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埃尔诺(1940—),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因其“勇气和手术刀式的精准,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代表作有《岁月悠悠》《位置》等,根据小说《正发生》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安妮·埃尔诺:从小镇女孩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关于故乡、写作、阅读和梦想
埃尔诺在2012年回到故乡伊沃托时,已是著名作家,不过距离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还有10年。在安妮·埃尔诺看来,伊沃托是她梦想的起始之地,写作的经验之地,承载了她的回忆和野心。
《我的青春之城:回到伊沃托》是埃尔诺的非虚构作品,收录了她在伊沃托发表的演讲、照片资料、日记节选、和友人的通信等。从中,可以窥见埃尔诺对阅读的热爱,对写作的坚持,对家庭的眷恋,从女孩到作家的奋斗之路。
##比较浅显的、适合分享会这样一个特定场景的文学类型。精华集中在讲稿本身,日记和信件没什么太大意思。记忆犹新且引起共鸣的两点是埃尔诺多次说家乡是以欲望、梦想和屈辱填满的土地、记忆比现实更强烈。她始终把记录和思考这样看似简单的事发挥到极致,于是亲切深邃坦诚,说什么赞美之词都好
评分##感谢安妮永远为我们这样的女性而写
评分 评分##这本书是她2012年回到她的故乡伊沃托做讲座的文稿、和问答,也收录了她年轻时的照片、部分日记和信件。读完就是觉得不值得,一座承载她记忆的城市,1万字都不到的文稿,加上其他零零散散的内容总共3万字——深度根本不够。有讲她的写作、布迪厄对她的影响,但完全不能构成《写作是一把刀》那么系统和深入的对话。法国原版也出了这么一本小册子,可见当作者获奖出名之后,宣传的机会也纷至沓来,出版业也是生意,没高贵到哪里去。
评分 评分 评分##第一本安妮埃尔诺。书太薄码洋太高,算是打开新世界吧…波伏娃,李翊云,安妮埃尔诺,上海译文的盲盒真是够了…
评分##读的第一本埃尔诺。她回顾自己如何靠阅读、求学和梦想,脱离原本的小商贩家庭,进入布尔乔亚阶层的。这种“向高处降级者”上一次这么吸引我们还是迪迪埃的《回归故里》。看的时候跟编辑说其实这在中国太常见了以至于这种耿耿于怀显得很“重”,但也就是这种重让她成为如今的埃尔诺。
评分##埃尔诺一以贯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