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锡人。1932年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同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研習。1934年開始發錶作品。1935年留學英國、法國,1938年迴國。先後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教授、清華大學西語係教授。1949年後,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研究員。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論文集《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集《乾校六記》。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集《倒影集》等。主要譯著有《堂·吉訶德》、《小癩子》、《吉爾·布拉斯》等。
本書最早於1987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齣版,齣版後深受知識界和廣大讀者喜愛,成為散文經典之作。本次再版,增加瞭《收藏十五年的附識》一文,同時在《迴憶我的父親》一文後增加瞭一篇附錄,即“申辯之中高檢長懲戒案”。
##楊絳先生有大纔情,但也難脫小文人式的自負與計較。不過還是要本著“烏雲與金邊”的精神,享受其文字的美好吧。
評分 評分 評分##寫她的父親楊蔭杭先生,可見風骨,一往情深。然後原來魯迅“痛打落水狗”的楊蔭榆是楊絳的三姑母啊!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休憩333rd,曆盡劫波,平淡敘述苦楚而饒有興味的寫披著狼皮的羊給予的難得善意,這並非斯德哥爾摩,而是一種堅韌和樂觀的態度。我也很感謝給錢公做"難得美味"的蔥燒鯽魚和油爆蝦的年輕人,那些錢公需要什麼參考書籍立刻弄到擺在案頭的兄弟,還有幫季康先生弄瞭三百塊磚而不要酬謝的紅衛兵。這些事情很美好,而楊絳先生經曆的慘痛愁苦之事勢必更多。先生除瞭忍不住記述瞭最初友善繼而不理睬自己的小女孩的故事外,沒有寫任何完整的經曆。也許是因為隻有這件事,纔能真的傷害到先生吧。迴憶先生著作,最動情的是我們仨,還有那寓意深遠的譯作斐多篇,本書中迴憶父親一篇都比文革諸篇情感波動大,大概垂垂老矣經事也多,終究明白人生真諦。值得珍視的永遠比值得痛恨的重要。發生過的好事也總比受過的傷害值得記憶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