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2
蘭德(Brian Lander),加拿大人,美國布朗大學曆史、社會與環境學係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環境史、環境考古學研究,長期關注中國古代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自然生態係統嚮人類生態係統的轉變過程。2015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史博士學位,2015—2017年在哈佛大學環境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早期中國研究學會、美國環境史學會、亞洲研究協會會員。在T’oungPao, EarlyChina, Asia Major,JournalofChineseHistory,JournalofAsianStudies等期刊發錶有關中國環境史研究的學術論文十餘篇。曾獲2020—2021年度亨利·盧斯基金會/ACLS中國研究項目早期職業奬學金、2017年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研究中心項目資助“走馬樓漢簡研討會”、2016年美國哈佛大學亨利·盧斯基金會/美國ACLS中國研究閤作項目資助“長沙走馬樓吳簡”等項目和資金支持。
作為西方第一部早期中國環境史專著,本書將政治體製的比較研究與環境史的方法相結閤,運用多學科方法和大量最新的考古數據、文獻資料,追溯瞭中華文明的中心地帶——黃河流域中部——大約從一萬年前農業起源到秦帝國滅亡這一長時段中農業生態係統逐步取代自然生態係統的發展過程。
早期中國史對於理解政治組織在世界各地的相似運作、在改造環境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以關中盆地為中心,本書詳細考察瞭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再到商、周時期,特彆是秦從邊陲小國到稱霸天下過程中,人類是如何建立自己的生態係統的,政治組織又是如何通過改造自然環境,不斷增強對農民和農業資源汲取能力,從而興起並逐步發展壯大的。通過論述國傢政治結構復雜化與農業生態係統擴大化之間的關係,本書指齣國傢的形成是地球環境史上的重要一步,而中國帝製的建立則是東亞環境史上的關鍵事件。在人類世的狀態,解決環境問題的希望,在於改善人類的政治製度。這是全人類麵臨的共同問題。
-----------------
【名傢推薦】
蘭德將新興的環境史領域與傳統政治史研究的精髓相結閤,細心關注考古學材料,為我們帶來瞭一部長時段的關中曆史。多數研究關注的是該地的人眾和行政機構,偶爾涉及某幾項養活大量人口的水利工程;而蘭德關注的是自然環境,以及自然環境如何被人類改造並最終被人類重塑。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芝加哥大學教授,著有《西觀漢記:西方漢學齣土文獻研究概要》等
這是西方關於早期中國環境曆史的第一部專著。它不是把環境作為人的對立麵,而是由人參與其中的環境史。作者充分利用瞭過去五十年關中平原地區考古工作的成果,以近於詩歌式的語言成功地描述瞭人類社會怎樣一步步通過擴大農業生産的食物種類取得剩餘資料,並為瞭控製剩餘資料和增長的人口逐漸組成國傢並發展到帝國。在作者筆下,遺址中發現的碳化種子變成瞭田裏生長的榖物,孢粉遺存變成瞭山上的樹木,殘骨變成瞭野外奔跑的動物。在有組織地利用環境的過程中,人類自己也被秦國這樣的政治機器所“馴化”。這本書的開創性毋庸置疑,而作者錶現齣的融會科學和曆史的博學精神更是讓人敬佩!
——李峰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著有《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傢的地理和政治危機》等
本書以上古至秦代的關中地區為研究對象,結閤瞭環境史和政治學的方法,富有創意地考察瞭政治組織發展和生態環境演進的曆程。政治組織通過開發自然資源條件興起,以農耕創造的“天府”贏得瞭最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成功。自原始時代最初的河渭平原開發者到仰韶人,以至後來周人、秦人、漢人的辛苦耕耘,到瞭秦漢時代,營造瞭東方帝國最重要的生存居所和文明基地。作者在解說社會與環境之關係的演變、政體與環境之曆史的互動時,頗多智慧的思考。許多論點富有啓示意義,值得我們深思。自然環境保護意識體現齣當時涉及“天人”關係的明智理念。我們看到,與“五榖蕃熟”同時,“泱漭無疆”的綠色景觀得以存在。“動物斯生,植物斯止”所錶現的自然風景,展現齣“方春蕃萌”的蓬勃生機。
——王子今 西北大學教授,著有《秦擴張史:土地與民人》等
影響人類群團生存與發展路徑的諸多因素,諸如政治、經濟、文化和環境等,從短程到長程不一而足。若想看得真切透徹,不從長程著眼則難窺其特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優秀的長時段大曆史研究成果無不重視人地關係,蘭德的《惟王受年:從農業起源到秦帝國的中國政治生態學》就是這樣一部佳作。作者充分運用史前至曆史時代的考古與文獻資料,精闢地指齣塑造周秦王朝的,不惟鐵器、騎兵和官僚機構,更為本源的是作為個體和集體的人,以及他們賴以生存的那山、那水、那片黃土地。而書中最後提齣的問題發人深省:中華帝國如何塑造環境?政治體對環境的反作用力尤其值得重視,因為這涉及到我們的未來。
——許宏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著有《最早的帝國:二裏崗文明衝擊波》等
《惟王受年》一書,為中國史、環境史和農業史研究做齣瞭獨特的貢獻,意義非凡!
——馬瑞詩(Ruth Mostern) 匹茲堡大學教授,著有The Yellow River: A Natural and Unnatural History等
本書的學術基礎十分紮實,反映齣作者全麵掌握瞭環境史研究和早期中國研究的前沿方法。
——穆盛博(Micah S. Muscolino)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教授,著有The Ecology of War in China等
蘭德撰寫瞭一本內容豐富、引人入勝、可讀性極高的環境史佳作,本書綜閤利用瞭古代中國的考古學材料與文獻史料,論證瞭“地緣政治始終是環境政治”。
——傅羅文(Rowan Flad) 哈佛大學教授,著有《古代中國內陸:景觀考古視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三峽和長江中遊地區》等
蘭德的《惟王受年》一書,在張光直《古代中國考古學》、伊懋可《大象的退卻》的基礎上勇於精進,為引起社會政治巨變的農業革新做齣瞭閤理論說。我會把這本書列入我的課程書單裏。
——戴梅可(Michael Nylan) 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教授,著有《幻化之龍:兩韆年中國曆史變遷中的孔子》等
該書為我們瞭解古代東亞地區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做齣瞭傑齣貢獻。
——馬碩(Maxim Korolkov) 海德堡大學助理教授,著有《古代中國的帝國網絡:中華帝國在東亞南部的建立》等
惟王受年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惟王受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四韆年自然悲歌之帝國崛起 此書是繼《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後,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國環境史佳作,榮獲2022年度美國曆史學會詹姆·亨利·布萊斯特著作奬。 此書英文通俗易懂,文筆流暢。中譯本是兩位博士生處女作,雖初齣茅廬,但有學者氣象,信達雅兼具,也是近年來海外中國學著作不多見的佳譯。此...
評分 評分##四韆年自然悲歌之帝國崛起 此書是繼《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後,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國環境史佳作,榮獲2022年度美國曆史學會詹姆·亨利·布萊斯特著作奬。 此書英文通俗易懂,文筆流暢。中譯本是兩位博士生處女作,雖初齣茅廬,但有學者氣象,信達雅兼具,也是近年來海外中國學著作不多見的佳譯。此...
評分 評分##四韆年自然悲歌之帝國崛起 此書是繼《大象的退卻:一部中國環境史》後,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國環境史佳作,榮獲2022年度美國曆史學會詹姆·亨利·布萊斯特著作奬。 此書英文通俗易懂,文筆流暢。中譯本是兩位博士生處女作,雖初齣茅廬,但有學者氣象,信達雅兼具,也是近年來海外中國學著作不多見的佳譯。此...
評分 評分框架有些鬆散,邏輯不夠縝密,翻譯無功無過。在生産力不甚發達的封建社會,能夠養活更多人口的方法,一是革新生産工具(鐵製農具、牛耕等),二是提高單位産齣(提高土地肥力,推廣玉米、紅薯等高産作物),最後就隻能是擴大、改造可以種植、放牧的自然環境(對外徵戰、北人南遷、改造梯田、軍屯墾荒等)。
評分 評分框架有些鬆散,邏輯不夠縝密,翻譯無功無過。在生産力不甚發達的封建社會,能夠養活更多人口的方法,一是革新生産工具(鐵製農具、牛耕等),二是提高單位産齣(提高土地肥力,推廣玉米、紅薯等高産作物),最後就隻能是擴大、改造可以種植、放牧的自然環境(對外徵戰、北人南遷、改造梯田、軍屯墾荒等)。
惟王受年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