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金沙帖10(繁体竖排版)

董其昌书金沙帖10(繁体竖排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海林 编
图书标签:
  • 董其昌
  • 金沙帖
  • 书法
  • 明代书法
  • 书法作品
  • 临摹
  • 古籍
  • 竖排版
  • 繁体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30394
版次:1
商品编码:1001298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馆藏国宝墨迹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馆藏国宝墨迹》(一辑)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董其昌书金沙帖》为《馆藏国宝墨迹》(一辑)中的一本。《董其昌书金沙帖》收董其昌楷书乐志论。

内容简介

  

  清代名臣高士奇,曾于康熙二十八年得到董其昌书写的“道德经”、“破羌诗跋”、“古松诗”墨迹一卷。第二年,又获致董其昌杂书帖一卷。他将两卷董书墨迹合为一卷,取名“金沙帖”,一直珍藏二十余年,并多次在卷后题跋。
  这卷“金沙帖”内容颇为丰富,既有董其昌楷书李太白等人的诗句,又有楷书“乐志论”,既有流畅秀媚的行书墨迹,也有其临写米芾的“道德经”等。特别是书于“小清凉馆”的一段行书墨迹,有方家评说,其融合颜真卿、米芾、赵孟俯等家法,行笔流畅、行气联缀、风格秀逸。“金沙帖”纵二十三点五厘米,横三百一十厘米,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内页插图

目录

1.王阳明书铜陵观铁船录寄

2.祝允明自书诗

3.唐寅书七律

4.唐寅自书词

5.文徵明书午门朝见诗

6.文徵明书西苑诗十首

7.文徵明书京邸归还诗

8.陈道复书古诗十九首

9.王宠行书诗

10.董其昌书金沙帖

11.董其昌书麻姑仙坛记

12.王铎书王维诗

13.王铎草书墨迹合辑

14.傅山书孟浩然诗杜甫诗

15.八大山人书尺牍杂诗选

16.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

17.吴让之篆书崔子玉座右铭

18.赵之谦篆书许氏说文叙

19.吴昌硕临石鼓文

20.月仪帖

21.怀素自叙帖

22.宋徽宗书秾芳诗

23.宋克书草书唐人歌

24.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

25.文徵明书纪行诗

26.文徵明书乐志论

27.文徵明书早朝诗

28.文徵明书腊日赐宴诗

29.文徵明书草书七言诗

30.丰坊草书杜甫诗

31.王宠书古诗十九首

32.董其昌书墨禅轩说

33.董其昌书濬路马湖记

34.董其昌书乐毅论

35.董其昌书闲窗论画

36.董其昌书秋兴赋

37.董其昌书昼锦堂记

38.董其昌书自题临古

39.王铎临集字圣教序

40.王铎草书自作诗十首

前言/序言


董其昌书《金沙帖》卷:穿越时空的翰墨之旅 《董其昌书〈金沙帖〉卷》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高超艺术造诣的经典书法作品集。这部珍贵的书法墨迹,不仅是明代书画巨匠董其昌个人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更是研究明代文人书风演变脉络不可或缺的实物资料。 本书以精良的影印技术,呈现了董其昌传世佳作《金沙帖》的完整面貌。这部作品在书法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其之所以得名“金沙”,或与收录其间的特定内容、书写纸张的材质特征,乃至其流传过程中的某个重要节点相关联,为后世提供了无限的解读空间。 一、董其昌的时代背景与艺术地位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松江(今上海)人。他不仅是明末清初最具影响力的书画家之一,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理论家。在“董学”盛行的时代,他将书画视为“文人之学”,强调师古而非泥古,主张将书法、绘画的创作建立在深厚的学问根基之上。 董其昌的书法艺术,融汇了晋、唐、宋、元诸家之长,尤钟情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及米芾、颜真卿等大家。他的风格特点在于“淡雅”、“秀润”、“内敛”,线条圆转流畅,结体疏朗有致,气息平和冲淡,极富文人书卷气。这种追求“韵”而非“力”的书写方式,彻底摆脱了早期台阁体(注重规矩、形式化)的束缚,开创了一种既合乎法度又充满个性的全新书风,对清代乃至近现代的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关于《金沙帖》的深入探讨 《金沙帖》并非寻常的应酬或应景之作,它往往被认为是一件具有特殊意义或时间跨度的作品。从书法风格的演变来看,《金沙帖》所展现的笔法和结构,很可能处于董其昌创作生涯中较为成熟的阶段,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消化了前人的精髓,形成了高度自信且自洽的书写体系。 1. 内容考证与解读的可能性: 虽然我们不在此赘述帖内具体文字,但通常而言,名家法帖的内容多为: 诗文或尺牍: 可能是他对友人、同僚的书信往来,反映其日常生活、学术交流或对艺术的见解。尺牍的特殊性在于其私密性与即兴性,往往能最真实地流露出书写时的心境和笔墨状态。 经典引文: 摘录《庄子》、《老子》、魏晋人书论,或是唐宋大家诗词,用以阐发其个人哲学思想或审美主张。 通过对帖中文字的仔细辨识,研究者可以推测董其昌书写此帖时的心境,比如是闲适散淡,还是处于某种思索之中。 2. 技法分析: 《金沙帖》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精妙的笔墨控制。 用墨的层次感: 董其昌擅长使用“宿墨”或浓淡相宜的墨色,使得线条在行进中产生微妙的干湿变化,富有层次感,避免了单调的“一笔写尽”。 结构的欹侧与平衡: 他的字形看似松弛,但内在的结构逻辑异常严谨。笔画之间的呼应和空间的留白(计白当黑),处理得极为自然,使整体布局疏朗而不空泛,紧凑而不拥挤。 线条的韵律感: 观摩此帖,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他中锋用笔的圆润与侧锋的灵动相结合,提按顿挫间,形成了如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感。 三、装帧与艺术呈现的价值 本书采取了高精度的影印出版形式,旨在最大程度还原原作的风貌,这对于书法学习者至关重要。 1. 繁体竖排的尊重: 采用传统的繁体竖排版式,不仅是对古籍的尊重,更是为了配合书法作品本身的阅读习惯。这种排版方式使得读者在观赏书法艺术的同时,能够沉浸在古代文人阅读的传统氛围中。 2. 纸张与墨色的还原: 优秀的影印技术力求复刻原帖所用的纸张质地、墨色的微妙晕化效果,甚至是细微的虫蛀或年代留下的痕迹。这些“瑕疵”恰恰是文物生命的印记,是学习者体会时代气息的关键所在。 四、学习价值与收藏意义 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董其昌书〈金沙帖〉卷》是一部极佳的临摹范本。临习董其昌,能够帮助学习者: 提升“韵味”: 学习如何避免僵硬的刻板书写,体会内在的“气”与“韵”。 掌握过渡时期的风格: 董其昌是承接晚明至清初书风的关键人物,研究他有助于理解明清书法“尚意”精神的延续。 深化文人书法的理解: 董其昌的书法与他的画学理论是统一的,学习他的书法,也是在学习他所倡导的“士气”与“平淡天真”的审美观。 对于艺术品收藏家和历史研究者来说,这部作品是研究明代晚期文化史、艺术史以及董其昌个人创作历程的重要实物佐证。其流传的完整性与品相,也直接决定了其文献价值和市场价值。 综上所述,《董其昌书〈金沙帖〉卷》不仅仅是一组墨迹的集合,它是董其昌精神世界的物质载体,是明代士人生活美学的缩影,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欣赏,我们得以与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初识董其昌,多因其山水画的疏淡空灵,但真正深入到他的书法时,才领悟到那份“书画同源”的深刻内涵。这本字帖完美地展现了董氏行书的成熟风貌,那种中和之美,不激不厉,却自有万钧之力。它没有王羲之那样气势磅礴的冲击力,也没有颜真卿那种丰腴雄厚的法度森严,而是处在一种恰到好处的、令人心悦诚服的平衡之中。对于想练习那种文人雅致、不落俗套的书风的同道来说,这本影印本提供了绝佳的范本。每一次呼吸,都仿佛与这流动的线条同步,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安宁与平和,这大概就是所谓“静气”在笔墨中的体现吧。

评分

这本册页的装帧设计,体现了一种低调的奢华,完全符合它所收录作品的艺术高度。外封的材质触感温润,装裱线条简洁利落,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干扰主体内容。打开后,内页的排布疏朗有致,确保了读者在观摩时能够获得最佳的视觉体验,不会因为页面过于拥挤而分散注意力。我尤其欣赏它在装订上的用心,无论翻到哪一页,都能平摊得很彻底,这对于需要铺开来仔细研读和临摹的读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便利。这种对使用体验的尊重,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它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书房,独享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墨香与笔意。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明清书家的出版物汗牛充栋,很多都是粗制滥造的复制品,看得人兴致索然。但翻开这本,立刻能分辨出它的不同凡响。它的墨色还原度极高,没有出现一般影印本中那种发灰、失真的情况。对于学习行书的人来说,最难模仿的就是“提”与“按”的力度变化,这本书中的笔画粗细对比鲜明而自然,绝无生硬的断裂感。我对比了我手头几本其他版本的金沙帖,深感此版在细节的把握上更胜一筹。它仿佛在告诉我,写字这件事,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内在的涵养和气质的沉淀。通过细细品味这些细微的笔势变化,我感觉自己对“气”的理解又进了一层楼,不再只是停留在形似,开始追求神似。

评分

这本装帧精美、纸张质感上乘的影印本,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我立刻被吸引住了,那些墨迹的浓淡干湿,转折处的提按顿挫,即便隔着纸张的物理距离,依然能清晰感受到书家运腕时的气韵生动。尤其欣赏它对于细节的处理,像是几处细微的皴擦,或是一点飞白的意外留白,都忠实地呈现了出来,这对于临摹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每一次展开,都像进行了一场与古人的私密对话,我总忍不住要拿起笔,对着这些精妙的字形,反复揣摩。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部视觉化的书法教程,让我对董氏那种“江南文人书卷气”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理解。那份超然物外、萧散洒脱的意境,仿佛真的能透过这本册页,穿越时空,直抵人心。

评分

我作为一个业余书法爱好者,平时涉猎的书帖种类繁多,但很少有像这样,能让我立刻感受到“心手相应”的抚慰感。这本书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繁体竖排的设置,完美地还原了古代文人阅读和习书的传统视角,这在当下的出版物中已属难得。每一页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显得空洞,也不会让人感到压迫,让观者的目光得以在字里行间自由徜徉。我甚至发现,在不同的光线下观察,那些墨色的层次感会呈现出微妙的变化,这显示了原件保存得极为完好,或者说,制版技术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想象董其昌在创作这些字时,他当下的心境是怎样的豁达或淡泊。这本册页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技法的学习,更是一种审美境界的提升,一种对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体味。

评分

就是小贵,一定要搞活动的时候才会觉得划算。

评分

书还是不错的版式也很好,很值,早就在图书馆见过,早想买,活动很给力

评分

很不错的啊我下次还回来的了啊

评分

质量挺好,印刷精美,

评分

杨国忠之子暄,举明经,礼部侍郎达奚殉考之,不及格,将黜落,惧国忠而未敢定。时驾在华清官,殉子抚为会昌尉,殉遽召使,以书报抚,令候国忠具言其状。抚既至国忠私第,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国忠方乘马,抚因趋入谒于烛下,国忠谓其子必在选中,抚盖微笑,意色甚欢。抚乃白曰:“奉大人命,相君之子试不中,然不敢黜退。”国忠却立,大呼曰:“我儿何虑不富贵,岂藉一名,为鼠辈所卖耶!”不顾,乘马而去。抚惶骇,遽奔告于殉曰:“国忠持势倨贵,使人之惨舒,出于咄嗟,奈何以校其曲直?”因致暄于上第。既而为户部侍郎,殉才自礼部侍郎转吏部侍郎,与同列。暄话于所亲,尚叹己之淹徊,而谓殉迁改疾速。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曼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之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名丘。”初,萧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则日具长笺造门谢。丘命引至庑下,坐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顷曰:“子负文学之名,踞忽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扬州功曹。

评分

有的地方印刷不清晰,总体还可以。

评分

好书啊好书,以后我也希望可以继续买啊!

评分

这书选题还行,可读性很强。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天津地区最典型的各种画报的创刊日期、终刊时间、出版者、编辑人、纸质、装帧等,作者对其办刊宗旨、风格、特色等做了初步研究。这套砖书是最划算的,星战系列还有2个小人,二百多个散件,让我家那个小人控乐坏了,乐高的砖书真的不错,就是京东的品种总是要缺货,买的时候要看运气了,赶紧推荐几个朋友来买,下手慢的那个就没买到,又缺货了。儿童节作为礼品这个是再好不过的了,有玩具,有书看,寓教于乐,包装精美,乐高的东西,品质自然非同凡响。乐高拼砌玩具曾经伴随无数多孩子的成长,在孩子和家长的心目中,乐高代表的是快乐,是无限的想象,是创意的未来。乐高集团今天的成就,与他悠久的历史和企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传说有位智者,他很富有,但他不去享受荣华,他为了不使乐高的绝版产品流失海外,他将自己所有收藏的老乐高汇集到一起,放入地下室,据说木箱中的宝物全部是乐高中的精品,宝藏年代久远,智者设置了暗道机关,等待他的子孙到来取出宝藏,目前5510和6949等珍稀乐高在北京某工艺馆展出陈列。 乐高公司的创立于丹麦的一个小城镇——比隆(Billund)。他的创始人克里斯第森先生(Ole Kirk Christiansen)出生于1891年,是一个出色的木匠,有着自己的木制加工厂。他为人忠厚,坚毅,性格乐观幽默,积极向上,这使他能够在30年代欧洲的经济危机时顺利的渡过难关。 1932年对于克里斯第森先生来说是艰难的,也是难忘的。经济大萧条冲击到丹麦彪隆,所有的手工艺人都接不到订单,他的木制厂辞退了最后一名工人。同一年,他失去了他的妻子,只有他和四个孩子相依为命,最小的孩子6岁,最大的孩子15岁。他开始懂得,生活不仅是一个美好的礼物,而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是他仍然对生活对事业保持着热情,勇于尝试新的机会和新的技术。他接受了工业协会的建议,开始生产家用产品,作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变——将他的木制厂的产品定位于玩具。他的决定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一些反对,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儿童玩具的重要性。但是克里斯第森先生认为玩具始终是孩子最重要的伙伴,无论何时,孩子都不能没有玩具。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短短的几年这个木制加工厂就具备了成为国际性玩具公司的基础。京东当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说无论自己阅读家人阅读,收藏还是送人都特别有面子的说,特别精美;各种十分美好虽然看着书本看着相对简单,但也不遑多让,塑封都很完整封面和封底的设计、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购买。 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实值得回味 无论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让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你变得更聪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面对困难。让你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你又向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身体的血管流动,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 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总之,爱好读书是好事。让我们都来读书吧。

评分

书还是不错的版式也很好,很值,早就在图书馆见过,早想买,活动很给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