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学汉语系列:韩国人学汉语(附光盘1张)

外国人学汉语系列:韩国人学汉语(附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少君,张欣,张懿文,金忠实 著
图书标签:
  • 汉语教材
  • 韩国人
  • 外语学习
  • 语言学习
  • 实用汉语
  • 口语
  • 文化
  • 附光盘
  • 初级汉语
  • 对外汉语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206931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606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9-01
页数:426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初学汉语的韩国人编写的。课文中的日常会话涉及了在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
  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对汉语语音和语法作了简明扼要的讲解。
  第二部分是日常会话,共有44课。这一部分配有由专业人员朗读的CD。
  第三部分是常用句型,汇集了225个汉语常用句型。
  第四部分是阅读专栏,由12篇短文和几则小谜语组成。

作者简介

  邓少君 1940年生。1963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66年中山大学汉语音韵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曾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任教。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工作。近几年专门给外国人教授汉语。著有《新编实用粤语教程》《日本人学汉语》等。
  张欣 1969年生。1991年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99年在上海师范大学获现代汉语硕士学位。曾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汉语教师。现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著有《中国社会文化礼俗》《粤语会话三月通》《日本人学汉语》等。曾参与编写多种汉语教材。
  译者简介:
  金忠实 1956年生。1981年吉林延安边大学朝文本科毕业。1997年在上海师范大学获对外汉语硕士师学位。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国语系副教授。著有《中韩语对比》《在中国韩国语教学方法研究》等。曾编写10多种韩国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基础知识
汉语语音
汉语词类
汉语句子成分
汉语语序
汉语句子类型
汉字基本笔画
汉字笔顺规则
日常会话
打招呼
姓名
介绍
时间
日期
在食品店
存水果店
在菜场
在超市
乘出租汽车
乘公共汽车
问路
打电话1
打电话2
在洗衣店
在理发店
去饭店
在饭店
预订酒席
在邮政局
在银行1
在银行2
住址
约会
家庭
看朋友
做客
学习
天气
生病
在医院1
在医院2
在医院3
丢了东西
在百货商店
在书店
游览上海
旅游
乘飞机1
乘飞机2
住宾馆
拍照
业余活动
兴趣、爱好
常用句型
陈述句+吗?
动词+了+没有/吗?
可以……吗?……,可以吗?
……也/都+行吗?
知道……吗?……,知道吗?
什么?什么+名词?
哪个?哪些?哪种?
哪里?哪儿?什么地方?哪边?
什么时候?
哪……?几……?
几……?
多少……?几+量词?
怎么……?为什么……?
怎么+动词?
……怎么样?
A 不A?A(B)不AB?
A还是B?
名词/代词+呢?
A……,B呢?
多十形容词?有+多+形容词?
A是B
A不是B
人/物+在+处所
人/物/不在+处所
在+处所+动词
A+有+B
A+没(有)+B
处所+有+(数量+)人/物
处所+没有+人/物
a经常1-动词
b不常+动词
a将+动词
b不+动词
(就/快+)要+动词+了
a(正)在+动词(+呢)
正+动词+呢
b没(+在)+动词
a动词+着
b没+动词(+着)
a处所+动词+着(+数量)
+人/物
b处所+没+动词+人/物
a动词+了 动词+过+了
b没十动词
a动词+过
b没+动词+过
动词1+了+动词2
动词1+动词2
动词1+着+动词2
来/去+处所+动词
没+动词1+就+动词2+了
动词1+动词1
动词1+一+动词1
动词+一下
动词1+动词1

前言/序言

  本书是为初学汉语的韩国人编写的教材。主要适用于来华工作的韩国人及他们的家属。
  本书自2003年出版以来,得到读者的肯定,深表感谢。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根据读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现作了一些修订。修订后,全书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对汉语语音和语法作简单扼要的说明。
  第二部分H常会话,有44课,设计了44个日常生活的情景。每课有大约20个句子。这些句子都是该情景中最常用、最实用的句子,其中有近年来出现并流行的词语。每个句子都有韩语翻译。希望学习者能多多朗读。此外还有注释、句型提示、词语用法举例、词语和练习。
  第三部分句型,编人了225个句型。这些是汉语最基本、最常用的句型。每个句型有几个例句,并有韩语翻译。学习者如能反复朗读这些例句,对掌握汉语常用句型一定大有帮助。
  第四部分阅读专栏,编写了12篇短文。有的介绍中国的节日,有的是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古代人物故事和成语故事,以便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为了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最后还收集了几则谜语。
  本书注重实用,旨在帮助来华韩国人掌握日常口语,顺利地在中国生活。
  本书配有第二部分课文的朗读CD一张。请配合使用。
  本书的韩语部分承蒙上海外国语大学韩语系金忠实教授翻译。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如有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用户评价

评分

什a么时候?

评分

到货很快,看上去质量也很好,正品没错了,京东还是可以的的,给5分吧!

评分

汉字基本笔画J

评分

A+有+B

评分

在医院3

评分

约会

评分

(就/快+)要+动词+了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呵呵”了一下,有二:1、又是“忧伤”;2、作者在自序中说不喜欢名家推荐,但是腰封上又是“叮叮当当”的一串名字。不过看完自序又引得我继续看下来,同样有二:1、文辞清淡不乏细致,映上封面的淡绿色很有点“通感”的感觉;2、八点档元素的家族史。(--!好吧,“八卦”是女人的公因式。)    我觉得,这一定是个爱看电影的妹子。(--!好吧,只有这种不着调的称呼我才觉得亲近。)她能用轻声细语的言辞洇晕开一个一个镜头感十足的画面,来讲一个以“颠沛”为主题的故事,她说“说不出理由”地喜欢特吕弗,那便是被他的错总交杂的小宇宙吸引了去吧,她讲故事也是在当导演哪。    有一个地方,我印象尤为深刻,也尤为喜欢。当她想要交待一下自己并未曾亲见的上一辈的情杀事件时(P25,最后一段),你能感觉到,她像是在描绘一个电影的场景。声音,无声的欢乐节奏、噗通的心跳声、嗤嗤的血管破裂声、气球爆裂声、皮鞋声;颜色,红气球、白色衬衣、红色血泊;动态,心跳,血管爆裂,气球铺天盖地地飘来又爆裂,皮鞋来到眼前。具有张力的音效、视觉冲击的色彩,这都太像是电影片段了,“就仿佛有无数的红气球铺天盖地地朝他飘来”这又带上一些实验电影的感觉。对我来说,映入眼里的是线性排列的文字,但是流入大脑就汇成了立体的画面,看这一段实在是种过瘾的体验。大概,她把听来的故事先在自己大脑里电影化,再讲给别人听吧。    除却语言叙述上的惊喜,这其实是个实在够压抑的故事,封面上“异乡人、外来客”六个字似乎一直缠绕在这一家人身上。作者那段阴暗公寓闭塞角落里的童年记忆像是发了霉一样,我感觉这更是因为“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在这段孤单的成长史中,父亲鬼魅一般偶尔出现又不声不响地消失,这更加放大了父亲在这里的影响。    想来父亲真是将“颠沛”二字诠释了个透彻,一路从大陆颠沛到台湾,最后连名字都不是自己的,从这一个女人颠沛到另一个女人,最后却在一间出租屋里选择自杀。他来来去去地在找什么?我猜,排遣漂泊旅途的孤独感吧,像是房子之于母亲,像是学业之于“我”,像是年轻姑娘之于父亲,像是各种所求之物之于YMS以及其他排不上的字母的女人们,但这些又怎么能是长久可靠的呢。这让我想到,某次实习期间有一次外出,回公司的时候出租车被吭哧吭哧地堵在立交桥上,看着前方艳名远播的“大裤衩”我想,最后我将什么都剩不下吧,所有的时间、热情都投给了这个堵得不能再堵的“心脏”,我在这熠熠生辉的帝都是要做什么呢?所以,在他们有空停歇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我这一路是在做什么,就像是河内街头的老白人,“奇怪自己怎么会走到人生的这一步”。温泉洗去的忧伤,应该是独行路途上的风尘吧,但路途一直向前,风尘一直不断。    让人觉得感动的是,最后“我”凭着父亲死前的一张登机牌,逆流而上,寻找父亲的最后一夜。这是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近,是你能看其所看,闻其所闻;远,是即便你能感到自己与他并肩站立却仍不能感其所感。可我又觉得,这糟糕的一段路上,是父亲最能充盈“我”心间的时刻,甚至比他陪伴“我”时更能感受他的存在,尽管感受得迷惑又痛苦。所幸最后,我们算是互相谅解了吧,尽管明知这一段父女之路上颠沛坎坷,可“我”仍愿意在他的手上来到这个世界。    我们不需要彼此间分分毫毫都了解得很清楚,只要一想起你便减少一些人生来路上的疑惑与孤独,摸掉一些尘埃再上路,这大概便是父亲了。   

评分

来/去+处所+动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