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我们将会逝去,不留下一抹烟痕,因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错过了以自由立国的时刻。”这是罗伯斯庇尔最后留下的预言;而大西洋的彼岸,美国革命却已经实现了自由的理想。《论革命(新编版)》从政治生活的现象学方法和指导两场革命的不同理论入手,深度剖析了两场革命的差异,表达了作者“以自由立国”的共和主义思想。内容围绕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不同展开:阿伦特不断地比较二者,指出了法国大革命目标的偏移,即从“以自由立国”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美国立国者们思虑的着眼点一开始就是政治形式的构建,它能确保引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体现更多人或群体的声音和利益。尽管美国革命深深地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结果却有云泥之别。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1906-1975),美籍德围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歼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歼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在过上和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及其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卜世纪政治思想史卜令人瞩目的人物。
精彩书评
此书是作者基于在美国的生活经历的产物,主题是政治自由和追求人的尊严的勇气;它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极权主义的起源》。
——卡尔·雅斯贝尔斯
阿伦特对政治性质的分析体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性和洞察力_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哲学家像她那样给予政治生活的现象学如此多的关注。
——比库·帕勒克
没有第二个人能像阿伦特那样理解我。
——马丁·海德格尔
目录
导言战争与革命
一 革命的意义
二 社会问题
三 追求幸福
四 立国(一):构建自由
五 立国(二):新秩序的时代
六 革命的传统及其失落的珍宝
索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把马克思前期和后期著作之间众所周知的区别归咎于心理或生理的原因,看成是一种现实的内心波动,这是有失公允的。1871年,即便已到垂暮之年,马克思仍然非常革命般地热情欢迎巴黎公社,尽管它的爆发与他的一切理论、一切预言相抵触。问题更像是理论性的。在以政治术语来谴责经济和社会条件之后,用不了多久,马克思就会恍然大悟,他的范畴可以相互颠倒,在理论上反过来运用经济术语解释政治,完全是可能的(概念可以颠来倒去,这是一切严格意义上的黑格尔式思想范畴所固有的)。暴力和必然性之间的现存关系一旦成立,马克思就没有任何理由不根据必然性来思考暴力,把压迫归因于经济因素,尽管本来这一关系是通过相反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揭发必然性是人为的暴力而得以发现的。这一解释想必极大地触动了他的理论感,因为,将暴力归结为必然性,提供了无可否认的理论优势:它巧妙得多了。它把事情化约到这种程度,在这里,暴力和必然性之间的实质区别变得多余。暴力其实一不小心就会被理解为一种基础性、支配性的必然性的一项功能或一个表面现象,但是,只要存在肉体及其需要,我们就无法摆脱必然性,这种必然性绝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暴力和侵犯,也不能完全被它们所吸纳。正是马克思的科学主义,以及将他的“科学”提升到自然科学(其主要范畴当时还是必然性)水平的抱负,引诱他颠倒了自己的范畴。在政治上,这一发展导致马克思让自由事实上屈从于必然性。马克思重蹈了他的革命导师罗伯斯庇尔之覆辙;而他最伟大的学生列宁,则在一场马克思的教义激发的最重大革命中,步了他的后尘。
前言/序言
论革命 [On Revolu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典籍收藏,常读常新,这个版本不错,包装也干净
评分
☆☆☆☆☆
哲学解读,政治自由与人的尊严。赞。
评分
☆☆☆☆☆
最近买了好多历史书,来不及看,看起来挺好的。人丑就要多读书,买买买,囤囤囤,看看看
评分
☆☆☆☆☆
不错的书,值得一读,很有启发
评分
☆☆☆☆☆
现在相信这种幽灵对我来说是一种痛苦,对康复者来说是一种折磨:现在对我来说是痛苦和耻辱。我对彼岸论者如是说。
评分
☆☆☆☆☆
印刷精美,质量很好,服务周到,物流超快!
评分
☆☆☆☆☆
评分
☆☆☆☆☆
非常不错!!!!!!!!!!!!!
评分
☆☆☆☆☆
这个神也是人,只不过是一个可怜虫,而我昵:我觉得这个幽灵是从自我的死灰和火炭中来的,这是千真万确的!我认为它不是从彼岸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