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代表作有《论可能生活》(1994)、《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2005)、《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2009)、《第一哲学的支点》(2013)、《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2016)、《惠此中国:作为一个神性概念的中国》(2016)、《四种分叉》(2017)、《历史•山水•渔樵》(2019)等。三联书店2023年起陆续推出“赵汀阳集”,如《一个或所有问题:一份哲学草稿》(修订本)、《寻找动词的形而上学》、《跨主体性》、《秩序的理由》等。
一部教你“如何幸福”的哲学指南
中文世界中为数不多的原创哲学经典
《论可能生活》是一本讨论生活意义与幸福问题的书,但它几乎没有直接讨论生活的意义,而是通过幸福来标记意义。在当下,幸福的消失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严重问题,由于快乐与满足能够通过购买获得,幸福正逐渐被廉价替代品取消,这是危险的,因为这会取消生活的意义。赵汀阳在本书中将伦理学从普遍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拉回生活本身而不停留在生活之外。他在书中对规范伦理学及现代社会甚至宗教亦有种种批判,反思极富见地,往往一语道破人们惯常思维逻辑中的观点缺陷,这些错误也是当代哲学常见的错误。生活的意义应该回归生活,这毫无疑问是有力的呼吁。同时,它也并不是人们当下麻木一见的过来人的“鸡汤”,因为赵汀阳自己逻辑学和分析哲学的功底使得批判具有穿透力。与赵汀阳的所有文字作品一样,本书的哲学书写仍然呈现为他极为个人化的风格,于当下学界过于历史考证及翻译语系浓厚的风格中独树一帜。
--
哲学,特别是伦理学的根本问题,不是“幸福是什么”,而是“怎样才能获得幸福”。《论可能生活》是哲学家赵汀阳探讨伦理学的第一本著作,讨论生活意义与幸福问题。在当下,幸福的消失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的严重问题,由于快乐与满足能够通过购买获得,幸福正逐渐被廉价替代品取消,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会取消生活的意义。作者在本书中将伦理学从普遍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拉回生活本身,而不停留在生活之外,讨论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如何可能的?又是如何被创造的?本书的结论是,生活的本意就是追求幸福,幸福就是过创造性的生活,而公正保证了这种生活的可能。
在本书中,作者主张建立一种以目的论为基础而不以知识论为基础的新目的论伦理学,其最根本的两个原则即是“幸福公理”与“公正公理”,前者说明了一个人如何创造幸福,后者表明怎样保护创造幸福的条件。全书语言精炼,展现作者特色的原创哲学思考穿透力的同时,颇具现实指导意义。本书自1994年第一版上市以来,影响广泛,是中文世界中为数不多的原创哲学经典,读者公认其“值得反复阅读”。
##5星推荐--论可能生活 v 2006/7/8 回顾半年的读书际遇,真的有些神奇,一步一步走在去六院的路上,实难抗拒,嘻嘻。 从“妞妞”链接到“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在图书馆里寻觅,终于找到满身斑驳和划痕的孤本。还书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对面充满着...
评分 评分##这是一个引用的书评,引用时间是2009-12-16。原文作者是peachesarered) 赵汀阳的幸福观 故事的缘由 我一直有一个好高骛远的坏毛病,从念书时就有。我向同学以及老师都宣称,自己的这一辈子,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专家,不但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实践上也愿意帮助身边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