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附赠光盘1张)

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附赠光盘1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光 等 著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5-0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5195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779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全球超过400万参与者,世界精英高等学府认可的教育形式“模拟联合国”活动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美国,如今已经风靡全球。哈佛、耶鲁、牛津、剑桥、北大、清华等世界名校均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全世界每年参与此活动的学生超过400万。风靡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模拟联合国”活动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国内高校和中学,获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从2000年开始,中国已经有超过万名大、中学生参与到世界各地的“模拟联合国”会议中,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风采。

内容简介

  《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同时介绍了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应掌握的知识,如联合国宪章及主要决议的介绍、联合国特殊委员会的说明等。“模拟联合国”与联合国诞生于同一时代,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青少年教育形式之一,成为国际青少年交流的重要平台。
  “模拟联合国”活动由参与者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按照联合国会议的规则流程讨论国际热点问题。青少年学生通过对世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辩论及商讨解决方案,能够增进研究能力,开拓学习潜能,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为成长为”未来领袖”奠定坚实的基础。
  《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系统介绍了“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基本知识与训练策略,包括”模拟联合国”的起源和基本概念,参与活动需要进行的学术准备, ”模拟联合国”会议中的具体程序、规则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对会议准备、会场发挥等环节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
  《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适于准备参与“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陈光,北京大学学生社团——“模拟联合国”协会会长,曾参与创建了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北京大学亚洲“模拟联合国”大会,中国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初识“模拟联合国”
1.1 “模拟联合国”起源
1.2 “模拟联合国”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1.3 “模拟联合国”在中国
1.4 “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意义
扩展阅读

第2章 初踏征程
2.1 “模拟联合国”基础知识
2.1.1 “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参与者
2.1.2 会议的日程和时间安排
2.I.3 指导教师或首席代表的工作
2.2 “模拟联合国”中的国家与委员会
2.2.1 “模拟联合国”中的委员会
2.2.2 “模拟联合国”中的国家
2.2.3 填报国家和委员会志愿
2.3 联合国主要机关
2.3.1 联合国大会
2.3.2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2.3.3 安全理事会
2.3.4 国际法院
2.3.5 托管理事会
2.3.6 秘书处
扩展阅读

第3章 厉兵秣马——会议前的准备
3.1 准备会议的步骤
3.1.1 准备会议的流程
3.1.2 基本的理论知识素养
3.1.3 对国际事务的持续关注
3.1.4 信息的管理
3.1.5 信息的搜集
3.2 情报高手的基本工具——联合国网上资源的使用
3.2.1 基础知识
3.2.2 联合国文件中心
3.2.3 联合国新闻中心
3.2.4 联合国书目信息系统网络版的使用方法
3.3 阅读背景材料
3.3.1 什么是背景材料?
3.3.2 阅读训练1
3.3.3 阅读训练2
3.3.4 最大限度挖掘有效信息
3.4 对委员会和国家的初步研究
3.4.1 委员会
3.4.2 国家
3.5 分析议题,形成立场
3.5.1 资料的分析
3.5.2 组织立场
3.6 知己知彼——判断国家集团及其立场
3.6.1 对国家集团的分析
3.6.2 议题及国家立场分析案例
3.7 深入分析议题,寻找解决之道
3.7.1 案例一:关于“武装冲突下的儿童”议题
3.7.2 案例二:关于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管理的议题分析
3.7.3 小结
3.8 立场文件的写作与分析
3.8.1 什么是立场文件
3.8.2 立场文件案例分析
3.8.3 立场文件总结
3.8.4 准备发言稿和提示卡
扩展阅读

第4章 登上舞台——会议上的发挥
4.1 “模拟联合国”的议事规则和会议流程
4.1.1 总述
4.1.2 点名
4.1.3 确定议程
4.1.4 正式辩论
4.1.5 非正式辩论
4.1.6 动议和问题
4.1.7 表决
4.1.8 文件提交和表决的流程
4.1.9 “模拟联合国”与联合国的差别
4.1.10 小结
4.2 模拟会议进程(中英文对照)
4.2.1 主席团介绍
4.2.2 点名
4.2.3 确定议题
4.2.4 确定发言名单
4.2.5 发言以及让渡时间
4.2.6 工作文件和决议草案的提交
4.2.7 修正案
4.2.8 结束辩论以及表决
4.3 会议中的文件及其写作
4.3.1 概述
4.3.2 决议
4.3.3 工作文件
4.3.4 决议草案
4.3.5 修正案
4.3.6 文件书写常用的词汇
4.3.7 文件用语的例句
4.4 会议发言及游说
4.4.1 会议发言技巧
4.4.2 游说
4.4.3 会议发言词句
扩展阅读

第5章 特殊委员会的介绍
5.1 国际刑事法院
5.1.1 何为国际刑事法院
5.1.2 “模拟联合国”中的国际刑事法院
5.2 世界银行(集团)委员会
5.2.1 相关背景知识
5.2.2 “模拟联合国”世界银行(集团)委员会的构成和主要任务
5.2.3 世界银行委员会议题
5.2.4 世界银行委员会特殊的规则流程(仅针对“世界银行贷款计划”议题)
5.2.5 会议文件写作
5.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5.3.1 世界遗产委员会简介
5.3.2 “模拟联合国”中的世界遗产委员会
5.3.3 会前准备和会议进程
5.3.4 总结
5.4 危机委员会
5.4.1 什么是“危机
5.4.2 处理危机
5.4.3 危机委员会的文件
5.4.4 危机委员会的范例
5.5 历史危机委员会——1679年英国枢密院会议
5.5.1 委员会介绍
5.5.2 现场角色介绍
5.5.3 会前准备建议
5.5.4 过程
5.5.5 会议技巧建议
5.5.6 个人感受
5.6 媒体委员会(代表团)
5.6.1 媒体与世界
5.6.2 媒体与联合国
5.6.3 “模拟联合国”中的媒体委员会(代表团)
5.6.4 媒体委员会(代表团)的特殊性
5.6.5 媒体委员会(代表团)的构成与主要任务
5.6.6 规则流程介绍
扩展阅读
附录1国家列表
附录2大会规则流程(中文)
附录3大会规则流程(英文)
附录4参考网站汇总
附录5MUN字典

精彩书摘

  第1章 初识“模拟联合国”
  1.3 “模拟联合国”在中国
  中国最早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开拓者应当是北京顺义国际学校。这是一所专门服务于外籍
  在华家庭子女的学校。早在1993年,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就召开了第一届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
  (Beijing Model United Nations,简称BEIMUN),该大会是海牙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分会。它主要的参与者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国际学校,独立于国内教育界,因此当时没有任何中国籍的学生参加过。也有一些高校教师在国外听说过此类活动,但“模拟联合国”在2001年以前没有正式进入过中国学校。
  2001年-2003年,“模拟联合国”的起步期
  2001年是“模拟联合国,,正式在中国扎根的关键时期。是年2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两名学生远赴美国波士顿,观摩哈佛全美“模拟联合国”大会。他们回来之后随即开始组建团队,筹办北大校内的“模拟联合国”活动。5月,召开了北京大学首届“模拟联合国”会议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大会,随后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成立,成为全国高校中第一个专门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学生组织。同年,中国联合国协会推荐了4名外交学院的学生参与俄罗斯联合国协会在莫斯科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12月,西北工业大学的“模拟联合国”团队成立。这三所学校成为最早在中国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高校。

前言/序言

  2009年1月,我来到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海牙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的会场。此次不是作为一名代表,而是作为一名指导教师带领23名学生参会,我的“模拟联合国”生涯因此又圆满了一层。在全体教师会议上,组委会特意提出对我们的欢迎,这是该大会44年历史中第一个真正的中国代表团。我们站起来向其他的老师致意,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主会场的旁边就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所在地。2005年2月,在波士顿举行的哈佛全美“模拟联合国”大会中,我恰恰就是代表斯里兰卡在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委员会参与讨论。那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模拟联合国”会议。
  2003年9月,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大学一年级新生,无意间的一瞥,注意到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招新的消息。“模拟联合国”这个曾经在书中见到的词汇出现在了生活当中。从此,我和“模拟联合国”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4年我成为新组建的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组委会的高中联系人,肩负着在中国的中学推广此项活动的重任。我们师生一行9人到美国纽约接受了美国联合国协会密集的培训。回国之后便是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直到2005年3月,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齐聚在北大,首届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胜利召开。至今我还保留着一张遍布字迹的发黄的通讯录,上面的百余所中学校长,我都一一打过电话,一项活动从无到有所经历的艰辛可想而知。



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附赠光盘1张)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附赠光盘1张)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附赠光盘1张)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附赠光盘1张)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

书还不错,还没时间看

评分

不错,很及时书也没问题

评分

很好的书,对参加模联的同学帮助很大,很受启发

评分

很好的书,慢慢看,京东是个不错的买书地!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的。诚然,知识对于年青一代何等重要。而知识并非生来就有、随意就生的,最主要的获取途径是靠读书。在读书中,有“甘”也有“苦”。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简洁而极富哲理地概括了人生的意义。虽说读书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苦不堪言;但是,若将它当作一种乐趣,没有负担,像是策马于原野之上,泛舟于西湖之间,尽欢于游戏之中。这样,读书才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读书带来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着你采撷了。 读书,若只埋首于“书海”中,长此以往,精神得不到适当地调节,“恹倦”的情绪弥满脑际,到终来不知所云,索然无味。这种“苦”是因人造成的,无可厚非。还有一种人思想上存在着问题,认为读书无关紧要,苦得难熬,活受罪。迷途的羔羊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待死亡;另一种能回头是岸,前程似锦 我的房间里有一整架书籍,每天独自摩挲大小不一的书,轻嗅清清淡淡的油墨香,心中总是充满一股欢欣与愉悦。取出一册,慢慢翻阅,怡然自得。   古人读书有三味之说,即“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佳肴,诸子百家,味如醯醢”。我无法感悟得如此精深,但也痴书切切,非同寻常。   记得小时侯,一次,我从朋友那儿偶然借得伊索寓言,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读书心切,回家后立即关上房门。灯光融融,我倚窗而坐。屋内,灯光昏暗,室外,灯火辉煌,街市嘈杂;我却在书中神游,全然忘我。转眼已月光朦胧,万籁俱寂,不由得染上了一丝睡意。再读两篇才罢!我挺直腰板,目光炯炯有神,神游伊索天国。   迷迷糊糊地,我隐约听到轻柔的叫喊声,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不真切,定神一听,是妈妈的呼唤,我不知在写字台上趴了多久。妈妈冲着我笑道:“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用功了?”我的脸火辣辣的,慌忙合书上床,倒头便睡。   从此,读书就是我永远的乐事。外面的世界确实五彩缤纷,青山啊,绿水啊,小鸟啊,小猫啊,什么也没有激发起我情趣,但送走白日时光的我,情由独钟——在幽静的房间里伴一盏灯,手执一卷,神游其中,任思绪如骏马奔腾,肆意驰骋,饱揽异域风情,目睹历史兴衰荣辱。与住人公同悲同喜,与英雄人物共沉共浮,骂可笑可鄙之辈,哭可怜可敬之士。体验感受主人公艰难的生命旅程,品尝咀嚼先哲们睿智和超凡的见解,让理性之光粲然于脑海,照亮我充满荆棘与坎坷之途。在书海中,静静地揣摩人生的快乐,深深地感知命运的多舛,默默地慨叹人世的沧桑。而心底引发阵阵的感动,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动和灵感奔涌。于是乎,笔尖不由得颤动起来,急于想写什么,想说什么……   闲暇之余,读书之外,仍想读书寄情于此,欣然自愉。正如东坡老先生所云:“此心安处吾乡。”   早晨,我品香茗读散文,不亦乐乎!中午,我临水倚林读小说,不亦乐乎!晚上,我对窗借光吟诗词,不亦乐乎!整天都是快乐,因为我有书,我在!

评分

很不错,写得很详细!!!!在京东买东西很值!

评分

适合玩摸联的同学用,很全哦

评分

物流还可以 书很棒 质量很好

评分

非常好的,值得购买。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造就未来领袖:模拟联合国外交策略与技巧(附赠光盘1张)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