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华,1965年生,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博士,浙江省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曾任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获聘中国科协鸟类多样性与生态文明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
2023年2月1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召开的太平洋海鸟组织年会上,被授予特别成就奖,表彰其在“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保护上做出的杰出贡献。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博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斯巴鲁关注生态贡献奖”获得者、全国鸟类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科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最新创作的一部通俗性读物。
在书中,作者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以自身的进化论美学理论和西方艺术史的视野观照宋画,不仅详细讲述了每位宋代画家和每幅宋代花鸟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更是对宋画中所绘的鸟类进了行穷尽式统计、品类鉴定、尺寸测量,将画中的鸟和环境、季节统一起来,真实还原了两宋时期鸟类的生态环境。用通俗而生动的语言、精美而翔实的图片,为领读者打开了阅读宋代花鸟画的艺术之门。
##一直都很喜欢观赏古画,对于绘画作品的赏析,我都习惯了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观赏和思考。其中宋代的文人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可以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涌现了许多名家和传世名画。 而我从未想过,有这么一个人,会从博物科学的角度切入,对宋代花鸟画进行观察和分析,为我...
评分作者是鸟类学博士,又是浙江省博馆长,这本书的角度就很有意思:是以现代鸟类学家的眼光去到“宋画”中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观鸟。那作者这次“观鸟”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呢——“倒吸一口凉气,仿佛置身于无底的深渊”,哈哈。因为发现即便是在最重写实的宋画里,我们古人对鸟类的描摹也是“确者一二谬者八九”,看到书中批评赵佶《瑞鹤图》次级飞羽三级飞羽画错,分析“鸳鸯赤麻鸭”千古迷案,真是有点哭笑不得。书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古画里的鸟大都画得“不准确”——单单一句“中国古人只重写意不重摹形”恐怕是不足以回答完备的,缺设备?无法捕捉?还是画家们根本就不care客观世界的真实?但从结果来看就是,中国的分类学博物学(以及观鸟)延迟了何止百年。以及,你敢信存留不足1%的宋画中竟然有一只蓝冠噪鹛!
评分宋代写实主义的成就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后世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代绘画中,人物、山水、花鸟等各个题材都展现了写实主义的极致。 宋画无疑是中国花鸟画的巅峰。 花鸟画中,画家们通过精细的毛羽描绘、细腻的花叶纹理和生动的姿态表现,将花鸟的美丽和...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