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10
乔治·佩雷克(1936-1982),犹太裔法国天才作家,文体大师,在巴黎出生,也在巴黎去世。一生大半的作品脱离不了巴黎城市的空间探索,如1965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说《物》以及1978年的《人生拼图版》皆以巴黎为据点。前者受到雷诺多文坛新人奖的肯定,后者完成于他创作的高峰,获颁梅迪奇文学奖。在他短暂的四十六年生命中,创作力惊人,所撰文类包括小说、诗、戏剧、评论散文和随笔,每部作品在题材和写法风格上皆各自不同。也曾参与广播制作及电影编导。在目前已出版的中文译作还有《人生拼图版》《W或童年回忆》及《佣兵队长》。
★ 社会学小说的开山之作
★ 天才作家的成名作
★ 勒诺多文学奖获奖作品
★ 乔治·佩雷克与勒克莱齐奥、莫迪亚诺并被誉为当代“法兰西三星”
★ 佩雷克是最独特的文学家之一,和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的相似之处。——卡尔维诺
--------内容简介-----------------
如果追求幸福的过程扼杀了幸福,那么幸福还值得追求吗?
本书是法国天才作家乔治·佩雷克的成名作,1965年首次出版,当年即获勒诺多文学奖。小说描述了一对来自中产阶层的年轻夫妇的日常生活、这对年轻人对幸福的想法,以及他们无法获得这种幸福的原因:因为他们追求的幸福与一个人所获得的物相关,它受到物的奴役。
我们可以将佩雷克的这本小说与1960年代社会学的蓬勃发展联系起来,社会学开始讨论孤立的个人在消费社会中的地位问题,然而这个问题从未成为文学的主题,这本社会学小说就是因此而写成的。
物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物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好看啊,但也感觉挺活该的,珍贵的全部东西都被收编进资本主义了……话说这一套又是翘边的精装硬壳,设计师是没翻开过书吗?
评分##当代生活切片
评分##不是一本易读的书,因为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名词,各种物,各种物的诱惑。但是是一本非常适合用来讲解时态用法的“教材”哈哈哈:简单过去时-文学作品的标志-用来陈述事件,条件式第一式与第二式我不太分的清区别,愈过去时带回过去,未完成时表示状态。 当然,只用来讲时态,无疑...
评分##这里面写的那个六十年代的法国和我们现在其实挺像的(可能和前几年更像一点),对物的追寻,尤其是对奢侈品的那种没有相应阶级基础的物质追求
评分##这里面写的那个六十年代的法国和我们现在其实挺像的(可能和前几年更像一点),对物的追寻,尤其是对奢侈品的那种没有相应阶级基础的物质追求
评分##这里面写的那个六十年代的法国和我们现在其实挺像的(可能和前几年更像一点),对物的追寻,尤其是对奢侈品的那种没有相应阶级基础的物质追求
评分 评分##“巴漂”伤痕文学,二位中间还去了法国版“有风的地方”23333 小说里描绘的巴黎和突尼斯的场景、主人公的前后的心境,都似曾相识到可怕。 “可他们只想直接跳到心愿已经成真的那一天。就凭着这一点,人们习惯性地把他们称为知识分子。” (是真的太损了)
评分##没什么物欲但还是被扫射到了 可能主要还是穷“眼下无路可走的困境完全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不,不仅仅是他们的,还有所有同龄人的生活” 但我觉得这俩人已经挺幸福了 至少是两个人一起面对这一切
物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