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1954年10月,齣生於河北省保定市蠡縣。1967年春,小學畢業,到生産隊參加勞動。1970年7月,到村初中班學習。1971年5月,到公社高中班學習。1973年1月,畢業後迴村當大隊電工。1976年3月,到蠡縣印刷廠當電工,閤同製。1978年8月,迴村,到生産隊參加勞動。1980年鞦,參加全國統一招考公社經營管理員,被錄取。到本縣留史公社工作。曆任經營管理員、鎮武裝部副部長、部長、鎮黨委副書記。1984年至1989年,在職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黨政乾部基礎科畢業。1994年7月,調本縣東口鄉任黨委書記。1996年1月,調林堡鄉任黨委書記。2002年2月,調蠡縣水利局任局長。2006年4月,退居二綫,在知乎、豆瓣等內容平颱撰寫文章,與網友分享舊日見聞。
農耕文化的基因樣本,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把這些事記下來,以免有人忘瞭。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散文隨筆集,記錄瞭作者昔日傢鄉的風土人情和對田園生活的迴憶。內容主要分為衣食住行、民俗傳統、田園耕作三個部分,真切地再現瞭20世紀五六十年代華北平原上一個普通鄉村的田園生活,反映瞭田園耕作的細節,鄉裏鄉親樸素真摯的情感,還有傢鄉父老的世界觀。華北平原上的普通村莊,農耕文化的基因樣本,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
【編輯推薦】
把這些事記下來,以免有人忘瞭。
衣食住行、風俗民情、田園四季,
華北平原上的普通村莊,農耕文化的基因樣本,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鄉村舊事三部麯”第一部,《翦商》作者李碩深情推薦
“如果失去農耕生活經驗,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先祖?”
· 計劃經濟時代的農村生活到底是怎樣的?聽親曆者講給你聽。
· 細緻入微,筆筆動情,一部傳統農耕歲月和計劃經濟時代的村莊生活史。
· 以村落為標本,照見農業社會的生活風貌,生産勞作方式,人們的心態與認知,以及社群人際關係。
##正如書中代序所言:“所幸留下記憶,可待川原陵榖矣。”這部作品用文字定格瞭華北農村的往昔歲月,讓我們得以迴味,也讓後人得以觀賞。 若你也想在紙墨間重遊童年時的故鄉,重溫那些風土人情,不妨翻開這本《舊鄉》,讓心靈踏上一次溫馨的歸途吧。
評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華北平原。現在讀來已覺陌生。我籍貫還是河北呢,慚愧!讀著文字,一點點和爸媽嘴裏的老傢連上瞭。
評分 評分##《舊鄉》厚厚的卻很好讀的一本小書,內容豐富,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從人們的吃穿住行,春耕鞦收,婚喪嫁娶到逮魚養雞,猶如一幅幅美麗的農村畫捲鋪展開來。初讀竟覺得有點賈平凹散文的味道。書中的描述寫實,簡單又樸素,猶如傢中的長輩在講述他們過去的故事,讓人倍感親切又心生敬佩。舊的東西不一定是不好的過時的,也是令人懷念的迴憶的。
評分 評分 評分##《舊鄉》 @李力 這本書相信會勾起幾代人的記憶,本書主要分為生活誌,民俗誌,田園誌這三捲,講述瞭近幾十年的鄉村發展史,關於生活,關於民俗,關於田間地頭一代人的迴憶 對於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這些並非所有都是我的親身經曆,但是從小到大,也是聽老一輩的長輩講述瞭幾遍...
評分##正如書中代序所言:“所幸留下記憶,可待川原陵榖矣。”這部作品用文字定格瞭華北農村的往昔歲月,讓我們得以迴味,也讓後人得以觀賞。 若你也想在紙墨間重遊童年時的故鄉,重溫那些風土人情,不妨翻開這本《舊鄉》,讓心靈踏上一次溫馨的歸途吧。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