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与胡兰成结婚,1947年离异;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69年《红楼梦未完》在台湾发表;1973年定居洛杉矶,《初详红楼梦》刊载于台湾杂志;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二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6年《三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7年《红楼梦魇》在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2003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14卷本《张爱玲典藏全集》。
张爱玲创作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页
张爱玲剧作大陆首次结集出版
张爱玲的剧作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奸小坏”的众生相,这里有他们的笑,他们的爱,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幸福。——止庵
《六月新娘》为张爱玲电影文学剧本作品集,包括《人财两得》、《情场如战场》、《桃花运》、《六月新娘》和《小儿女》五个剧本。
这五个剧本以爱情纠葛为主题和线索,演绎了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的男男女女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细腻丰满的人物形象,既富有戏剧性,又贴近生活,时而令人捧腹,时而教人思索,时而温馨感人,时而扣人心弦,展现了与张爱玲小说和散文截然不同的文学风貌和艺术特色。
##太简短了,这样的电影大概看的人少吧?《人财两得》还行,一波三折的,其余的,尤其是《六月新娘》,好像太无聊了点。
评分##爱玲的剧本老少咸宜,很商业,很简单,有点滑稽剧的感觉。《六月新娘》让我想起了《半生缘》,其实两个主人公的家庭背景很相似,但爱玲给她们不同的归宿,也许这就是爱玲的剧本和小说的创作态度区别的表征之一吧、 五个小故事,一本挺厚的书, 因为现在国内要出版一套张爱玲全集, 使得这些不属于代表作的文字浮出水面。 相比于剧作,个人认为还是小说比较能反应张爱玲的才女风范, 这本书中都是大团圆的结局, 感觉有点迎合大众的那种流俗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模样, 虽然有一些情节构思...
评分##剧本合集。简洁辛辣。
评分 评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的并不是作家或作品本身,喜欢的是这个作家的作品所让人想起的事,或人。最喜欢张爱玲的《流言》,因为里面有篇文章有一段关于自己的小故事。每次看的时候,会让我想起曾经出现过的一个人,像烟火,又像早就注定的平淡。她的出现很突然,却又水到渠成。...
评分##剧本合集。简洁辛辣。
评分##那时候的电影剧本里,三角恋甚至四角恋、五角恋是必须的,富二代是随处可见的,所有矛盾是集中在一天的,一见钟情是经常发生的,“我爱你”是挂在嘴边的,结局都是皆大欢喜的。掩卷,人生是个苍凉的手势,悲剧远比喜剧深刻。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