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黻先生的名作之一,作為史學史專業的學生應該認真閱讀的一本書。作為想瞭解史學發展歷程的一般讀者來說也是很容易管窺一斑的入門書籍。
评分这个发货快
评分关于史学的评论,司马迁曾说《春秋》是“礼义之大宗”,“采善贬恶”,指出史书的教育作用和政治意义。同时,他表明自己志在“继《春秋》”而写史,以“成一家之言”,表现了他以史学为己任的自觉性。班彪的《前史略论》是评论史学的专篇,谈到古来的史官和史籍,着重评论了司马迁与《史记》,既肯定其有“良史之才”,又指责其“大敝伤道”,表明了马、班史学思想之分歧。班彪这个思想,为其子班固所继承。
评分学习历史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评分秦汉至唐初时期秦汉时期出现了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两部史学巨著。司马迁提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宗旨,开创了综合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于一书的纪传体通史体例。《史记》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余字,记事起于传说时期的黄帝,迄于汉武帝刘彻,跨朝越代首尾三千余年。班固编写了《汉书》一百卷,八十万字,“文赡而事详”,仅记述西汉一代史事,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例。《史》、《汉》两部著作各有所长,思想上倾向不同,文风上各有特色,在中国史学史上都有突出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评分刚刚读完该书,有其独到之处,语言不甚艰涩,对中国的史学会有一定的掌握。
评分1910年,即清宣统二年,清末遗老郑孝胥来沈阳(当时称为奉天)小河沿消遣游玩,兴之所至,写了一首七言古诗,其中两句说:“北俗虽豪缺风雅,集屠沽作都会。”此诗以尖刻甚至污辱性的语言嘲讽沈阳人没有文化,沈阳人尤其是文化人士在表达不满的同时,也深受刺激。其中,最受刺激也最愤懑的就是正在奉天省立中学堂读书的23岁青年金毓黻。他认为郑氏诗作“鄙视辽人之意溢于词表”,是“拘于方隅之见”,故步自封,孤陋寡闻。从此立志效法汉末三贤,“适彼乐土,爰得我所”,开发研究东北文化。26年之后,到1936年,金毓黻已出版了他平生研究东北史最重要的四部书:《东北文献征略》、《奉天通志》、《辽海丛书》和《渤海国志长编》。此时的郑孝胥已从伪满洲国总理任上下台,成为人见人弃的汉奸人物。34年之后,即1944年,金毓黻又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专著:《东北通史》、《宋辽金史》和《中国史学史》。并以他的学术成就和地位,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东北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这时,郑孝胥已作古6年。
评分在众多史学史专著中,金毓黻先生的这部《中国史学史》写得最好,论断精辟,学术价值最大。
评分导言第一章 古代史官概述第二章 古代之史家与史籍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第五章 汉以后之史官制度第六章 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第七章 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第八章 刘知几与章学诚之史学第九章 清代史学之成就第十章 最近史学之趋势结论金毓黻先生学术年表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创始之作——重读金毓黻著《中国史学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