营?
六、谁承担其他经费?
七、道路通行费是多少?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面详述,这里先作一个简单的回答。
……
·
font-family:"Verdana","sans-serif";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666666;
mso-no-proof:yes;text-decoration:none;text-underline:none">
·
font-family:"Verdana","sans-serif";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666666;
mso-no-proof:yes;text-decoration:none;text-underline:none">
·
font-family:"Verdana","sans-serif";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666666;
mso-no-proof:yes;text-decoration:none;text-underline:none">
·
font-family:"Verdana","sans-serif";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666666;
mso-no-proof:yes;text-decoration:none;text-underline:none">
·
font-family:"Verdana","sans-serif";mso-bidi-font-family:Arial;color:#666666;
mso-no-proof:yes;text-decoration:none;text-underline:none">
1、突破性:《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是作者15册里作者得意看好的一册,采用此前几册完全不同的体例。首次回答了明明已经有人修路,罗马人却不惜花费巨大人力和财力全部铺成罗马式的城市道路?罗马城边上明明流淌着著名的台伯河,罗马人为何舍近求远,修建引水工程等这一根源性问题。
2、比较性:罗马的道路,桥梁,水道等基础设施被称为人类文明生活的必须的大事业,罗马选择了道路作为沟通各民族个国家关系的桥梁,在同一时期的中国为何选择修建起了用作防御的壁垒长城,两者为何出现如此差异,这将对两国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3、现实关联性:在修建基础设施过程中,涉及负责机构、资金筹措、人力、财力调度、维护运营等现代人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勾连出极趣味的罗马历史,也给现今人们提供借鉴。
4、这是一本的论述,对于罗马道路桥梁引水工程的讲述,纵横跨度之大。贯穿罗马整个800年的历史,北至严寒的北海,南至酷热的撒哈拉,西之大西洋,东到幼发拉底河。再从英国到叙利亚,从德国、巴尔干到埃及,延伸罗马世界,至今仍有很多人关注。
5、几百幅精美的罗马道路、建筑照片、地图,图纸,坡面图,复原纸,便于大家直观便利地了解罗马基础设施。立体地呈现罗马的伟大。
在古罗马从共和制进入到帝制的阶段里,恺撒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成为现实。而我们后人则从罗马之后多民族、多文化融合并伴随着法律而创造的一段和平、安定历史中,目睹了恺撒理想的实现。
——《读卖新闻》
罗马“宽容”的治世基本方针,并不仅仅表现在对对手的无条件“大赦”或者“接受”,而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当处理和对手的“差异”时,认真考虑这种“差异”究竟是什么。
通过与对方的不断沟通、对话来了解为什么自己会和对手产生这样的差异。自己不仅从对方的“差异”中学习到新的东西,还试图为这种“差异”找到双方的共同点。
——《日本经济新闻》
如果说一定要给现在的年轻人推荐书,我想非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莫属。该书以详细的原典和丰富的史料为基础,在叙述历史的同时,加上了作者富有观察力的分析,堪称是精致、格调高雅、不落俗套的历史著作。书中将扩张罗马的英雄——恺撒的高卢战争,及名将汉尼拔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进行的布匿战争等场景描述地淋漓尽致。此外,该书的大特色就是将一个意大利半岛小国成为世界强国并持续了1300年的辉煌历程描绘地栩栩如生。
罗马虽是“帝国”,但仍是一个民主主义很强的国家。“重视人性、尊重他人”、“宽容接纳异民族、文化、宗教”、“维持家族·社会·国家秩序”这些价值观,都是后来“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出现的理念,且至今并未褪色。
作者就罗马政治体制内的紧张关系、有力却规模小的军力、依法治国方针、罗马街道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开放的经济政策及稳定的税制、举贤任能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分析。作者认为支持罗马繁荣重要的是,国家意志、国家建设、帝王能力和公民等。
——日本九州经济产业局局长橘高公久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了解罗马历史最好的书籍,强烈推荐
评分好书!京东活动价格很给力!
评分好书!京东活动价格很给力!
评分之前看过前5册 非常不错。这次一口气把剩下的全买了。发货速度非常快 包装很完整 价格特别给力!
评分小学数学练习机最好的小学数学软件,百度搜索下载免费版。
评分小学数学练习机最好的小学数学软件,百度搜索下载免费版。
评分刚读第一本,接爱不释手。估计余下的也不会差
评分正品,满意!
评分正版的,质量不错,很喜欢。
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 中信出版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