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兼任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斯文关天意:近代新旧之间的的士人与学人》《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和《激情时代:五四再认识》等。
本书分析视野之广泛,议题层次之多样,在晚近学界有关国学、史学的专著中,最具思想史意趣,对我们认识文明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温故知新的启迪。
作者在写法上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以期回到历史的“案发现场”,向读者传达出“近代中国多歧互渗的时代特征”——这在清季民初表现最为明显的面相。
--
19—20世纪之交,是一个旧学衰落,新学纷争的时代;在西学冲击下,出现“国粹”“国学”等概念。本书聚焦于“国学”,以此为“抓手”,剖析“国家与学术”的时代主题——什么是国学?国学是否妨碍中国“走向世界”?国学自身怎样“走向世界”?在一连串追问之下,作者把一系列充满歧异而使人困惑的、远远超出学术的范围,形成社会参与相对广泛的思想论争展开在我们面前。
本书大体涵盖清末保存国粹与民国整理国故两大运动。讨论了这个时代思想文化层面所面对的根本性问题,投射入也表达出20世纪前期,许多中国士人的共同期待,即中国的整体“复兴”。
国家与学术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国家与学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罗老师自序言此书“因涉及的面相过去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故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今日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这使得有几章显得就是在敷陈排列几人的文章对话,而罗却隐身于其后,少有论说。当然,如何择取安置本身也很见功力。罗一贯的风格是揭示学术思想史的复杂性:如对立的政府民间可能共享同样的观念,被视为同一派的人却差异极大,我特别注意的是清季民初对国学/旧学的讨论逐渐趋向于一以“科学”为公共衡准,无论“新旧派”。新派直接要打倒国学,所谓旧派为国学正名的方式也是要说明国学研究是科学的。真正仍认为“中学为体”,以国学统摄科学而非相反的保守主义者是完全不见的。这大概也和罗老师论及到的报刊媒介胜过著述有关。已无人愿听那些更保守者的言说,而他们多数也退居著述、不问世事。不过发掘其观点也很重要。
评分洛阳纸贵、复印本都炒到神价格,罗老师这本二十年前“名著”的终于再版了。他是那种有魔力的老师,点铁成金,手眼俱高,拽了几十年,怕他、厌他甚至恨他的声音一直都有,但最终都成就了他在学界越来越重的赫赫高名。
评分 评分 评分##罗老师自序言此书“因涉及的面相过去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故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今日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这使得有几章显得就是在敷陈排列几人的文章对话,而罗却隐身于其后,少有论说。当然,如何择取安置本身也很见功力。罗一贯的风格是揭示学术思想史的复杂性:如对立的政府民间可能共享同样的观念,被视为同一派的人却差异极大,我特别注意的是清季民初对国学/旧学的讨论逐渐趋向于一以“科学”为公共衡准,无论“新旧派”。新派直接要打倒国学,所谓旧派为国学正名的方式也是要说明国学研究是科学的。真正仍认为“中学为体”,以国学统摄科学而非相反的保守主义者是完全不见的。这大概也和罗老师论及到的报刊媒介胜过著述有关。已无人愿听那些更保守者的言说,而他们多数也退居著述、不问世事。不过发掘其观点也很重要。
评分##罗老师自序言此书“因涉及的面相过去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故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今日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这使得有几章显得就是在敷陈排列几人的文章对话,而罗却隐身于其后,少有论说。当然,如何择取安置本身也很见功力。罗一贯的风格是揭示学术思想史的复杂性:如对立的政府民间可能共享同样的观念,被视为同一派的人却差异极大,我特别注意的是清季民初对国学/旧学的讨论逐渐趋向于一以“科学”为公共衡准,无论“新旧派”。新派直接要打倒国学,所谓旧派为国学正名的方式也是要说明国学研究是科学的。真正仍认为“中学为体”,以国学统摄科学而非相反的保守主义者是完全不见的。这大概也和罗老师论及到的报刊媒介胜过著述有关。已无人愿听那些更保守者的言说,而他们多数也退居著述、不问世事。不过发掘其观点也很重要。
评分洛阳纸贵、复印本都炒到神价格,罗老师这本二十年前“名著”的终于再版了。他是那种有魔力的老师,点铁成金,手眼俱高,拽了几十年,怕他、厌他甚至恨他的声音一直都有,但最终都成就了他在学界越来越重的赫赫高名。
评分 评分##罗老师自序言此书“因涉及的面相过去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故偏重于叙述,引用史料较今日一般论著稍详,尤其对不同见解尽量征引”,这使得有几章显得就是在敷陈排列几人的文章对话,而罗却隐身于其后,少有论说。当然,如何择取安置本身也很见功力。罗一贯的风格是揭示学术思想史的复杂性:如对立的政府民间可能共享同样的观念,被视为同一派的人却差异极大,我特别注意的是清季民初对国学/旧学的讨论逐渐趋向于一以“科学”为公共衡准,无论“新旧派”。新派直接要打倒国学,所谓旧派为国学正名的方式也是要说明国学研究是科学的。真正仍认为“中学为体”,以国学统摄科学而非相反的保守主义者是完全不见的。这大概也和罗老师论及到的报刊媒介胜过著述有关。已无人愿听那些更保守者的言说,而他们多数也退居著述、不问世事。不过发掘其观点也很重要。
国家与学术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